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研究

2012-01-08 02:32儿科学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研究协作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主题词保健聚类

儿科学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化研究协作组:

李一飞1周开宇1张崇凡2华益民1王川1丁俊杰2张萍2万朝敏1杨凡1王卫平3母得志1

儿童保健学是研究儿童保健原理与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采取相应的促进性或预防控制性措施及临床诊治手段,使胎儿期至青春期儿童达到心身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医学科学[1]。有文献认为,中国儿童保健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30多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2]。但探索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发展的宏观研究尚局限于专家意见、单病种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等,缺乏运用量化指标评估分析中国儿童保健学科整体发展趋势的研究。

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是科学计量学中较为前沿的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外部链接强度分析、战略坐标图和社会网络知识图谱的绘制,用可视化方式形象地展现目标问题的结构与发展[3~5],其在循证医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6~8]。本研究团队曾利用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较好地表现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9,10](一项技术)和川崎病诊断和治疗[11](一种疾病)临床研究发展趋势,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索性描绘中国儿童保健学科(一个学科)知识可视化图谱,分析学科特点,比较不同时期学科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和渗透趋势,一是为中国儿童保健临床及研究工作提供相关循证医学证据,二是为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描绘一个完整学科发展趋势上进行探索。

1 方法

1.1 反映中国儿童保健学科期刊的选择 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预检索,中国儿童保健学科文献数量主要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同时再选择国内儿科长期以来影响较大的3本杂志《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和《临床儿科杂志》,已经能够较好地体现中国儿童保健学科文献的全面性。鉴于国外没有儿童保健的学科设置,国内儿童保健学科的研究发表在国外期刊文献数量难以估计,本研究没有检索以外文形式发表在境外期刊的儿童保健相关文献。

1.2 数据库的选择 主题词是在标引和检索中用以表达文献主题的规范化词或词组,比主要以检索为目的的关健词更能科学和系统体现文献主题。 CBM是唯一较为规范和完整体现文献主题词的中文数据库,符合对目标学科发展趋势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时最好采用主题词的要求。

1.3 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于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除非有里程碑式的进展,一般难以做出发展阶段的划分。本研究基于以下两个因素考虑对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做出3个阶段的划分,即1978至1994年、~2003年和~2011年阶段。一是CBM预检索提示《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于1995年创刊后,儿童保健学科的文献较之前有了较大数量上的增长,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基础是文献的数量及其主题词间的相互关系;二是社会及家庭对儿童保健的投入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04年中国人月均GDP首次突破 1 000元人民币,国家经济状态及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

1.4 检索策略 检索文献从1978年CBM建库至2012年6月30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的文献全部纳入。另外3本综合性儿科期刊双人分别逐篇阅读文题和摘要,将儿童保健学科的文献导入 Endnote X4数据库后进行比对,出现分歧重新核对协商解决。

1.5 核心主题词最低词频确立原则 最佳的选取方式是保留最低词频的主题词用于分析,但面对巨大的数据时取舍是必要的。核心主题词最低词频主要取决于不同阶段文献的数量,同时也兼顾不同阶段有指示性的主题词的代表性,如某一新研究领域刚出现时主题词数量不多,处于边缘状态,但有可能是未来这一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又如舍弃某一下限主题词将能更好表现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

1.6 核心研究领域 核心研究领域是指主题词聚类后产生不同主题词聚类词团,对这些聚类词团进行学术性的概括。本研究由儿童保健学科的资深专家根据不同阶段和总体的聚类分析相关结果进行学术性概括。

1.7 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要流程[3~5]①从CBM数据库中将儿童保健学科的文献导入Endnote X4软件,直接提取3个阶段主题词;②通过Endnote X4软件的search功能,进行两两主题词的检索,所命中的文献数即为共词矩阵中的数据; ③以SPSS 17.0软件对共词矩阵直接转换为Pearsonr矩阵; ④因子分析法对共现矩阵进行正交旋转;⑤以SPSS 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⑥以Ucinet 6.0软件的Netdraw功能按聚类间外部链接强度将形成的各自类团绘制成类间关系图;⑦ 计算聚类的向心度和密度,绘制聚类的战略坐标图;⑨以Ucinet 6.0软件的Netdraw功能,对核心主题词共现矩阵完成社会网络绘制,形成由核心主题词组成的共词网络图。

1.8 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中图示的解读 在共词矩阵中,通常认为“词对”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次数越多,代表这两个主题词关系越紧密;外部链接强度图连线的粗细代表关系强弱,连线越粗,相互间的联系越强;战略坐标图向心度(横轴)用来表示一个词团和其他词团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密度(纵轴)用来测量词团内部词语间的共现强度,战略坐标图原点坐标为各聚类向心度和密度的平均值,第一象限代表核心且成熟,第二象限代表边缘但成熟,第三象限代表边缘且不成熟,第四象限代表核心但不成熟;核心主题社会网络图中,排列越接近中心的结点表明在整个社会网络中越处于核心地位,词频较高的结点相对较大,关系密切的核心主题词汇则连线较粗。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一般情况 截止2012年6月30日在CBM数据库中检索《中华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和《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分别有7 843、8 008、6 287和4 964篇文献,筛选儿童保健学科文献5 771篇(图1)。分别获取1978至1994年、~2003年和~2011年3个阶段的主题词,去除特征词,3个阶段核心主题词最低词频分别为3、25和40个。

图1B显示,1978至1994年17年儿童保健文章发表162篇(年均9.5篇),1995年后17年儿童保健文章发表5 618篇(年均330篇),后者是前者的34 .8倍。1995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创刊后17年发表的儿童保健文章总数是其他3本期刊34年的6.15倍[4 964/(5 771-4 964)]。图1B显示,从1978年至累积发文近百篇历经了14年(1991年),累积发文超千篇又经过了7年(1998年),累积发文超过2 000、3 000、4 000和5 000篇仅分别经过了3年。

2.2 核心主题词聚类分析 1978 至1994年阶段162篇文献进入分析。图2提示,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框架尚未形成。主题词之间的关联性较差,聚类分析结果不理想,仅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可以形成一个归纳性较好的聚类。生成外部链接强度和战略坐标图分析意义不大。~2003年和~2011年阶段分别有 2 569篇和3 040篇文献进入分析。图3和4显示,依据主题词聚类分析分别产生6个和8个聚类词团,儿童保健学科资深专家对不同阶段的不同聚类词团进行了核心研究领域概括。

2.3 外部链接强度分析

2.3.1 ~2003 年阶段 图5A提示,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处于核心位置,与婴幼儿死亡率及其原因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预后外部链接最强,与儿童心理及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智力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聚类外部链接较弱,儿童营养性疾病聚类与其他聚类联系较为紧密,但不处于核心位置,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预后、婴幼儿死亡率及其原因分析聚类与其他聚类关联程度一般。

图2 1978 至1994年核心主题词聚类分析

Fig 2 Core keywords clustering of the co-occurrence matrix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1974 and 1994

2.3.2 ~2011 年阶段 图5B提示,儿童保健学研究方法聚类处于最核心位置,与儿童心理及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聚类外部链接性最强,与其他聚类也联系紧密。其他多个新兴聚类外部链接较为平均,分布于核心聚类周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聚类外部链接强度较~2003年阶段减弱。

2.4 战略坐标图分析

2.4.1 ~2003年阶段 图6A提示,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儿童营养性疾病聚类处于第一象限,表明这两个聚类处于研究核心,相对成熟,其中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聚类向心度和密度高;第三象限有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儿童智力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聚类,表明这3个聚类处于研究边缘,发展不成熟;第四象限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聚类,处于研究边缘,发展相对成熟。

2.4.2 ~2011年阶段 图6B提示,第一象限有儿童保健学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及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两个聚类,前者向心度更好,与其他聚类联系程度更好,后者密度更高,内部主题词共现频率更好;第二象限有儿童体格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铅中毒聚类,表明这两个聚类处于研究核心,但发展尚不成熟;第三象限有儿童多动症及孤独症、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婴幼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聚类,该3个聚类处于研究边缘,发展尚不成熟;第四象限有肥胖症聚类,表明该聚类处于研究边缘、发展相对成熟。

图3 1995至2003年阶段核心主题词聚类分析

Fig 3 Core keywords clustering of the co-occurrence matrix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3

图4 2004至2011年阶段核心主题词聚类分析

Fig 4 Core keywords clustering of the co-occurrence matrix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2004 and 2011

图5 外部链接强度分析

Fig 5 Outside contacts of subjects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Notes A: 1995-2003; B:2004-2011

图6 战略坐标图分析

Fig 6 Strategic coordinate plot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Notes A: 1995-2003; B:2004-2011

2.5 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分析(图7~9)

2.5.1 1978至1994 年阶段 图7提示,儿童营养相关血液指标的研究处于最核心位置,结点面积最大,与周围主题词联系十分密切。第二层核心主题词开始出现佝偻病、微量元素、智力、缺乏等,并与最核心主题词血液间的连线较粗。在最外围的主题词(如儿童行为)为刚引入国内或者新兴的研究领域,核心主题词的最低词频数仅为3个。

图7 1978至1994年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

Fig 7 Social network-mapping of core keywords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1974 and 1994

图8 1995至2003年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

Fig 8 Social network-mapping of core keywords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3

图9 2004至2011年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

Fig 9 Social network-mapping of core keywords of the research of children health care in China between 2004 and 2011

2.5.2 ~2003年阶段 图8提示,流行病学和儿童发育处于最核心位置,结点面积最大,并且与周围主题词联系也十分密切。血液退至第二层,其余还包括年龄因素、分析、干预性研究、智力、儿童行为、肥胖症等其他领域的主题词,这些与最核心主题词间连线较粗。佝偻病则外移。同时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心理学、智力测验、儿童行为障碍、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和免疫学出现于外层网络。

2.5.3 ~2011年阶段 图9提示,流行病学和儿童发育仍处于最核心位置,结点面积最大,与周围主题词链接十分密切。血液仍位于第二层核心主题词中,但与其联系紧密主题词较~2003年阶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二层中还包括家庭、门诊医疗、肥胖症、铅、儿童行为、认知、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营养生理学和问卷调查等其他领域的主题词,这些与最核心主题词间相关的连线较粗。基因与遗传学出现在外围,同时孤独性障碍、社会学、焦虑、气质、精神卫生、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出现于外层网络。佝偻病未能体现在这一阶段的网络中。

3 讨论

在文献计量学研究中,共同出现的特征性主题词之间一定存在某种关联,关联的程度可以用共现的词频来测度[3]。前期研究提示利用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可较好的表现一项技术[9,10]和一个病种[11]的研究发展趋势,本文正是在基于以上基础,探索性地描绘了中国儿童保健学科不同阶段研究主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纵观已经走过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发展的历史印迹,与本研究所描绘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趋势较为符合。

图1A显示,1995年《中国儿童保健杂志》创刊后的当年发表的儿童保健文章的数量较1994年有了8.8倍的增长,而1995年之后的17年每年发表的儿童保健文章数量较为恒定在300~400篇,唯一能解释突然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儿童保健学科的研究成果1995年后更加集中在一本专门反映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的杂志上。

国内在不同时期的多篇述评对中国儿童保健学科起步、发展和长足进步做了估计性描述,有的认为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2],有的认为更早[12],相对较统一的认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有了长足的进步[1]。图1B显示,如果仅从儿童保健发表文献数量单一视角分析,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的起步应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至新千年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前述述评中对中国儿童保健学科起步、长足进步的判断至少晚10年。

中国川崎病研究也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截止于2011年11月以主题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在CBM中检索,命中文献3 603篇[11];1996年循证医学概念引入中国15年,在中国知网(CNKI)以“循证”、“实证医学”和“证据医学”关键词检索,命中10 626篇循证医学的文献。如果从一个学科的研究文献量而言,34年儿童保健发表文章总量5 771篇,提示中国儿童保健学科还有待更广泛和更深入的研究[6~8]。

图2提示,1978至1994年阶段仅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的研究相对较为深入,与这一阶段文献数量过少有关。与当时中国国情相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儿童营养不良及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研究热点集中于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

图7提示,1978至1994年阶段以血液学和相关指标研究为主,如微量元素,生长激素,血清生化指标等[13~15];同时佝偻病处于研究较为核心的地位[16,17],与药物疗法、投药和剂量、预防和控制、缺乏等核心主题词联系紧密,表明这一时期以微量元素缺乏为主要特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发展较为充分和深入,从病因学、预防、治疗到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都得到良好关注;智力评估的词频较高,结点较大,但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与智力测验、儿童发育等链接强度相对较好,但研究深度不足;已经出现了肥胖症主题词,但结点较小, 且处于外围区域[18,19],文献回溯分析显示为国外肥胖症研究的介绍,提示肥胖症已得到国内学者关注但尚未得到发展,弱链接于血液指标、病理生理、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等核心主题词;儿童行为虽然出现在网络图中,但所形成是一个孤立结点,与其他主题词的链接尚未建立,提示相关内容已经引入,但国内研究尚未正式起步。

1978至1994年阶段文章数量较少(162篇),核心主题词词频低,聚类分析归纳性较差,社会网络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性。所得结论应慎重看待。

~2003年阶段产生6个核心研究领域,初步构成了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的基本框架,~2011年阶段产生了8个核心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体系。经过17年2个阶段儿童保健学科的发展,特别是~2011年阶段的长足发展,向着以儿童发育和儿童保健研究方法带动学科发展的转变。逐渐完善的中国儿童保健研究体系,凝聚了几代从事儿童保健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凝聚了几代从事儿童保健学科研究的学者对新兴领域进行的有益探索。

非常值得指出的是,本研究在划分年代时,因考虑了1995年较1994年文献数量聚增,划分了1978至1994年代,还因为2004年中国人月均GPD突破1 000元人民币,划分了~2004年及以后阶段。然而回朔这17年的发展历史发现,1994年10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1992年9月国务院颁布《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均在~2003年阶段起始年;2001年6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2001年5月国务院于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均在~2011年阶段起始年,突显了中国政府对儿童保健事业的极大重视,因此才有了中国儿童保健学科发展与长足进步,说明儿童保健学科的发展与国家的重视、规划和经济实力有极大的关系。

图3提示,儿童营养性疾病聚类和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核心研究领域发展较好,内容丰富,所包含的核心主题词占了这一阶段全部主题词的大部分,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核心研究领域对其他核心研究领域带动作用突出。儿童智力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在1978至1994年阶段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图7),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尚未出现在1978至1994年阶段,在~2003年阶段形成了独立核心研究领域,体现了这一阶段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主题在发生改变,由单一的体格健康向多维度的儿童身心健康所转变。

图4显示,核心研究领域的8个聚类,有5个新的核心研究领域形成(儿童铅中毒、肥胖症、儿童多动症及孤独症、儿童体格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学研究方法),延袭了~2003年阶段核心研究领域有3个(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预后、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婴幼儿死亡率及其原因分析)。~2003年阶段的3个核心研究领域被分解和进一步的细化[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儿童营养性疾病、儿童智力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说明~2011年阶段中国儿童保健学科核心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较大研究领域主题更迭突显了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研究与国际上研究热点的一致性,每3年增加千篇文献也说明研究密度在加大。解剖~2003年阶段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的核心研究领域的主题词发现,其中主题关联分散,~2011年阶段铅中毒研究词频高,其他微量元素研究词频下降,儿童铅中毒形成新的核心研究领域[20],与佝偻病联系紧密的主题词在~2011年阶段词频下降至不能进入网络分析。因此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的核心研究领域被分解和细化很自然。儿童智力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在~2003年阶段发展就不充分,~2011年阶段被其他核心研究领域逐渐分解。~2003年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在~2011年阶段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与之相反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预后核心研究领域主题词进一步的精练,更聚焦于预后与随访研究。~2011年阶段的婴幼儿死亡率及其原因分析核心研究领域同样也显得较为分散,预测在今后相同的研究中一部分主题词会分解至儿童保健研究方法核心研究领域中; 儿童体格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将会细化或分解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核心研究领域。

图5显示了~2003年和~2011年阶段不同聚类词团外部链接强度,图5A中以儿童营养性疾病(微量元素)聚类词团处于核心位置,主要带动了3个以驱体性疾病研究的聚类团,对另外2个以心理、社会行为和智力研究的聚类词团带动作用弱。图5B中以儿童保健学研究方法聚类词团处于核心位置,对围绕其周围的7个聚类词团均有较强的带动作用,特别是与儿童心理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聚类词团链接强度最突出。比较~2003年和~2011年阶段处于核心位置的聚类词团,中国儿童保健学科以疾病研究带动学科发展向以研究方法带动学科发展的转变。比较~2003年阶段周围聚类词团之间的联系为10条,~2011年阶段周围聚类词团之间的联系丰富至21条,说明~2011年阶段不同聚类词团间交叉、渗透和相互影响逐渐在加强。

图6显示了~2003年和~2011年阶段战略坐标图,~2003年阶段处于第一象限的核心研究领域至~2011年阶段被完全取代,儿童心理社会行为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核心研究领域是从~2003年阶段的边缘不成熟的第三象限一跃进入了核心成熟的第一象限,其向心度虽然不及同在第一象限的儿童保健学研究方法,但代表内部主题词共现的密度极高,预示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及预后虽然在~2003年阶段处于第四象限,但非常接近第一象限,核心但不成熟,至~2011年阶段处于第三象限,边缘且不成熟,可能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逐步划入新生儿学和康复学范畴有一定关系,回溯文献分析提示,所涉文献主要为儿童神经损伤与康复的研究 。

图8和9显示,两个阶段儿童发育和流行病学主题词均占据着最核心的位置,~2011年阶段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较~2003年阶段更丰富,新涌现的核心主题词较~2003年阶段更多。

佝偻病及其相关研究~2003年阶段已经逐步处于边缘位置,研究权重快速下降,与其联系紧密的领域有所拓宽,如出现了碱性磷酸酶、代谢等,尽管如此,~2011年阶段佝偻病及其相关研究已经被挤出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在1978至1994年阶段处于核心位置的血液在以后的两个阶段结点逐渐变小并远离核心区,与其联系最为紧密的主题词则转变为铅及铅中毒等微量元素超标毒害性问题,而不再是微量元素缺乏的相关研究。

儿童保健学科中强烈的时代特点和知识内容更新迅捷,~2003年阶段社会因素研究的相关主题词(如双亲、家庭等也)开始进入研究网络中[21,22],至~2011年阶段家庭、双亲等主题词结点增大进一步向核心区域移动;儿童行为、行为障碍等主题词进一步内移,与其关联的主题词中出现了儿童心理学、社会学、认知等,表明儿童行为、行为障碍研究内容在不断丰富,领域逐步拓展。儿童保健学科的研究已不再是单一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正得到重视,儿童生长发育中社会人的角色已经受到儿童保健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并成为研究的主题,或者说其他交叉学科的渗透进一步突显。

肥胖症结点经历了1978至1994年阶段的知识引入,至~2003年阶段处于边缘区域,至~2011年阶段靠近核心区域,并且与其他主题词关联性越来越紧密。社会网络图中正式出现了认知主题词,虽然结点不大,但接近核心位置,而智力测验主题词远离核心位置,提示认知功能的研究更受到重视。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主题词内移,孤独性障碍主题词开始出现在网络中,研究方法集中于普查、病例对照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睡眠主题词开始出现在网络中,研究主要为数据收集、影响因素和流行病学调查。哮喘和先天性畸形出现在网络中,是其他学科研究向儿童保健学科渗透,还是儿童保健学科研究新的方向值得注意。门诊医疗、院校/保育、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等主题词也出现在网络中,提示儿童保健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深入,从传统的医院就诊向院校保健和社会宣传转变,儿童保健工作不断向基层推进。

自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公布以来,基因与遗传学研究逐步受到重视,使得相关医学研究逐步向微观推进,遗传学作为核心主题词首次出现,说明通过多年的发展,遗传学的新兴研究理念及方法在中国儿童保健学科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此外,“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框架图于2000年6月正式完成,这一划时代的事件对遗传学在儿童保健学科中的研究热度也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可以预期遗传学相关新兴研究理念及方法必将在学科发展、知识主题衍变中扮演重要角色。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①在国内期刊的选择数量上可能造成文献纳入乃至主题词提取存在一定的偏倚;②发表于国外期刊的中国儿童保健学科的文献未纳入分析也会存在产生一定的偏倚;③主题词聚类分析中确定核心研究领域的概括难以表达得非常准确;④由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所产生的主题词聚类图、外部链接强度图、战略座标图和核心主题词社会网络图所反映的内在和外在规律的相当复杂,可能本文分析有失偏颇,也存在挂一漏万;⑤国内的CBM数据库主题词的标引规范化本研究难以控制,也未进行检验;⑥在阶段划分上是否还有更好的思路(如每5年)体现发展趋势值得思考。

[1]Ding ZY(丁宗一).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Chin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1):641-643

[2]Yang YF(杨玉凤). 我国儿童保健的学科发展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年回顾.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2,20(1):1-5

[3]Zhong WJ(钟伟金), Li J. 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 Journal of Intelligence(情报杂志), 2008, 27(5):70-72

[4]Zhong WJ(钟伟金), Li J. 共词分析法研究(二)-类团分析. Journal of Intelligence(情报杂志), 2008, 27(6):141-143

[5]Zhong WJ(钟伟金), Li J, Yang XJ. 共词分析法研究(三)-共词聚类分析法的原理与特点. Journal of Intelligence(情报杂志), 2008, 27(7):118-120

[6]Shen JT(沈建通), Yao LY, Li YP, et al. Visualization studies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domain knowledge (series 1): mapping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search subjects. Chin J Evid Based Med(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11(6):613-621

[7]Shen JT(沈建通), Yao LY, Li YP, et al. Visualization studies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domain knowledge (series 2):structural diagrams of author networks. Chin J Evid Based Med(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11(7):743-752

[8]Shen JT(沈建通), Yao LY, Li YP, et al. Visualization studies on evidence-based medicine domain knowledge (series 3): visualization for dissemination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formation. Chin J Evid Based Med(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11(8):858-867

[9]Zhou KY(周开宇), Li YF, Shen JT, et al. Visualized subject knowledge-mapping study on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ased on multiple statistica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hin J Evid Based Pediatr(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1):44-49

[10]Li YF(李一飞), Shen JT, Fang J, et al. Visualization study on research topics of interventional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based on path finder network analysis at home and abroad.Chin J Evid Based Pediatr(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2,7(1):37-43

[11]Shi XQ(石晓青), Li YF, Hua YM, et al. Visualized subject knowledge-mapping study in current status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for kawasaki disease based on multiple statistical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13,1(in press)

[12]Mao M(毛萌), Jiang 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allenges of the child health care in China. Chin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 2011,49(5):325-328

[13]Shen XM(沈晓明). 铅对儿童心理发育的中、远期影响. Clin J Pediatr(临床儿科杂志),1992,10(3):187-188

[14]Shen YN(沈永年), Ye J, Huang XD, et al. 生长激素神经分泌功能不全患儿夜间12小时生长激素分泌相和治疗的初步探讨. Chin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 1993,31(6):333-335

[15]Zhang WL(张伟利). 小儿维生素E缺乏的诊断方法:血维生素E浓度和红细胞过氧化氢溶血率测定. Chin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1985,23(2):103-105

[16]An SH(安淑华). 佝偻病与微量元素锌及含锌酶的研究. Clin J Pediatr(临床儿科杂志),1992,10(5):347-348

[17]Guang ZP(关智平). 13例激期中、重度营养性佝偻病的血25-Ohd测定及临床分析. Clin J Pediatr(临床儿科杂志),1991,9(6):376-377

[18]Ding ZY(丁宗一), Jiang JX, Xu JH. 单纯肥胖儿童有氧能力损伤. Chin J Pediatr(中华儿科杂志), 1990,28(6):341-343

[19]Wu T(吴彤).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 Clin J Pediatr(临床儿科杂志),1988,6(5):295-296

[20]Dai YH(戴耀华), Fan ZY. 中国儿童铅中毒的影响因素.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6,21(3):165-167

[21]Zhao XF(赵小菲), Zhang QS. 影响儿童社会化行为的社会学因素分析.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8,6(3S):1-2

[22]Zhou L(周莉), Chen Y, Zhao Y, et al. 不同程度肥胖儿童的个性、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hild Health Care(中华儿童保健杂志), 1998,6(3):147-149

猜你喜欢
主题词保健聚类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关键词的提取与确定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20 年第26 卷主题词索引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加权模糊聚类的不平衡数据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