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26例疗效观察

2012-01-24 05:37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004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瑞舒伐辛伐他汀高脂血症

靳 彤 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40

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26例疗效观察

靳 彤 天津市和平区小白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0004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将5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瑞舒伐他汀组(n=26,瑞舒伐他汀,10mg/d)和对照组辛伐他汀组(n=26,辛伐他汀,20mg/d),疗程8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2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服药8周末与治疗前相比,两组TC、TG、LDL-C均显著下降(P<0.05),HDL-C均明显上升(P<0.05),但以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高效、安全的降脂药物,但瑞舒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尤其是降低LDL-C更为显著。

瑞舒伐他汀 高脂血症 疗效

他汀类药物属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β-hydroxyl-βmethyl-glu-taryl-coenzyme 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上市已经有7个品种,因其调脂作用明显,且经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安全有效,所以在临床被广泛使用。瑞舒伐他汀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化学合成的最具成本-效益比的剂效依赖性的他汀类降脂药物,其降低LDL-C效果尤为明显,本文此次研究旨在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门诊的高脂血症患者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2±6.7)岁;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高血压病9例,合并糖尿病13例;分成两组。两组在年龄、患病情况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

1.2 入选标准 经饮食控制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6年)作为入选标准即:总胆固醇(TC)≥5.1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mmol/L或甘油三酯(TG)≥1.70mmol/L。除外肝、肾等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控制饮食并停用其他降脂药。两组患者睡前分别口服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可定,10mg/片)10mg/d,辛伐他汀(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40mg/片)20mg/d。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者维持相应治疗。

1.4 观察指标 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8周查血清TC、TG、HDL-C、LDL-C,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肝功能。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年颁发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标准,按显效、有效、无效、恶化4级评定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加有效计算有效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1)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2)有效:TC下降达10%~20%,TG下降达20%~40%,HDL-C上升达0.18~0.26mmol/L;(3)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4)恶化: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0.18mmol/L。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C、TG下降(P<0.05),LDL-C明显下降(P<0.01),HDL-C升高(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TC、TG、HDL-C总有效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2.3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 见表4,其中胃肠道反应主要为腹胀、恶心;血ALT升高,但不超过正常上限,还有皮肤瘙痒,上述症状均轻微,不影响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s,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项目 瑞舒伐他汀组(n=26)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辛伐他汀组(n=26)治疗前 治疗后 变化(%)TC 6.7±0.54 4.4±0.63 ↓33.3 6.48±0.59 4.63±0.47↓29.5 LDL-C 4.37±0.52 2.15±0.51↓49.2* 4.32±0.51 2.88±0.58↓34.4*HDL-C 1.46±0.33 1.55±0.43 ↑6.2 1.44±0.49 1.47±0.32↑2.0 TG2.32±0.78 1.88±0.59 ↓19.0 2.12±1.05 1.77±0.64↓16.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4 两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1],血脂异常参与动脉硬化形成及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瑞舒伐他汀是目前降低LDL-C作用最强的调脂药[2,3],瑞舒伐他汀不仅降低LDL-C的作用最强,其有效升高HDL-C的作用也值得关注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头对头比较他汀疗效的研究——STELLAR研究显示,10~40mg/d剂量范围的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使HDL-C水平升高7.7%~9.6%,高于同等剂量甚至更大剂量的其他他汀类药物[2]。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2006年学术大会上,用血管内超声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的作用研究(ASTEROID)引起国际学术界和公众广泛关注。该研究证实:瑞舒伐他汀作为目前调脂效果最强的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阻止而且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这一效应与其有效地降低LDL-C水平且升高HDL-C密切相关[4]。通过本文观察到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可使LDL-C降低49.2%,而相应的降幅在辛伐他汀(20mg/d)为34.4%。同时瑞舒伐他汀可使HDL-C水平升高6.2%,明显高于辛伐他汀组。本文发现,无论患者的基础血脂水平如何,瑞舒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率为96%,高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的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与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辛伐他汀类大致相似,本文表明瑞舒伐他汀10mg/d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瑞舒伐他汀应在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中成为一种重要选择,由于本研究进行周期短、病例少,其用药的远期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陈玲,邹栩.全球心血管药物研发动态〔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8-16.

[2]Jones PH,Davidson MH,Stein EA,etal.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simvasta-tin and pravastatin across doses(STELLAR Trial)〔J〕.Am J Cardiol,2003,93(1):152-160.

[3]Shwartz GG,Bolognese MA,Tremblay BP,et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rosuvastatin and atorvast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and a high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a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J〕.Am Heart J,2004,148(1):e4.

[4]Nissen SE,Nicholls SJ,Sipahi I,etal.Effect of very high-intensity statin therapy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the ASTEROIDtrial〔J〕.JAMA,2006,295(13):1556-1565.

R589.2

B

1001-7585(2012)14-1722-03

2012-03-23

(编辑羽飞)

猜你喜欢
瑞舒伐辛伐他汀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辛伐他汀与血脂康一样吗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