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失眠症86例

2012-01-23 16:06魏清琳
中医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百会穴心脾失眠症

魏清琳,范 娥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

失眠症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的一种症状,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其特征是难以入睡和睡眠维持困难,通常受年龄、环境、心理、疾病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竞争的加剧,失眠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失眠症患病人数已达120万~240万,其中,城市居民失眠症的发生率高达10% ~20%[1],这一数字说明失眠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2005年10月—2011年3月,笔者采用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失眠症86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失眠症患者86例。其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9 a;心脾亏损型18例,心肾不交型20例,心胆气虚型12例,肝阳上扰型20例,脾胃不和型16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B—2—R)》[2]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中医辨证分型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标准。心脾亏损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质红,脉细数。心胆气虚型: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细弦。肝阳上扰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舌红,脉弦。脾胃不和型:胸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3 治疗方法

3.1 百会灸法

①艾柱药物组成:精艾绒200 g,茯神30 g,酸枣仁 15 g,夜交藤30 g,沉香15 g,肉桂10 g。将以上药物研末,与精艾绒混匀,做成塔形艾炷,底座直径5 cm,高4 cm。②操作:取约大小为6 cm×8 cm×1 cm规格的鲜姜片为底座,置于患者百会穴上方,然后将做好的药物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燃尽为度,隔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3.2 针刺法

主穴: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辨证配穴:①肝气郁结,加太冲、阳陵泉、期门。②肝郁化火,加太冲、侠溪、足窍阴。③心火炽盛,加心俞、肾俞、太溪、郗门。④阴虚火旺,加大陵、太溪、太冲。⑤痰热内扰,加丰隆、大陵、曲池、阴陵泉、足三里。⑥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⑦心虚胆怯,加心俞、胆俞、大陵、丘墟。⑧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肝俞、膈俞。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采用1~1.5寸毫针快速进针法进针,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虚实夹杂者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3 拔火罐法

首先采用督脉走罐,即背部涂以刮痧油,在大椎穴处拔上一中号罐并沿督脉将其罐往返走动,一般3~5次即可。其次在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处留罐,每次留罐10~20 min。其中走罐隔日1次,留罐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订。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6 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5 结果

治愈58例,好转27例,无效1例,有效率占98.84%。

6 讨论

失眠症可归属于中医学“不寐”、“不得卧”、“目不瞑”范畴。本病主要是由于思虑劳倦、内伤心脾、阳不交阴、心肾不交、阴虚火胜、肝阳扰动、心胆气虚以及脾胃不和等因素,影响到心神而产生。《景岳全书·不寐》曰:“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盛,则寤矣。”《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因此,临床上治疗主要以宁心安神为主。百会穴为太阳经与督脉之交会穴,络于脑,脑为元神之府,刺百会能安神定志,醒脑益智。又督脉总督诸阳,任脉主督诸阴,督任相连,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穴能使脑阴与脑阳(抑制与兴奋)功能状态趋于平稳[4]。同时用含有安神定志中药的艾绒灸百会,可调整气机,使阴阳调和,引阳入阴,从而达到健脑安神之功。明代《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5]。三阴交是肝、脾、肾3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报道显示,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6]。在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拔罐可达到健脾益气,柔肝益阴,交通心肾,充养精神,宁心安神,促进睡眠之目的。

综上所述,百会灸为主综合治疗失眠症安全、经济、无副作用,可奏调节脏腑、调和阴阳、平衡气血、疏通经络之效,最终使机体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安神定志,其优势在于辨证论治,整体调理,在改善睡眠的同时,其他伴随症状也可得到改善。此外,临床应用中还需注重配合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分析、解决心理等问题,以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1]游国雄.中华医学大辞海:睡眠医学分卷[M].沈阳:沈阳人民出版社,2002:1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南京医科大学脑病医院.中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B-2-R)[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94-9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86.

[4]张舒雁,徐福,徐勇刚.电针治疗失眠症52例[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11(3):232.

[5]陈贵珍.针刺四神聪为主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3):17

[6]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60.

猜你喜欢
百会穴心脾失眠症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百会穴:养胃降压就找它
失眠症
点穴祛疾:头痛(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