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邓恩铭与淄博煤矿早期工人运动

2012-01-21 18:24薛世孝
关键词:邓恩铭王尽美煤矿工人

薛世孝

(河南理工大学 史志办公室,河南 焦作 454100)

2012 - 02 - 26

薛世孝(1931-),男,河南理工大学教授,从事煤炭史志研究工作。

王尽美、邓恩铭与淄博煤矿早期工人运动

薛世孝

(河南理工大学 史志办公室,河南 焦作 454100)

王尽美、邓恩铭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淄博煤矿是近代中国煤矿工人集中的区域,是20世纪初中国七大外资煤矿之一。本文论述了王、邓在20世纪20年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深入淄博煤矿调查矿工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矿工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为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王尽美;邓恩铭;淄博煤矿;工人运动

王尽美、邓恩铭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是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淄博煤矿既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又是近代中国煤矿工人集中的区域,是20世纪初中国七大外资煤矿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王、邓二人受组织的委托,以中共党员的身份多次来到淄博煤矿,深入矿井,与矿工促膝谈心,调查了解矿工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和工会组织,领导矿工进行革命斗争,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尤其是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重要的篇章。

淄博是山东省淄川、博山的合称,是我国著名的煤矿区之一,由张店、博山、淄川、周村、临淄等几个分散而临近的矿区合组而成。淄博煤矿有着悠久的历史。“淄博煤炭业开发始于唐末(公元900年前后),发展于宋金时期。据考古发掘证明,金代即开始用煤炭作烧制陶瓷的燃料。明清时期,煤炭已经广泛应用于陶瓷、琉璃、冶金、硝磺等手工业,推动着社会的经济发展。”[1]21897年11月,德国借口“曹州教案”出兵侵占了胶州湾。1898年3月,德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以及沿线30里范围内的矿山开采权。1899年10月,德国成立山东矿山公司,即“德华矿务公司”,重点开发淄川、坊子两处煤矿。1904年6月,德国在淄川大荒地(今淄川洪山镇)投资623万马克,开凿第一口竖井,定名为“淄川竖井”。到1914年,年产煤炭322万吨,是当时外国在华投资的七大煤矿(开滦、焦作福公司、抚顺、本溪湖、淄博德华公司、井陉、临城)之一,规模和产量排名第四位[2]37-3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于1914年8月对德宣战,出兵山东,取代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从1916年秋起,日本将侵略势力进入博山矿区。到1919年煤炭产量达到446万吨[3],有煤矿工人9459人[4]222。煤炭年产量仅次于开滦、抚顺、井陉、焦作福公司,在全国居于第五位。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瑞俊,又名烬美、烬梅,字灼斋,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邓恩铭(1901-1928),又名恩明,字仲尧,贵州荔波人,水族。五四运动爆发后,邓恩铭积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

1919年,王、邓同在济南读书,结识于五四运动中,随后积极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在斗争中成为学生界有影响的人物。1920年9月,他俩和王翔千在济南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负责人李大钊建立了联系。同年11月,他俩联络学生,发起组织“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以“研究学理,促进文化”为宗旨,不断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初,在李大钊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帮助下,继上海、北京之后,王尽美、邓恩铭在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基础上,成立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并出版了《济南劳动周刊》。1921年7月,各地共产主义小组选派代表到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王、邓是山东省的代表。当时邓恩铭刚满20岁,是代表中年纪最轻、学历最浅的中学生,而且是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40年后的1961年8月21日,中共“一大”代表、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在《忆王尽美同志》的诗中写到:“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5]147在盛赞王尽美的同时,亦赞扬了邓恩铭。参加共产党后,王将名字由原来的王瑞俊改为王尽美,并为此作了一首《肇在造化——赠友人》的诗。诗中写道:“贫富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潍水河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6]23这首充满了战斗豪情的诗篇,抒发了王尽美为解放全人类“尽美尽善”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表达了王尽美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革命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党的“一大”闭幕后,王尽美回到山东,他和邓恩铭、王翔千等10余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王尽美任书记。从此,他和邓恩铭全身心的投入创建山东党的地方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的工作中。这年冬天,王尽美特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罗章龙一起到淄博矿区实地考察矿工劳动生活状况,宣传马克思学说,物色工运积极分子,指导工人运动。从此,淄博矿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地区。

1922年1月,在列宁的领导下,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指派王尽美、邓恩铭等为代表出席会议。他们聆听了列宁的教诲,受到了列宁的接见,深受教育和鼓舞。大会结束后,王尽美留在苏联参观学习。6月回国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王尽美任主任。7月9日,创办《山东劳动周刊》,王尽美亲任主编。他随即深入淄博矿区,指导建立淄博矿区工会组织,深入调查煤矿工人的劳动生活状况。王尽美认为“淄川博山一带的煤矿,真可说是在中国北部几省中有名的产煤场,合计起来连机器工、土木工带采炭工,不下数万人,……但这数万炭矿工友们,久屈服在资本家剥夺之下,说起他们的生活来,真是暗无天日。有些人伏在机器底下,有些人埋在炭灰堆里,每天一滴汗一滴血地做十几点钟的工,稍一不慎,还要连命舍上,而工钱仅得两三毛钱,不但劳碌一生得不到一点好处,结果还要受冻挨饿,这是何等不平的事啊!”[7]他还以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向淄博煤矿工人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王尽美为了启发工人觉悟,还编写了“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工人无政权,世界太不公;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的歌谣,并用《苏武牧羊》的曲谱在工人中传唱,向工人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号召工人团结起来,反对资本家。经过近两周的工作,王尽美先将淄川煤矿的电气部、土木部、机器部、翻砂部、采炭部等部门的工人发动起来,随后和王用章一起到十里庄、南旺、大昆仑、南定、西河等处动员煤矿工人组织起来,成立矿业工会。

在召开矿业工会发起会的头一天,他还广为散发了《劝工友们速来入会》的传单。他在《传单》中说:“我们发起这个工会,就是想将我们全体工人组成一个团体,专给我们工友们谋利益。”还说:“我们现在只要到了一定的人数,就选举筹备员,草简章,开成立会,大家快快的来加入吧!”最后号召“工人们到了时候了,各地方的工友们都联合起来了,我们大家也赶急成立这个会吧!”[8]

1922年6月25日(星期日)下午7时,淄博各部各炭坑的代表250余人,在马家庄机器图算学校内召开了“矿业工会发起会”。振铃开会后,公推机器工人陈锡五为主席,请卢介人致开会词。他说:“我们工人是创造世界的主人翁,按公理说:惟有我们工人才配享受世界一切物质的文明,惟有我们工人才配享受人生一切精神的快乐,但是实际怎样,我们工人不但得不到幸福,反过着惨苦不堪的生活,反受奴隶牛马不如的待遇,尤其是我们矿工,天天埋在炭石堆里,什么是卫生,什么是快乐,天天赔上血汗拼上生命,一天做十二点以上的工作,工资仅得两、三毛钱,连吃穿都不够,象这样一天天地下去,大家想想,我们到头来的结果是怎样的危险。不过我们自身的幸福靠旁人来提拔是不行的,只有我们工友们团结起来,去为自己争人格。今天这个会,就是我们工友们团结起来的第一次表现。”接着,大会公举了筹备员20人、交际员42人。在讨论通过工会章程、成立矿业工会后,王尽美、余玉如、顾永增、王俊民、宋绍夷等委员发表了“极浓挚的演说”。“一时听众无不动容,真是鼓掌如雷,欢声震地,诚山东工界中空前未有之盛举也。”

1922年7月9日,王尽美在《山东劳动周刊》第1号上发表了题为《矿业工会淄博部开发起会志盛》的文章。他在文章中介绍工会发起会,“开会前散发传单通知”、“到会代表二、三百人”、“旁听者堆满庭院”、“公举大会筹备员”、“组织临时交际团”、“演说者痛快淋漓”、“鼓掌如雷欢声震地”、“精神贯注始终如一”的大会盛况,高度评价这个会“真是中国劳动运动中之曙光呵!”“真是山东劳动界空前之盛举呵!”他说:“劳动运动的新潮,中国比起各国来已显落后又落后了。尤其在中国北方的山东省,更是长夜漫漫,不见一线曙光,又谁知在底层在黑暗势力之下的矿工队伍里,竟于不知不觉之中发生了此空前盛会,真令人惊异!真令人敬佩!我们在欢乐到无所置词了,只好表示120份的诚意欢呼:山东矿业淄博部万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呀!”

山东矿业淄博部的成立,是继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之后全国第二个煤矿工会,它标志着淄博煤矿工人由自在阶级进入自为阶级。从此,淄博煤矿工人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英勇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斗争,极大地推动了淄博煤矿党组织的建设和工人运动的开展,对全国和山东煤矿工人运动有着重大影响。

1922年7月,王尽美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参与了《劳动法大纲》的制定。这个《劳动法大纲》后来成为指导工人运动的斗争纲领。不久,王尽美主动提议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支部并入北方分部,他任副主任兼秘书。接着,他在中共北京地委书记李大钊等的统一安排下,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特派员的身份,去山海关、秦皇岛领导工人运动,是山海关京奉铁路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出色地领导这次大罢工,并取得胜利;同时又是10月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指挥部的领导成员。开滦五矿同盟大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最大的一次罢工,也是中国煤矿工人一次震惊中外的壮举。所有这些使王尽美不断积累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

1922年春,邓恩铭从苏联回国,负责山东党的组织工作,以主要精力从事工人运动。同年8月,邓恩铭在列席了中共“二大”之后,首次来到淄川矿区开展工作。他利用其叔父黄泽沛(原名邓国瑾)任淄川县知事的有利条件,从事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开始,邓恩铭住在淄川县府内,利用黄泽沛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先后结识了淄川第一小学校长冯聘青(冯乃章)、淄川模范小学校长郭方纯和进步教师赵豫章(赵宗淦、赵秉秋)等,向他们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了便于接近工人,邓恩铭把洪山镇开设的“宪章照像馆”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地点,经常在这里研究和指导矿区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后来,邓恩铭索性住在工人中间,把日资经营的淄川炭矿作为重点,和赵豫章一起深入矿井、工棚和矿工家庭,与机器工人、石匠(掘进工人)、伙夫(采煤工人)等促膝谈心,介绍他亲眼目睹苏联十月革命后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启发教育工人认识工人阶级的力量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他还不辞劳苦,奔走于博山、昆仑、西河等矿井,联络工友,宣传革命思想,并成功地领导了大昆仑炭站装卸工人开展反对强征“教育捐”的斗争,并用抗捐争得的款项,办起了昆仑高级、初级两所小学,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基地。邓恩铭的这些活动,为党在淄博矿区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1923年初,在京汉铁路“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共山东党组织济南支部派王用章到淄博组织“胶济铁路后援会”,声援京汉铁路工人斗争。在淄博期间,王用章到淄川县洪山镇发展开照像馆的周宪章参加了共产党。8月,日本控制的淄川煤矿改为中日合办的鲁大公司,计划裁减工人。正在青岛领导工人斗争的王尽美立即与中共青岛独立组(1925年2月改为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商议发动工人进行斗争,于10月赶赴淄博,领导工人开展反对资本家裁人的斗争。他深入到工人居住的低矮而潮湿的窝棚里,和工人促膝谈心,了解情况,鼓励工人团结起来与资本家进行斗争。在此期间,王尽美和周宪章介绍史长森加入共产党。1923年11月,中共中央三届一次执行委员会在《劳动运动进行方针议决案》中指出:“山东之坊子、淄川、博山、峄县等处矿工运动,山东同志应把它和津浦、胶济路工运动同时并重。”[8]311924年5月,中共中央三届四次扩大会议确定王用章为驻淄博特派员,要求他加紧发展党员,组建党的组织。到6月底,淄川、博山、张店地区已有王用章、王复元、周宪章、赵豫章、王敬斋、张凤翔、史长森、郑子洲等9名党员。7月,在王尽美、邓恩铭的指导帮助下,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淄博矿区支部,由王用章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从而使淄博矿区的党组织建设和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1924年初,鲁大公司又酝酿第二次裁人减薪,并把劳动时间由8小时延长至12小时。这次工人们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受骗,团结起来,反对公司裁人。在党组织的引导和工人积极分子的组织下,淄川煤矿工人于3月在洪山公开成立了“学艺研究社”(后更名为“公聚储蓄社”),会长为顾炽。这个社的宗旨是:“学习技艺,联络感情,团结工友,维护工人利益,反对裁减工人。”还制定了组织制度,规定每10人为一小组,工头不准参加,参加者必须缴纳工资的1%作为活动经费,参加报名的在两周内就有1000多人。当时的《中国工人》报道“学艺研究社”成立的情况时说:“在两星期的时间居然成立起了千余人的一个团体,定名为学艺研究社,并且不准工头加入;当时便收了200余元的会费,租了会所便开始办起公来了;会员也一天天的增加起来了,所以社的势力也一天一天的发展了。这个社产生以后,公司方面果然惧怕工人的威势,就没敢实行裁人减薪的政策。”淄博煤矿工人团结起来显示了巨大威力,迫使鲁大公司淄川炭矿推迟了裁人减薪的计划。8月,鲁大公司淄川炭矿的中日资本家,勾结淄川县公安局长,“勒令十日内限期解散(学艺)研究社”。学艺研究社召开七八次紧急代表会议,讨论对待方法,甚为愤激,作出两项决议:“一、预备一、二、三批代表向警局坐狱;二、又有全体工友每月工资中,每一元抽出两角之多的特别费用,以作最后奋斗的资金。”[9]由于淄川煤矿工人开展威武不屈的斗争,使鲁大公司和淄川警察局的阴谋遭到破产。1925年2月,在“学艺研究社”的基础上建立了“淄川炭矿工人俱乐部”,建立了更严密的组织,继续领导工人进行斗争。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王尽美遵照中共“三大”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2月中旬,孙中山北上途经天津,在国民饭店单独约见了王尽美,以个人名义委派王尽美为国民会议特派员,负责在山东宣传和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工作。年底,王尽美带病抵达青岛,与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一起成立青岛国民会议促成会后,又抱病和王哲一起赶到淄博矿区,对煤矿工人进行发动和宣传,成立了淄博国民会议促成会。王尽美对矿工们说:“别看你们手上沾满炭泥,可是这两只手却能创造出世界万物……”。矿工们听了十分激动。王哲后来回忆说:“几天后,尽美和我在博山附近的一个矿上,召开了一个有百人参加的大会。他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说明成立国民会议促成会,是为了团结各界人士打倒军阀,求得工人解放;讲孙中山是革命的,工人农民要积极支持;还讲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人民是世界主人的道理。他说:‘为什么我们辛苦劳动创造了大量财富,反而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因为我们创造的财富被强权者夺去了’”工人们听后感动地说:“王特派员是我们的知心人,他能代表我们的利益,我们要跟他走!”[6]

1924年11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任书记。1925年2月,由于王尽美患重病不能视事,书记一职由中央派来的尹宽同志接任,王尽美改任委员,负责党的组织工作。这期间,王尽美再次到淄博矿区开展工作,先后发展同兴煤矿公司大昆仑炭栈宋寿田(宋延旗)、葛醛农、宋延琴等入党,使淄博矿区组织有较大发展。这时,王尽美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复发,并逐渐恶化,竟至卧床不起,1925年7月病危回到青岛,在垂危之际口述了遗嘱:“全体同志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10]108月19日,这位年仅27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岛医院与世长辞!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山东和淄博矿区。1927年7月,中共山东地委在平原召开会议,决定邓恩铭任书记,他不顾反动军警的跟踪缉捕,在淄川炭矿东工厂建立秘密活动地点,积极恢复与发展党的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斗争。1929年1月19日,他从淄博回济南省委研究工作,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邓恩铭在狱中一直坚持斗争,曾经两次组织越狱,都没有成功。1931年4月5日,在济南壮烈牺牲,终年31岁。就义前,他在狱中写了一首《决别》的绝命诗:“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11]339表现出邓恩铭为共产主义的献身精神。

王尽美、邓恩铭是淄博煤矿党组织和工人运动的缔造者和开拓者,为中国共产党在淄博煤矿建立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创立了不朽功勋。他们所创建的业绩和革命思想,将永远记载入中国工人运动史及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的史册!

[1] 淄博矿务局志编纂委员会.淄博矿务局志[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2]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2辑: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3.

[3] 《中国近代煤矿史》编写组.中国近代煤矿史[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4] 淄博矿务局,山东大学.淄博煤矿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5] 董必武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

[6] 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诸城市委.王尽美传[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7] 劝工友们速来入会[N].山东劳动周刊,1922-7-9(2).

[8] 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

[9] 用章.山东鲁大公司压迫工人[J].中国工人,1924(1):35-36.

[10] 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革命烈士书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

[11] 薛世孝.煤海集尘[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K827;K261.3

A

1009-105X(2012)03-0110-04

猜你喜欢
邓恩铭王尽美煤矿工人
写给母亲的诀别诗
基于非正式组织视角的煤矿工人不安全行为致因研究
封入土墙的照片
世说新事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影响煤矿工人安全培训的因素与建议
印象邓恩铭(外一篇)
党的一大最年轻的代表邓恩铭
前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