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缘政治格局新特点

2012-01-13 03:10
中国石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北极加拿大俄罗斯

北极地区因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战略地位,引发环北极五国展开新一轮的北极地区权益争夺,使得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特征。

冷战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对北极地区地缘政治格局影响深刻,至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还存有冷战时期的痕迹。然而,冷战结束之后,全球发展主题的结构性变化、世界政治舞台的深刻变革和国际关系的重大调整等诸多因素,使得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结构出现了很多新特征。

争端升级

2001年,俄罗斯政府声称,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西伯利亚的地理延伸,北极是俄罗斯的。2004年,俄率先完成了北极海域海图的绘制,并千方百计搜集地理数据,希望找到有利于自身北极权益要求的佐证,“突破口”就选择在罗蒙诺索夫海岭上。2003年,美国擅自向一些国际石油公司拍卖北极的天然气开采权,暗示北极是属于美国的。而为了维护和巩固对北极的控制权,加拿大不断增加军事开支,准备以武力说话。2003年底加拿大总理马丁上台以后,立即大幅增加军费预算,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同时,加拿大政府更以反恐为名,在其位于北极地区的国境线上加强军事部署。2004年8月,加拿大为了宣示对北极的主权,首次派兵对北极进行8000公里的巡逻,并首次在北极地区进行千人规模代号为“独角鲸”的反恐军事演习,意图通过加强军事力量的方式宣告其对北极地区的主权。2004年10月,丹麦政府宣称只要科学家们能够证明,北极点所在的海底是丹麦所属的格陵兰岛的自然延伸,丹麦就将拥有那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权利。2007年8月2日,随着俄罗斯科考队员将一面钛金属国旗插在4000米深的北极海底,北极争端再次升温。俄罗斯、加拿大、丹麦、美国等围绕着北极地区权益的归属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俄取代加拿大成为北极争端的主角。

多国博弈

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波动,北极航道的开发可能性提高,北极各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加快了步伐,纷纷制定政策、颁布法令,维护在北极地区的利益。就各国争夺北极的态度、采取的措施来看,各有特点。

□ 北极地区蕴藏丰富的资源,各国纷纷展开科学研究。 宋雨 供图

美国对北极问题的态度是以强调国土安全利益为核心,鼓励北极资源开发,并注重北极科考。2009年1月9日,美国政府颁布的《国家安全及国土安全总统指令》取代了1994年北极政策文件,全面阐述了美国的北极政策。主要篇幅集中在政策部分,涉及政策指向、美国在北极的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利益、参与有关北极的国际事务、外大陆架和边界问题、促进国际科研合作、海上运输、经济议题(包括能源)、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保存等领域。对于北极航道,美国一直坚持认为其属于国际航道,外国船舶有无害通过的权利。

俄罗斯在北极主权争夺中态度强势,动作频繁。在2007年高调地在北冰洋海底插旗宣示主权行动后,俄罗斯开始通过立法,加快对北极地区能源的开采进程。2008年7月1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颁布了尽快开发北极的法令。法令授权俄联邦政府可以跳过竞拍程序,指定企业开采大陆架上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08年9月18日出台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北极地区国家政策原则及远景规划》,确定了俄罗斯联邦北极政策的国家利益、主要目标、战略优先方向、基本任务和执行机制。2009年初,俄罗斯安全委员会在其发表的《北极战略规划》中宣布,将组建一支北极部队,以维护俄方在北极的核心利益。同年5月13日,俄罗斯又推出了《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强调未来国家政治将聚焦于能源争夺,北极是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此外,俄罗斯出台的2009年海军战略、“2030年前交通开发战略”和“2030年前俄罗斯大陆架调查与开发计划”等文件也高度重视北极,并表示将建立北极舰队。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地区极航道的开发可能性提高。宋雨 供图

加拿大对北极资源的渴望一直很强烈。近几年来,在北极的所有权问题上,加拿大与沿岸各国的明争暗斗一直没有间断,并不断努力强化本国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2009年加拿大发布《加拿大北方战略》,主张“加强北极存在,维持在北方地区的存在,确保有能力保护和监视加拿大北极领土主权范围内的陆地、海洋和天空”。加拿大正在采取具体措施来保护海洋环境,并修订了《北极水域污染防治法》,使该法的适用范围从距海岸线100海里延长至200海里,完整覆盖《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加拿大还将根据《加拿大航运法》(2001)制定新法规。加拿大还加大科研力量,确保在2013年底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递交大陆架外部界限划界案申请时,取得对北冰洋和大西洋大陆架最大范围的承认。加拿大政府通过领地财政准则,每年向领地无条件提供近25亿加元的资金,使领地政府可以为医院、学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等提供基金,满足住房、医疗、技能培训以及其他服务的需求。

2008年11月20日,欧盟推出《欧盟与北极地区》政策文件,宣布欧盟国家在北极地区拥有渔业、油气等利益,欧盟的北极目标是维护北极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致力于提高北极多边治理。2010年1月29日,北约领袖和成员国议员群集冰岛首都,一致认为北约可能因为其成员国而卷入北极权益纷争,应在北极地区驻军以消除紧张局面。欧盟、北约的表态推动了北欧国家以集体方式参与北极事务。

地缘格局新特点

在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共同推动下,北极地缘格局形成了三大新特点。

首先,形成多层次的地缘政治结构。冷战后的北极事务除安全问题外,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综合影响同样构成了北极问题的重点和热点。面对新问题,国际组织发挥了主权国家难以解决的独特作用,当今北极地缘政治结构已经不再只是包含主权国家的单一层面,而是包含国家之上的国家集团(如欧盟),国家之下的非政府组织的复合式立体结构。

其次,呈现出一定的全球化特征。近年来,北极问题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如气候变暖造成的影响和北极航道的战略影响完全超越北极地区本身,包括印度、澳大利亚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家集团开始主动参与北极事务。此外,美国针对欧亚大陆主要战略大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也在北极地区布防。北极的地缘政治空间空前扩展,呈现出全球化的特征。

再其次,主体之间形成多个地缘政治团体。在北极地缘政治竞争中,主体国家在独立竞争之外,根据利害关系形成不同的组合,借用集体力量来保障个体利益,在北极地缘政治竞争中发挥集体优势,先赢得集体利益,再分割国家利益。目前,北极地区业已形成的地缘政治组合主要有北极五国、环北极八国、巴伦支欧洲等。

猜你喜欢
北极加拿大俄罗斯
南极和北极一样冷吗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另辟蹊径
加拿大看病记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远离是非之地
北极飞来毛脚鵟
去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