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焦虑症56例分析

2012-01-23 04:26张向辉刘晓萍王雪艳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抗焦虑瓣膜病风湿性

张向辉 张 振 刘晓萍 齐 敏 王雪艳

郑州人民医院 1)心脏外科 2)重症医学科 郑州 450003

我院2005-09-2011-10收治56例风湿性心脏病并精神症状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其中52例经围术期积极抗焦虑治疗行瓣膜置换手术后,焦虑症状基本消失,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6例,男女比例1∶6,平均年龄(50.2±8.1)岁;发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史8~22a;农 民 53 例 (94.6%);小 学 及 以 下 学 历 49 例(87.5%),初中文化7例(12.5%)。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均请神经内科医师协助以CCMD-3和ICD-10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并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5~20分23例(41.1%),属轻度焦虑症,8例男性患者均在其中;22~28分26例(46.4%),属中度焦虑症;30~41分7例(12.5%),属重度焦虑症。56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失眠,腹胀、纳差,紧张、害怕,认知能力下降,心悸、胸闷,乏力、气促、恶心,肌张力高,尿急、尿频等症状。依据患者的病情,围术期除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心功能辅助、心肌营养等药物治疗外,同时给予其中52例患者口服阿普唑仑片(1.2~2.4mg/d,19例)或艾司唑仑片(2~6mg/d,33例)抗焦虑治疗,并由医护人员及家属辅以心理疏导,而另外2例轻度焦虑症男性及2例中度焦虑症女性患者拒绝抗焦虑治疗。

2 结果

52名术前进行抗焦虑治疗患者,均顺利实施瓣膜置换手术,术后继续行抗焦虑治疗,于出院前再次进行HAMA评分,<7分28例,7~14分13例,>14~21分9例,>21~28分2例,以上52例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均停用抗焦虑药物且HAMA评分均低于14分。未行抗焦虑治疗的2例男性患者也行瓣膜置换术治疗,出院时HAMA评分分别为23分、27分,术后6个月复查时HAMA评分分别为17分、20分。未行抗焦虑治疗的2例女性中度焦虑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症持续加重,无法完成术前准备,放弃手术治疗出院,出院前行HAMA评分结果为38分、43分,并分别于出院后3个月和7个月后因心脏功能失代偿死亡。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脏外科疾病之一,临床表现常为活动后心慌、乏力、气短并逐步加重,如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并改善心脏功能,病情进展则可导致其他系统脏器功能受损,如呼吸困难、纳差、腹胀、肝淤血、消化道淤血、夜眠差等。此病病史较长,伴多系统脏器功能减退时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影响,部分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焦虑症表现。有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相当高,达40%~50%[1]。

本组中农村低学历女性患者居多,可能是其文化程度低、心理承受能力差、常年在农村相对封闭环境中生活,对心脏瓣膜疾病的认知能力不足,因而产生害怕、紧张等心理、情绪变化,并随心脏瓣膜病变加重、心脏功能减退,出现严重的焦虑症表现。焦虑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和诊断标准,焦虑症就是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焦虑症患者有共同的性格特征,当遇到不良精神因素的影响、暗示等均可以引起焦虑。患者一旦发病对其身心有很大影响。焦虑症患者自知力完整,但会对一些症状感觉痛苦,如感觉身体运动功能有障碍、身体器官功能障碍、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和精神失常等临床特征。本组患者入院后经一系列心脏方面检查,大多数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心功能状态与其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相符合。经确诊合并焦虑症后,52例患者在接受抗焦虑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改善其心功能状态,重点改善其失眠、紧张、消化道症状、活动能力下降,使其感受到经过积极治疗病情可以明显减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辅以医护人员及亲属进行交流沟通,不断给予心理暗示,营造积极的诊疗氛围,促进了焦虑症的控制,确保围术期情绪稳定。随着瓣膜置换手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顺利,所有患者的焦虑症均不同程度减轻,其中78.8%的患者(41/52)在出院前焦虑症痊愈,21.2%的患者(11/52)在术后6个月焦虑症基本痊愈(HAMA评分低于14分)。而4例未接受抗焦虑治疗患者,其中2例患者虽然接受了瓣膜手术治疗,但术后仍存在明显焦虑症表现,生活质量提高不明显,另外2例患者因焦虑症加重、心脏功能恶化而死亡。

目前的医学模式已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焦虑症的心血管患者,应采取心身相结合的治疗原则[2],在治疗过程当中,躯体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支持干预治疗能够促进疾病的康复[3],而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交往,积极向家人或朋友倾诉与求助,有利于焦虑症患者的康复。因此,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角色等因素对其疾病造成的影响,全面的掌握患者病情,采取应对措施,制定正确的诊疗方案,才能真正解除患者生理及心理的病痛。综上所述,对明确合并焦虑症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积极进行抗焦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心功能,降低心脏手术风险,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对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徐桂娟 .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概念引出的新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1):146-147.

[2]Smith GD,Ben-Shlomo Y.Cortisol,testosterone,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irculation,2005,112(3):332-340.

[3]郝芳,毛家亮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6,12(20):1 252-1 254.

猜你喜欢
抗焦虑瓣膜病风湿性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肌骨超声检查在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中检出率及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治风湿性头痛
基于小鼠焦虑模型研究黄连阿胶汤中鸡子黄的配伍作用
无缘无故出现咳嗽警惕心脏瓣膜病
比索洛尔、螺内酯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慢性HF的疗效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