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对中医理论原创思维及方法探讨

2012-01-24 08:43文纪平
中医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认识论中医学

文纪平

(汉中市中医院,陕西 汉中723102)

中医学思维的发展应在把握中医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变革思维范式,运用现代医学思维范式与方法,从中医学的哲学背景入手,认清其医学主体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特点,加大重点基础理论的攻关研究,以实现质的飞跃。本文就笔者的设想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见解。

1 中医学的哲学背景

中医学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哲学以“循环范畴”为认识论的出发点,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循环范畴”把事物的发展变化看做是多要素交互作用的状态体系,要素之间构成谐伴关系,谐伴关系的状态要素通过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状态谐变来实现系统的循环运动,“阴阳”就是这种具有谐伴关系的代名词。“阴阳学说”阐释了构成“循环运动”(或状态回归运动)系统的两个谐伴要素之间的关系,谐伴要素通过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维持了系统状态回归运动的平衡[1],从更深层次上来认识状态回归运动的平衡实现,通过五行关系的生克制化来进一步说明。因此,阴阳五行学说可以被看做是中医学阐释“循环范畴”内、谐伴要素之间状态谐变基本规律的学说,其基本规律是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生克制化,与现代自然科学建立在“因果范畴”还原分析因果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循环范畴”与“因果范畴”、“因果关系”与“谐伴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只有认清这一区别,才能真正认清中医学。因此,运用现代医学、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医也是不恰当的,其研究结果也是不准确、不全面的。

还原分析法探求事物运动发展的内在因果关系、规律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是人类认识论上的一个飞跃,但对有机体等复杂运动系统,其内部的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常常表现为一因多果、多因一果、互为因果等复杂关系,并从整体上表现出用因果关系无法阐释的现象[1]。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把认识对象看做是循环回归运动,运用状态分析方法把考察对象划分为具有谐伴关系的要素,借助古典哲学理论来分析研究,并得出相应结论。不难看出,还原分析法适宜于认识事物初级运动形式,而状态分析法适宜于揭示事物高级的整体的运动形式。两种认识方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不排斥,相得益彰。

2 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实质

2.1 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

中医学的认识方法是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探讨有机体的运动规律,认为生命运动的整体态势是一种状态回归运动,构成状态回归运动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具有谐伴关系的要素参与。谐伴关系包括谐同关系和制约关系两种作用形式,中医学从整体运动态势上描述为“阴阳”的阴生阳长、阳杀阴藏的基本关系,运用阴阳之间对立统一、依存互根、消长转化的关系给予阐释,从整体态势再划分为构成要素,即表现为“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状态回归运动是生命运动的高级形式,是中医学认识论的出发点,中医学的理论就是借用古代哲学的基本理论来阐释生命高级运动形式——状态回归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其与现代医学的区别在于,现代医学是从生物理化运动来认识生命规律和诊疗疾病。生物理化运动是生命运动的初级形式,是生命高级运动的内在物质基础,而高级运动不仅包含了初级运动综合结果,也包含了有机体与环境、能量、信息适应与统一的诸多方面,是有机体内部自调自稳机制及有机体与环境适应性匹配功能的总和。这就决定了中医学必然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2],即中医学的认识论实质是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来探讨生命运动的高级形式——状态回归运动。

2.2 中医学的方法论实质

“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方法论特点。“脏象学说”阐释机体生理功能构相及其与解剖的器官系统相关联的理论体系,是对机体解剖、生理功能的横向认识。如脏象中的脾系,涵盖了消化系统及能量代谢等功能;肺系涵盖了呼吸系统及机体免疫等功能;肝系主要涵盖了植物神经及神经调节等功能;心系涵盖了血液循环及中枢神经功能;肾系主要涵盖了泌尿、生殖系统及内分泌等功能。这种划分方法立足于诸多生理功能外在表现的“相关性”,从“有诸内必形诸外”逆推出“有诸外必根诸内”,从外在的“象”(相)推测内在的“形质”(解剖器官)。然而,由于机体生理功能的复杂性,调节的多态性[3],使得内在的解剖器官与外在的功能表象关系错综复杂,通过生理功能构相划分的系统与内在“形质”基础难以如实对应,但在临床治疗中,通过生理功能构相推导出的“病理时相”却有着执简驭繁的指导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与提高,具有实际意义。这也是中医脏象学说不能被西医解剖生理学取代的原因。生理功能构相是从整体功能上进行的逻辑划分,超出了形态学划分的范畴,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具体运用。

3 中医学辨证论治

中医学疾病观的突出特点是“病理时相”。“病理时相”是疾病过程中机体功能、抗损伤功能及代谢调节、内环境等诸多功能紊乱的总和表现状态,其相对稳定的某一阶段状态称为“病理相位”。中医临床症候一般由病因、病理、病理时相或相位3大要素构成。分析其构成要素、主次关系,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原则与方法,即辨证论治。病理时相是疾病过程的综合反应状态,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疾病阶段可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相位,导致不同的临床症候,所以,辨证论治就要对疾病过程中病因、病理、病理相位进行状态分析,为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因此,辨证论治的方法论实质是“状态分析法”,它与要素还原分析法有很大的区别。“病理相位”是患病机体自稳态紊乱状态与正常生理稳态偏移的位度,其构成是多因素的,也是多变的,因素分析法难以捕获,状态分析法就方便多了,显示出很多优越性。运用状态分析法对疾病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其构成要素的方法称为“解析辨证”,它可以实现各种辨证方法的统一,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的结合,也是对中医症候本质探索的有效途径。

4 小结

对中医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战略的探讨,必须建立在中医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其哲学思想与医学方法,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思维范式,构建一个与现代科学能够交流、沟通的新中医学理论框架,分析其价值意义,弘扬其精粹、抛弃其糟粕,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和医学的认识成果,创立新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1]刘长林.内经的哲学与中医学的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朱大年.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认识论中医学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慢性瘙痒患者生活行为方式与皮肤生理功能的相关性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主旋律”:一种当代中国电影观念的认识论
RNA干扰技术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猪病中的应用
西洋参防护放疗旁效应损伤的中医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