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01-21 16:54杨丽华
关键词:二本商务课程体系

杨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丽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目前,国际商务专业面临着培养目标定位不准、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等问题。根据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隔,二本院校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平衡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块之间的衔接;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以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培养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全球化商务活动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特征。在以前“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下,我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贸易实务等流通环节,许多高等院校在国际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主要是满足进出口实务所需的专业人才需求。而如今我国企业要进行跨国经营,必将在“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诸环节实现国际化经营,这使得其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更加集中于复合型人才。根据广西省最近所做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的结果,目前中高级涉外商务专门人才和高层复合型人才的总量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具有较强国际营销调研与策划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实务操作能力、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及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性思维的国际化人才。过去那种“外经贸知识+外语”的外贸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全面对外开放的现实需求。加入WTO之后,商务部也建议高等院校设置包括商贸、经济、法律、外语、金融和管理等知识在内的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商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商务专门人才。

就国际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发达国家,大多数高校为适应错综复杂的国际商务活动而设置国际商务学科,因此设置国际贸易学科的院校已不多见。2010年以来,我国共有42所高校招收国际商务本科学生;还有部分国内高校在开展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也引进优质商务教学资源而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但作为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的一个新本科专业,无论是新成立的本科国际商务专业,还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专科专业,尚处于不断摸索阶段。目前亟待厘清的问题主要有:重点大学的培养模式与二本院校的差异何在;本科专业的培养模式与专科专业的有何差别;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模式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区别。只有在以上问题得以厘清后,我们才能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理性探讨。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对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较多,而对国际商务专业的研究较少,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不少学者也将国际商务专业等同为国际贸易专业来进行研究的。在国内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国内学者大多从三个角度展开研究。首先,从与国际贸易专业的对比中来界定。以林孝成为代表的学者指出,国际商务与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人才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国际商务代表着未来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方向。其次,从国际商务人才所必备的能力来界定。林孝成认为国际商务本科人才必须具备语言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商务能力、管理能力等基本能力[1]。张彬、余振、申皓结合武汉大学的办学实践,对国家重点大学国际经贸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及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硕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2]。最后,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学科范式来界定。乐国林从人才培养的范式出发,将国内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种典型学科范式,即语言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管理学范式[3]。

(二)培养模式的选择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才培养的中外模式的比较研究上。罗旭娟、王春阳等指出,中国正规的商科教育起步较晚,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开始逐渐重视商科教育[4]。中外培养模式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体系的设置,国内高校公共基础课远远多于国外,并且泛而不精;二是评估模式单一,国内高校比较注重期末考试,而对学生的团队表现、学术报告、实践能力则鲜有提及。

(三)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阎海燕和徐波指出,虽然很多院校将“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作为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但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相比,还是有不少偏差[5],说明高校教育并未建立起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少,是导致培养与就业脱节的根本原因。

也有学者指出,培养目标定位不准,是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障碍。一是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在目标定位上无差异;二是本科专业与专科专业的定位雷同;三是不同层次的商务类院校的定位没有拉开层次。一般而言,研究类大学侧重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其核心课程不会改变,更多的会引导学科变动方向;而教育类大学既要对长期社会需求做反应,也要对短期市场需求做反应。

三、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的界定

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的相区别,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科专业的如何相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所具有的技能或能力如何界定,如何将学校的资源优势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如何在专业特色与社会需求之间进行平衡,是人才培养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只有在对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以后,我们才能回答对“什么样的学生”、选取“什么样的课程模块”、在“何种层面”上、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现实问题,为实践模式的构建提供方向性的指导[6]。

(一)二本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可以将高等院校分为三个层次:科研教学型院校(以重点大学为代表),本科教学型(以普通二本为代表),专科教学型(以高职高专为代表)。不同层次院校在各自资源禀赋方面差异较大,从而决定了其应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

1.与重点院校相比

在“211工程”、“985工程”等政策扶持下,我国一大批重点大学有力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二本院校不论在教学科研投入、师资力量、生源素质还是在交流平台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如在科研经费的投入方面,我国每年科研经费使用总额的前十强均为重点大学,普通二本院校的年科研经费投入不及清华大学的二十分之一。在师资力量方面,重点大学更是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学科带头人,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现在,“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的院士数量占到了全国高校的80%以上。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目前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到了全国高校的90%。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二本院校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更多的只能依靠请人做讲座、模拟软件实习等低成本的模式。

2.与专科、高职类院校相比

专科、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分支,目前具备相当大的规模,但与本科相比,众多专科、高职类院校始终处于劣势,这主要体现在:第一,生源质量的差别。我国专科、高职类院校普遍呈现出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不高的现象;比较之下,二本院校生源充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第二,办学投入方面的差别。我国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学科研经费投入不足,普遍存在办学条件较差、办学特色不鲜明、教学质量不高、缺乏先进的教育服务理念等突出问题。而二本院校在这些方面略有优势,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具有相对成熟的办学理念。因此,二本院校在学生培养模式选择方面应尤其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优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区隔

国际商务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二者之间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

就课程体系的设置来讲,国际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范畴,其课程体系重视经济类课程,主要关注中观、宏观问题;而国际商务专业属于管理学学科范畴,主要解决国际商务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各种操作性问题,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更加体现出微观性特征,多以经贸、金融、管理、营销等方面的课程为基础,注重国际商务技能方面的培训。

就技能要求来讲,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要求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通晓贸易经济理论和实务,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而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则要求掌握除贸易以外的跨国经营与生产等各领域的技能,如跨国投资与生产、国际采购与项目管理、国际市场开拓与营销策划、跨文化管理与沟通、国际仓储与物流等专业知识,并熟悉通行的国际商务规则和惯例,具备良好语言基础,能够在国际商务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

就培养方向来讲,国际贸易专业主要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国际商务专业则是培养面向国际市场,具有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与实务基础,掌握国际法规及惯例,能够熟练应用国际法规、外语开展商务活动的,法商结合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三)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

我国二本院校国际商务本科专业设立的历史并不悠久,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理论教学和研究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与国内外重点大学存在一定差距。鉴于此,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二本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思想,可以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国际商务、跨国经营管理理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通晓国际商务惯例、相关国际法规和跨文化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商务英语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具有开阔视野和创新精神,能在跨国公司、涉外经济贸易部门、政府机构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商务活动策划、国际企业管理、政策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四、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

20世纪50年代,美国外贸学院(简称“雷鸟”)作为世界上第一家国际商务学院,形成了语言学习、国际关系和商务管理三大模块构成的课程设置模式,该模式被许多高校效法并视为培养国际商务人才的基准模式,被誉为“雷鸟”模式。

在国内来说,比较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两种,一是以中国政法大学为代表的模式,其国际商务本科着重培养懂得国际商务的法律人才;另一种是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重点培养懂得国际商务的外语人才。这两类模式都是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二)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培养模式选择

二本院校作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应重点在以下几个层面予以构建。

从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方面来讲,基于国际商务与国际贸易专业在培养目标定位上的差异,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国际商务管理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此外,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与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需求特征相匹配。

从课程模块的构建方面来讲,要注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平衡,要界定实践教学模块的合理构成。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大体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创新与创业模拟实训和毕业实习等层次。

从教学资源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方面来讲,国际商务最基本的特性体现为国际性和社会性[7],这些特性也决定了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整合。应加强国内与国外交流和采用合作办学的模式,在国际商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专业、学院、学校内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

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基地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来讲,应通过建设完善实践教学基地来规避实习活动的不确定性和实习效果的不稳定性。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中,要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此外,还要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项目的建立可以为师生提供新型的教学环境,通过在实验室完整的实验体系下规范教学与操作[8]。通过综合模拟实验训练,加强综合性实验教学环节,有利于国际商务应用人才的培养。因此,有条件的二本院校应重视实践基地及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五、结 论

国际商务专业作为本科专业目录外的一个新专业,有关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及培养模式的选择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有待深入探讨。

本文从两个角度对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1)从生源素质、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投入等方面,对一本、二本、专科院校的资源禀赋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专科、高职类院校相比,二本院校在生源素质、办学条件等方面略有优势,硬件设施相对完善,具有相对成熟的办学理念。而与一本院校相比,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二本院校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更多的只能依靠请人做讲座、模拟软件实习等低成本的模式。(2)从课程体系的设置、技能要求、培养方向三个角度对国际商务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区隔。

然后,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对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1)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方面,国际商务专业应以“企业走向世界”以及走向世界后的“跨国经营管理”为主线,注重对学生国际商务管理能力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2)在课程模块的构建方面,要注意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衔接与平衡,要合理界定实践教学模块的合理构成;(3)在教学资源的社会化和国际化方面,应加强国内与国外交流和采用合作办学的模式,建立与社会沟通的多维度通畅渠道;(4)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方面要坚持产学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要重视国际商务综合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1] 林孝成.国际商务本科人才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8,(12):161-164

[2] 张 彬,余 振,申 皓.创新与实践——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49-53.

[3] 乐国林,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三种学科范式及其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0,(05):46-49.

[4] 罗旭娟,王春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外模式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04):109-111.

[5] 阎海燕,徐 波.“走出去”战略中的国际商务人才需求与培养[J].科技管理研究2007,(03):166-167.

[6] 陈竹君,罗胜强,陈丹晔,等.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对策[J]. 上海企业,2009,(05):53-54.

[7] 舒 红,景瑞琴.国际商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22). 9-12.

[8] 康 蕾.试论国际商务人才能力培养的树型模式[J].高教论坛,2009,(03):66-69.

A Study of the Talent Cultivating Mode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YANG Li-hua

(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hangsha410004, Hunan, China)

Characterized as an emerging academic subject in China, the cultivating mode of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jor has faced such difficulties as the poor positioning of cultivating objectives, irrational courses system and inadequate practical course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source differences among key universities, ordinar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of cultivating objectives between the majo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be in accord of the process of China’s ‘Go global’ policy and the international operation practice of Chinese MNCs. And a balance should also be achieved between different courses such as found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lecturing and practicing process. Furthermo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

ordinary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ltivating mode

G642.0

A

1673-9272(2012)02-0199-04

2012-01-26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质量工程’建设对提升大学生满意度的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湘教通[2011]315号-167)、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重点教改课题 “二本院校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杨丽华(1971-),女,湖南津市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营销管理。

[本文编校:易雪玲]

猜你喜欢
二本商务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二本:扬长避短,优化志愿方案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商务服务板块
——FESCO国际商务
二本: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同分数段的志愿方略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