总理为何强调文化和道德

2011-12-24 15:30耿银平
检察风云 2011年19期
关键词:美德幸福感力量

文/耿银平

时事评论·风云杂谈

总理为何强调文化和道德

文/耿银平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和道德的力量。

物质富足年代,太需要用文化和道德力量,滋养和修补我们的和谐发展和内在幸福了。

文化和道德力量是深远的、无形的,巨大的,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让传统道德、中华文化,成为珠光宝气的宝石,经常擦拭,经常保洁,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投射出妩媚的魅力。让每个人和自我本身得到无穷的身心涵养、幸福感得到提升,使之成为推动和谐发展的无穷动力。

留心古今中外的案例,凡是文化和道德境界比较高的人,他们的幸福感就强,发展得就和谐。“大德乃得其寿”,美国密歇根大学曾就健康和长寿问题对2700多人进行了14年的调查,一个乐于助人、处处行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其预期寿命明显高于那些自私狭隘、心底险恶、与他人关系不和之人。有专家还分析过世界各地百岁以上老人,虽然他们居住地点不同、气候不同、饮食起居习惯也各不同,但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人际关系好,却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医学家也指出,诚实的人心地无私、襟怀坦荡、生活坦然,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的入侵。私心重和说谎的人,体内会分泌一种荷尔蒙激素,加速心脏跳动,使血压上升,抵抗力下降。而虚伪的人精神常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最终导致机体的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造成内伤。“大德必得其寿”包蕴着丰富的科学依据。

遗憾的是,现代人多急功近利,太注重金钱发展,让文化和道德应有的光彩迷失了,蒙尘了。道德就像是商品,可以随意买卖,人们对美德应有的敬畏感缺失了。虽然人们都在大声赞许道德信条,因为没有将这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认同和成就感、愉悦感和幸福感挂钩,就不能体验到道德感带

来的内在快乐。“见到老人摔倒不去救

助”、“见到有人跳楼不去积极施救”等,为社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道德硬伤”。

9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仓廪实”更需行道德》的评论,文章认为,在物质丰裕的年代,社会公众更应知道德、守道德、行道德。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行道德。

物质的丰富和精神世界的丰盈

并行不悖,发展才能协调持续,社会才能和谐美好。道德是心灵的窗口,大道直

行才是根本。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所在,不能坚守和捍卫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就会逐渐失去自我。

道德是需要擦洗、敬仰和敬畏的。作为一种美好的美德和文化传承,已经流传了五千年,不能在我们的手里失去价值和光泽。义无反顾地担当,是我们任何时候都无法推卸的责任。毕竟,人不能成为“物欲动物”,而应该成为坦荡无私的“人格君子”。说得更实在一点,慷慨无私的传播美德,不仅是在为社会提供美好的精神财富,更在为自我健康、自我心理和谐、自我快乐,积累丰厚的精神和道德资本。一种美好的道德作为,能让社会和自我都得到巨大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不良行为的干扰是存在的,这时候,尤其需要我们抛开私欲,成为慷慨精神的担当者,甚至成为牺牲者和殉道者。用利益牺牲引领美好道德发展,导引出传统道德的时代价值。抛弃牢骚和抱怨吧,多一些实事求是的身体力行,让我们成为参与者而不是抱怨者,道德发展就能跨越阻碍,跃上新台阶。

人人都成了奉献者、参与者,甚至不惜成为殉道者,就能冲破不良因素的干扰,让正气扬、邪气息,达到水到渠成的美好境界。

图:陆华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

猜你喜欢
美德幸福感力量
诚实是美德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助人为乐是美德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