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与重构: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解读与批判

2012-01-21 18:24宝艳园
关键词:克劳巴特勒墨菲

宝艳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北京 100732)

2012 - 07 - 12

宝艳园(1978-)女,蒙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士后。

颠覆与重构: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解读与批判

宝艳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北京 100732)

后马克思主义的新霸权理论是关于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霸权的问题。在形形色色的霸权理论中,后马克思主义者拉克劳、墨菲、齐泽克、巴特勒等人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结合起来,用颠覆与重构的方法,把权力话语作为社会活动的现实力量,从社会政治层面、性别身份层面、意识形态层面揭示出霸权的运行机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从微观政治哲学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停留于对资本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状况的层面,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只能是从表面到表面、从语言到语言,缺乏深刻性。

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解读;批判

旗帜鲜明的声称自己是后马克思主义者的拉克劳和墨菲提出的霸权意旨与他们的支持者和同盟者齐泽克、巴特勒的霸权思想,虽然所关涉的问题域有所不同,但是他们理论的出发点和目的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立足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现实问题,通过解构传统观念,试图构建一幅新图景:亦即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霸权。他们围绕文化政治领域表象背后所隐藏的各种权力关系进行破坏性的解构,从社会政治层面、性别身份层面、意识形态层面揭示出权力的活动机制。虽然每一层面霸权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是以权力话语作为社会活动的现实力量,运用话语构建权力。

一、社会政治层面的霸权

社会政治层面的霸权是从哲学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政治和社会。拉克劳和墨菲的“文化霸权”理论是典型代表。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必须放弃狭隘的生产逻辑,采取一种文化政治的方式,在形成认同的话语条件上展开斗争,夺得意识形态上的霸权地位,实现社会革命的新策略,以此作为当代西方社会主义革命的先决条件。

(一)颠覆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

在社会政治层面,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认为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取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其阶级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在拉克劳和墨菲看来,无产阶级的追求与社会主义之间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我们知道,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阶级”是主体地位的体现,而“阶级”的划分以经济地位为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群体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及追求目标。拉克劳和墨菲认为当前资本主义社会中过渡阶层的出现,对人们原有的经济地位提出了挑战,已经无法用经济地位区分人们的身份和对人们的身份进行精确定位。所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策略也就无法再适应当代兴起的新社会运动形势,也无法解决当代西方社会的各种矛盾。

既然阶级不存在了,拉克劳和墨菲也就拒绝把政治简化为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而是看作不同政治集团的对抗关系,他们认为对抗是社会成为可能的条件,作为控制和调整对抗的“政治”永远存在不会终结。基于这种新的社会观和政治观,拉克劳和墨菲认为通过无产阶级来解放全社会或全人类已不再是当前的革命模式,而是要通过一种新的“文化霸权”策略,实现“激进民主”的理想社会。拉克劳和墨菲指出,“通过马克思主义内部生成的某些直觉和话语形式,并抑制或消除其他某些方面,我们才建构出一种霸权概念。在我们看来,这或许是争取一种激进、自由和多元民主的有用手段。”[1]4显然,正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目标、实现途径和策略的重新调整与修订,为霸权孕育了滋生的契机。

(二)霸权的构建原则——接合、认同、话语

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霸权是如何实现的呢? 拉克劳和墨菲认为,没有对抗也就没有霸权,霸权的存在是以对抗性力量的存在为前提的,有了对抗关系并不表明霸权必然会存在,霸权是通过“接合”来实现的。“接合”就是在对抗性斗争中,把不同群体的意识和利益整合到自己的利益中去,从而形成统一的联盟,在这个统一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群体就是霸权主体。这种联盟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原有的联盟会不断被打破,新的联盟又不断重组。联盟中不同群体的地位也不是固定的,在某种情形下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另一种情形中又变为遵从着,身份的变动不居具有偶然性。映射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社会运动——种族运动、女权运动以及各种反体制的和生态斗争的人群,拉克劳和墨菲则认为具有不同身份的行为主体都有可能成为霸权主体,是随机的、偶然的、不稳定的。

霸权实现的基本途径是霸权中不同主体之间的“认同”过程。“认同”不是消极的同意,而是积极的、自发的赞同或支持,是自觉自愿的接受。主体间的“认同”表明不同个体、群体立场的差异性,体现在处于边缘化的群体和斗争形式如女权主义运动、少数民族斗争、同性恋运动等各种主体主张获取的权益不尽相同,这就更使统一的斗争形式有可能走向“不可能”,所以,主观“认同”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值得商榷。

拉克劳和墨菲为了排除自己所构建的霸权有自说自话的嫌疑,他们为霸权存在的合法性寻找了一个理论支撑点,即“话语”。所谓“话语”?对拉克劳和墨菲来说,“言语与非言语要素不仅仅是并列的,而且构成了一种不同的结构化的位置体系一一这就是话语。”[1]108“话语”表现为一种词语和行动的结合,是表意和行事的结合。离开了“话语”存在的具体氛围和背景,“话语”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因此,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构建一种新的“话语”——霸权来代替,据此,拉克劳和墨菲自认为彻底的将霸权的一套话语扩展成为了社会行为及其社会行为的导向模式。

通过“接合”、“认同”、“话语”的建构原则,霸权新鲜出炉。拉克劳和墨菲主张把当代资本主义新社会运动的各种力量作为霸权的主体,运用新霸权的斗争策略先夺得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权,从而实现“激进、多元、民主”的社会主义。

(三)霸权的运作机制

拉克劳和墨菲认为与国家机构、法律制度这些宏观的政治权力相比,霸权只能算是微观的权力策略和机制,霸权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掌握了权力,而在于权力是如何发生的,或者说关键在于权力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他们在对霸权的分析中,特别致力于研究霸权的演变和在实现社会正当秩序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新霸权与传统的霸权观念的立足点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霸权观念是与经济相关的霸权,权力的根本目的是为经济服务。而新霸权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世界的微观权力,是与政治利益与权威紧密相连的国家机器或阶级统治无关的一种统治权。传统的霸权理论往往将权力视作“物”,关注权力在谁的手中、由谁支配。但拉克劳和墨菲认为新霸权并不像财产或财富那样可以被据为己有,而是在人们结成的关系中不断转移和流动。个人在这种关系网络中既是被霸权控制的对象又是发出权力的角色,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的简单二元对立,不应该用普遍机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机制去分析霸权的规则。

但是,霸权之所以是霸“权”,就代表一定的垄断和压制,就要厘清“由谁实施权力”、“对谁实施权力” 的问题。在霸权的法则下,呈现的是优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生活文化的排挤与压迫,对于边缘的弱势群体而言,仍然脱离不了被宰制的命运。霸权所展现的手段看似民主,但霸权的本质终究是“绝对威权的”。

霸权,还是话语霸权或话语主导权,话语本身也会转化为一种权力,是语言交流中权力关系的存在,是通过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来运作,只要是有社会关系和社会力量存在的地方,就有霸权的存在和霸权的作用。

二、性别身份层面的霸权

性别身份层面的霸权是从性别入手,对个体的身份进行研究。巴特勒的理论追求的是对规则统治的抵制,指出任何身份类型都会成为规则统治的工具,规则的认定具有霸权的性质,主张超越一切身份界线。

(一)质疑性和性属、异性恋霸权

传统的性别理论认为,主体的性别身份有两种表现形式——生理的性(sex)和社会性别即性属(gender),在性和性属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如果没有相应的性器官,就不可能拥有某种性属身份。在性别规范领域,性(sex)差异构成了异性恋的自然基础。在巴特勒看来,这种预设了生物/社会、自然/文明的二元对立思维长期以来占据着霸权地位。

巴特勒对传统性别二元论和异性恋主义产生质疑,她认为人在生命之初是无性的、非性属化的“自然的身体”,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身体并不决定他/她的性别身份,主体的性别身份——无论是性还是性属,是由社会制度和规范通过权力和话语的双重作用,强行规定的,都是社会制度和文化实践的产物,所以完全可以颠覆现存权力结构去获取主体身份。如此一来,单一的性别中心论遭到解构,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从传统的男性话语霸权中被解救出来。但是她认为这还不足以解释由于阶级、阶层、种族、地区等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女性所受的压迫和所造成的不同差异,女性要想实现真正的解放,就必须超越一切身份的界线。

(二)超越身份的策略 ——“表演性”的话语

既然一切身份都应该被超越,巴特勒的理论是怎样实现这种超越的呢?她认为通过“表演性”(performativity)来实现。所谓“表演”就是“我”在模仿某种角色,通过这种不断重复的模仿,“我”把自己构建为拥有该角色的主体。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赋予一个主体以某种角色,是主体角色化的过程。至于模仿,也绝非普通意义上的模仿(我们平常所说的模仿是指有一个原型作为模板,然后去效仿它),巴特勒强调的模仿是没有原型的模仿,是对头脑中原初观念(即文化结构所形成的对角色的规定)的一种模仿,是“一种幻象的幻象”。由此,巴特勒认为,通过“表演”产生的身份并不具有永久的属性,只是一种暂时的身份,是不确定的、不稳定的和偶然的。因此,任何身份都不可能是预先存在的,而是由社会文化建构而成的。由于对原初语言文化塑造的观念的模仿存在着无数个人因素,“表演”就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面貌和特色,巴特勒认为,根本不存在“恰当的”或“正确的”身份。

因为性别乃至一切身份都是“表演性”(performativity)构成的,是一种规则性的虚构,巴特勒建议道,新的身份可以通过原有“表演”的矛盾表演来获得,即颠覆现存权力结构建构新的主体身份,“主体是在话语内生产出来的,它是通过反复重复的表演行为建构起来的‘过程中的主体’”[2],主体受权力话语的支配。因此,主体获得身份的方式是自我规定和社会话语规定的结果,是话语与话语之间对话语霸权的争夺。

巴特勒想通过颠覆二元主体论使人自由表达身份,达到摆脱权力控制的目的,遗憾的是,其实她是在走传统女权主义的老路——继续创建意识形态结构,并重新运用权力去规范这些结构。

(三)多元、差异的权力身份

巴特勒认为,外在于权力规范的身份机制是不存在的,是一种文化上的不可能之事和不切实际的政治梦想,在权力本身的范围内重新思考机制和身份的可能性问题。她的身份霸权是一种独特的权力表现形式,权力在自我主体与文化规范之间生成和流动。身处后现代文化政治境遇下,关注霸权主导下的身份政治,揭示了她对文化规范的思考。

在对权力的批判中,她将重心转移到权力的循环性及其循环重复过程中主体的认同困境上。一方面,外在的权力对“我”施加影响,促成主体的诞生;另一方面,主体成为权力的代言人,权力的压制变成了权力的生产,压制与生产、被动与主动共同作用,不仅使权力获得了双重性,呈现为动态复杂的形式,这样主体同时成了权力的产物和生产者。权力发生作用的初始阶段,从权力到主体的诞生是一个单向过程,即权力 → 主体;就主体的能动性而言,权力化的主体对“我”的管理为另一个层面的单向过程,即权力化的主体 → 欲望主体。上述两个过程构成权力流动的循环过程。不难看出,权力运动的路线:在主体诞生时刻:是权力由外向内作用于“我”,权力再摇身变成权力化的主体,此后是权力驱使下的主体自我管理。可见,是原初的权力压制诱发权力自觉的生产且形成一个循环不已、重复再生的过程,对权力的重复以及重复过程中对权力的挪用和模仿,隐含了政治抵抗的可能性。

三、意识形态层面的霸权

意识形态层面的霸权是以意识形态为切入点,揭示了社会矛盾、社会对抗就是意识形态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意识形态是永在的,不可逾越的,在一个社会中体现出霸权的性质。

(一)意识形态定位——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存在

传统的意识形态理论把意识形态视为观念、信仰、概念等的复合体,其目的是为了把现实生活的真相掩盖起来,让人们相信它是真理,实际上是为特定的权力集团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服务的,这样的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社会意识,是“虚假的观念”。

齐泽克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是“自为的意识形态”——“他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一清二楚,但他们依旧坦然为之”“就其基本层面而言,意识形态不是掩饰事物的真实状态的幻觉,而是构建我们的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自为的意识形态”是以真实存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非强制性的国家机器,即“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执行国家职能的机构)。他把意识形态本身看作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现实,是与“社会意识”相对的“社会存在”。

齐泽克看到了意识形态的作用在于“填补”和“缝合”社会“裂缝”和“排他点”(社会内部矛盾和社会冲突、社会对抗)[3]28,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作用是解决社会内部矛盾、冲突和对抗。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尽力掩盖社会体制内非法性、不合理性的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完美的社会——一幅没有社会对抗和社会矛盾的社会完满图景,这个完美图景就是“意识形态幻象”或“意识形态崇高客体”,也叫“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我们知道,社会内部矛盾、冲突和对抗,恰好是社会内部的驱动力,消除它们,也就破坏了社会存在发展的动力,正如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生产力从生产关系的桎梏中彻底解放是不可能的;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本身而言,社会冲突和对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对抗,社会就不会存在,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那种没有矛盾的、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人类全面解放的共产主义自由王国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意识形态幻象”。只要根本不可能消除的冲突和对抗性一直存在,那么意识形态的使命就不会消失,意识形态是永在的,不可逾越的,任何人类社会都有意识形态存在,人们只有选择认同某一种具体意识形态的自由,却没有从根本上否认意识形态存在的自由。人们即使知晓了他们正在受意识形态的控制,也无法在日常行为上摆脱意识形态的操纵。至此,意识形态的霸权统治便大功告成了。

(二)意识形态批判——解蔽“意识形态幻象”

齐泽克认为,我们虽然不能摆脱意识形态的控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来认识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明确意识形态是如何发挥霸权作用的。

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批判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蔽“意识形态幻象”,撕去“意识形态幻象”的神秘面纱,洞察意识形态的本质。那么,到底什么是“意识形态幻象”?又如何能看到它的本来面目呢?他说:“幻象的功能就是填补他者中的空缺,隐藏其非一致性。幻象隐藏了下列事实,他者(即符号秩序)是围绕着某些创伤性的不可能性,围绕难以符号化的某物——即无法成为快感的实在界的某物构建起来的。”[3]173从社会层面来看,“意识形态幻象”就是构建起来的没有对抗和冲突的人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图景。可见,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其实是在指认一种新的社会存在。通过解蔽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性的“排他点”,就能解蔽“意识形态的幻象”,这种方法叫“征兆”性解读。这种解读方式齐泽克举例说:“自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性概念,但“随意”出卖劳动力使工人失去了自由,这是一种“悖论性的自由”。正是这个悖论性,表明“意识形态幻象”和社会现实之间不是一种相契合的关系,现实社会内部存在着不可“弥合”的“创伤”,这种社会“创伤”即社会对抗和社会矛盾永远无法“治愈”,无法解决。那么,“意识形态幻象”所构建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一个乌托邦,永远也不能实现。

因此,齐泽克认为,我们尽可以深刻地分析意识形态的症候,抨击它的矛盾和缺陷,却无法从根本上弃绝作为一种社会机制的意识形态本身,他认为我们力图走出一种没有任何话语策略和权力影响的意识形态是绝对不可能的。任何一个权力阶层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就必然需要一套意识形态话语来解释和解决矛盾和对抗,权力话语对意识形态起着维护作用,人本身就生活于某种话语秩序中,人们的行为往往自觉和不自觉地依据某种权力话语的指示行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生活于其中,心甘情愿接受它的统治,并对其产生依赖和顺从。

(三)犬儒主义——对待意识霸权的态度

按照齐泽克的逻辑理路,意识形态霸权是永恒存在的,并服务于某种隐含的权力利益,因此,人要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形态统治,而且要学会坦然地接受它。既然无法控制、无可改变,那就只有服从,人们无所作为,不要有任何的反抗,要对权力统治认同和信仰,这种对待意识形态霸权的态度就是犬儒主义的。

意识形态霸权是一种“话语体系”,因此,争夺“话语体系”的领导权便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实现其统治、维护其阶级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意识形态通过权力话语得以实现,权力话语对意识形态起着维护的作用。意识形态能否为民众所信服和遵从,关键就在于人们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是否感觉不到任何差距,是否使一切日常的生活与行为照常进行,这是意识形态最为有效的控制。意识形态总是在某种政治话语的牵制下力图维护其在现实世界中自圆其说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意识形态话语机制要在现实层面发挥作用, 实现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同时,必须是在主流话语体系的范围内才能发挥其力量。相反,在主流话语体系之外,意识形态就无法正常发挥其支撑社会伪现实的作用了。

四、对后马克思主义新霸权理论的审视性思考

后马克思主义者是通过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新形势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霸权思想。但是,他们对社会的批判只停留在对资本主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日常生活状况的层面,这就使得他们的理论只能是从表面到表面、从语言到语言,缺乏深刻性。

第一,用霸权斗争弥补阶级对立的不足。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日益繁多和不断增长的各种社会冲突和政治斗争用阶级冲突的模式已经不能充分说明,必须增加新的行之有效的政治观念——霸权来弥补阶级斗争模式的不足,但是却忽视了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本性原因。

第二,用政治乌托邦替代共产主义最终解放论。坚定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社会,重视多样化的思想诉求,但是却认为革命永远不可能到来,对社会的未来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

第三,夸大主观意识的作用。将主要精力用于分析、解剖资产阶级的文化结构,试图将文化当作通向现实的、便捷的桥梁,以便通过主观意识的霸权来打开变革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从而陷入了主观主义之中。

第四,用偶然性代替必然性。过分看重“偶然性”逻辑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其背后的原因分析不足。

总之,后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新霸权思想既包含着对当时资本主义现实的反思,也包含着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既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扬弃,又体现着对资本主义变化的回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新视角,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微观政治哲学研究。

[1] Ernesto Laclau, Chantal Mouffe.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Verso[M].1985:4.

[2] Judith Bulter,Bodies That Matter: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M].New York:Routledge,1993:2.

[3] 斯拉沃热·齐泽克.识形态的崇高客体[M].季广茂,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D0

A

1009-105X(2012)03-0026-04

猜你喜欢
克劳巴特勒墨菲
你找的是哪个墨菲
外星人咕咚
黎笑:用创新引领增长,用专注稳步前行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外星人咕咚
哪个墨菲
“陶”气猪
事不关己
特别的外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