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研究

2012-01-21 16:54唐立英
关键词:用字语言文字普通话

唐立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研究

唐立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提升师生综合素质和促进自身改革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摆在适当位置;必须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必须加强检查评估,努力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素养;必须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环境。

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化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在国际交流与经贸往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规范化的语言文字对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科性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有着自身特有的不足和局限性。切实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多科性大学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竞争优势,而且可以保存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积极贡献。

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历史追溯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秦朝的“书同文”运动。这次活动通过对原六国纷乱的文字加以整理,制订出字形标准,使全国所使用的文字字形规范化。虽然这次运动只涉及到书面语言中的字形规范化,但是其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1]。此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在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功不可没。建国以来,我国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一文,用于倡导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此后,为了统一思想,促进文化交流,国务院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进行了文字简化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又进行了普通话推广工作。1982年普通话推广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3]。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为了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方便群众学习和使用汉字,1986年我国家语言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重新制订并公布《简化字总表》,实际收录了2235个简化汉字,对消除社会上用字混乱现象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了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实践推广,1994年国家语委、教委、广电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也由此拉开序幕[4]。此后,我国国务院将每年9月的第三周规定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从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2012年为第13届推普周。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的2001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这部法律规定我国通用语言是普通话,并且规定普通话不仅是国家机关的工作用语,而且是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也是电视广播电台的播音用语,并提倡公共服务行业将普通话作为服务用语[5]。同时这部法律还规定以普通话为工作用语的岗位人员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

二、我国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语言文字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而且还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众所周知,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个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个体在语言文字方面的掌握和控制能力影响着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任何个体的学识、文化、思想、道德、修养等内在的素质,都要通过语言文字或特定的行为方式来表达。许多高深的理论、技能、创新成果都要靠准确、鲜明的语言文字来传递。所以个体在语言文字方面素质的提高,对个体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十分有益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全国大力推广和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促进社会交往,消除语言隔阂,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调查,目前大中城市90%以上的人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学习、使用普通话,80%左右的人能够使用普通话进行社会交际[2]。可见,普通话已经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我国的语言隔阂正在逐渐消除,人民群众的语言观念正在向规范化方向转变。可以说,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然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仍然存在着有待进一步改善的地方。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进步,语言文字的应用状况还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一是说普通话还没有形成普遍的风气,方言的歧异仍然是人们在交往中经常遇到的障碍;二是在书面语言运用上,乱写错别字、滥用繁体字等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为使国家通用语言在增进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往和沟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扩大推广普通话的工作范围,加大推广普通话的行政力度。

三、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多科性大学学生来源较广,学科分类较多,只有使用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才能达到彼此交流与促进的目的。因此,多科性大学的语言文字工作是大学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用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既是多科性大学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多科性大学加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小学、职业中学、师范院校受到重视程度较高,而多科性大学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面却存在一些困难。由于对语言文字工作认识不足,缺少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的氛围,特别是理、工科学生对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因此,与师范院校相比,多科性大学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存在机构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先天不足”。

作为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政策,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科性大学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肩负着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重任。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既是多科性大学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社会,在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重任的多科性大学里倡导用字规范化和普及普通话,对于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语言素质、提升学校的综合人文素质以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科性大学更应该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规范标准,积极推行用字规范化,大力倡导和推广使用普通话,以便增强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从而提高多科性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内容

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有师生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多科性大学通用的教学用语;二是全校教职员工在集会、宣传、会议等其他公共活动中普遍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多科性大学公共的校园用语。三是学校师生使用的通用教材和教辅读物、教师的讲义用字,以及校园环境用字、日常公务往来用字和日常教学活动必须按国家颁布的要求和规范来进行。围绕上述三方面的内容,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工作必须做好以下二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指基础方言为北方话、语音标准音为北京语音、语法规范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代表的语种[6]。我国教育部对大学普及普通话有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学校的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必须是普通话,教师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乙等以上(语文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师范专业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普通话不合格者缓发毕业证书。因此,多科性大学必须成立专门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并且要督促在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努力提高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从而为专业学习及今后的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目前,使用普通话在多科性大学教学领域已占据主导地位,绝大部分多科性大学都明确规定教学语言必须是普通,普通话也成为多科性大学的校园语言,多科性大学也出现了一大批语言文字方面的先进工作者。

第二,用字规范化。多科性大学用字规范化包括字形书写正确,不写不合规范的简化字和旧字形,不写被废止的异体字、繁体字,更不能写错字和别字等,也包括不乱读错读字音,做到写字读音正确标准等。应该说,用字的规范化能够反映出多科性大学整体文化素养。多科性大学用字规范化特别要注意正确书写字形,防止写错字、别字。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同错别字相对的是规范的正字。决定一个字是否规范,以正字为衡量的依据。写错别字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是对正确写字的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在写字时,一点一画不必斤斤计较;或者认为文字只要记音,形和义都无所谓;还有的人没有仔细分辨字的形、音、义的细微差别,不注意字出现的不同环境等。客观原因是汉字数量多,结构复杂,字形之间很相似,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的关系比较复杂,声旁不能准确表音等。此外,还有些别字是由于方言语音中同音,写字人误用而造成的。多科性大学应该注意平时使用符合规范的简化字,尤其要注意在校园宣传栏或横幅标语上写被废止的繁体字、异体字,更不能写错字或别字。

五、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多科性大学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提请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多科性大学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理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与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明确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本来就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方面,使全校师生正确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文字,提高规范化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多科性大学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求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日常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作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全校师生技能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手段。为了显示学校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视,多科性大学应该把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加强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多科性大学要设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机构,成立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召开语言文字工作年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学校要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格局,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促成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在多科性大学深入持久地开展起来。

2.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教师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多科性大学,是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理所当然的重要场所。而多科性大学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同时,使用规范字,说好普通话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条件之一。因为教师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规范化使用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基本素养,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的培养。多科性大学教师首先要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较深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应当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素养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多科性大学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履行教师神圣职责的过程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积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说好普通话,而且还应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说好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写得一手好字,说好普通话,不仅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漂亮的字体和标准的普通话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还能够勾起学生的欣赏欲望,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养成书写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的良好习惯。为了提高多科性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用字的规范化水平,多科性大学可以要求教师加强钢笔字和粉笔字的规范化练习,相互之间进行比赛与学习。此外,学校要规定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进行评阅时或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必须使用规范字,学校在板报、专栏上使用规范化的字体。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书写规范字的水平,使写规范字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良好习惯,而且规范化的字体可以受到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称赞,可以为学生坚持写规范字做出榜样。

3.加强检查评估,努力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素养

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评估与检测,是多科性大学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多科性大学要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作为教学检查和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学校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去,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评估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作进行评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同时,由于教职员工在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教职员工职业语言和文字规范化素养,多科性大学还应把用好规范字和说好普通话,作为对教职员工培训和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可以先确定参评对象,然后分阶段对适龄教师进行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测试。特别是学校人事部门在教师资格考核过程中,要把普语言文字等级水平作为教师录用和教师资格获取的必备条件。此外,为了强化整个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多科性大学还要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普通话测试,努力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办普通话测试站,定期对教师和学生的普通话进行培训与测验,切实提高全校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素养。

4.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环境

为了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多科性大学不仅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宣传效果,而且可以采取有力措施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要精心组织并开展好每年一度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首先,多科性大学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在推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和提请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推广和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的主体示范作用,切实提高大学生规范化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综合素养。其次,为了防止校园内出现错字和别字的现象,学校可以开展“啄木鸟活动”,通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制作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网页,引导全校师生员工关监督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环境。第三,学校要严格把握教学环节用字的规范化,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教辅材料、教师的讲义、学校的公文以及校园宣传用字必须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尤其是教师多媒体授课过程中,多科性大学要防止用字不规范的多媒体课件进入教学领域。学生也是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要对象,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用字规范化的训练,让他们平时注意使用规范汉字。

[1] 傅朝阳.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意义及措施[J].科学之友,2007,(4):35-36.

[2] 智宇红.谈成人教育教学中的语言规范化问题[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2):43-44.

[3] 王素平.深化语言文字工作浅析[J].科教导刊,2010,(3):21-22.

[4] 郜 磊.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J].现代语文,2007,(3):23-24.

[5] 潘国霖.高校要在语言文字规范化中起示范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0-2-19.

[6] 张梦新.大学语文[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Research on the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TANG Li-y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Hunan ,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mselve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language, the university should plac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in the appropriate position through strengthening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promote teachers’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level through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chool staff and students of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literacy 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examination assessment, and create a language specification working environment through adopting a variety of measures.

multidisciplinary university; language; standardization

H102

A

1673-9272(2012)02-0166-04

2012-02-2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科性大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研究”(编号:09QY010)。

唐立英(1976-),女,湖南炎陵人,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教管理,语言教育。

[本文编校:杨 灿]

猜你喜欢
用字语言文字普通话
容易混淆的词语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译经用字与译经词语新释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