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眼内出血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5例

2012-01-24 08:43齐瑞玲吕海江
中医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化瘀视网膜造影

齐瑞玲,吕海江

(1.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河南郑州450008;2.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8)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指视网膜静脉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静脉血液回流被阻断,从而出现血流瘀滞、出血和水肿,属“暴盲”、“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范畴[1],临床观察治疗颇为棘手。2009年10月—2011年9月,笔者采用新制眼内出血方[2]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门诊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45例(46眼),男23例(24眼),女22例(22眼);双眼发病1例,单眼发病44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6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眼;年龄20~75岁,病程为9 d~3个月。

2 诊断标准

按照《眼科全书》[3]中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标准。①有视力障碍或有眼前黑影飘动;②眼底表现特征——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及沿眼底静脉血管的火焰状、片状出血,并有絮状渗出;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静脉充盈时间延迟、管壁渗漏、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动脉瘤及缺血无灌注区。

3 治疗方法

给予新制眼内出血方加减,药物组成:茜草30 g,仙鹤草 20 g,蒲黄 10 g,川牛膝 15 g,石菖蒲12 g,牡丹皮10 g,茺蔚子15 g,三七粉 4 g(冲服)。加减:舌苔黄者,加生石膏20 g;口渴者,加天花粉10 g;便干者,加大黄6 g;便稀者,加白术10 g;阴虚火旺者,加黄柏6 g、知母10 g。水煎,每日1剂,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轻者1个疗程,重者2~3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相关内容拟订。治愈:视力恢复至1.0以上,或恢复至发病前视力,眼底出血基本吸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基本正常。显效:视力提高4行以上,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1/2~2/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有效:视力提高2~3行,眼底出血部分吸收(1/3~1/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所改善。无效:视力无变化或减退,视网膜出血为吸收或增多,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无改善,或出现黄斑囊样变性、出血性青光眼等并发症。0.1以下的视力增加档次按以下方法计算:无光感、光感、手动、指数/33 cm,视力 0.02,0.04,0.06,0.08,0.1。每增进≥4级者为显效;每增进≥2级者为有效。

5结果

治愈6眼,显效20眼,有效12眼,无效8眼,有效率占82.61%。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56岁,2011年3月6日初诊。主诉:左眼视力明显下降伴眼前阴影半月余。现病史:发病后,患者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左眼眼底出血,给予路丁茶、烟酸、复方血栓通胶囊、维生素C等治疗,效果欠佳,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就诊。现左眼视物不清伴眼前阴影,微感头晕,睡眠、饮食、二便正常,舌尖微红,苔黄稍厚,脉沉数有力。患者高血压史8 a,嗜酒。视力:左眼指数/30 cm,右眼1.0。左眼前节正常,眼底所见:视乳头边界清楚,静脉明显扩张、迂曲,动脉变细,A∶V=1∶3,视网膜水肿,沿颞上分支分布区广泛放射状、火焰状出血,累及黄斑。右眼眼底呈二期动脉硬化性改变,未见出血和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左眼颞上支静脉充盈时间迟缓,管壁渗漏,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全身检查:胸部 X线片未见异常,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胆固醇6.98 mmol/L。西医诊断: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颞上分支)。中医诊断:暴盲(左),证属瘀血阻滞。治宜止血、化瘀、降压。处方:茜草 30 g,旱莲草 20 g,仙鹤草15 g,白及 12 g,牡丹皮 12 g,茺蔚子 12 g(包煎),香附12 g,石菖蒲10 g,蒲黄10 g,川牛膝15 g,生杜仲10 g,三七粉4 g(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5剂后,视力恢复至0.08,出血有所吸收,连续服药3个月。6月12日二诊:视力恢复至0.5,眼底检查示视乳头边界清,静脉迂曲明显改善,但仍较健眼充盈,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黄斑中心凹光反射隐见,但有少量黄白色硬性渗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静脉充盈时间有明显改善,无并发症。

按 视网膜静脉阻塞由眼内血液不循常道而溢于络外所致,以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为特征,患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多为单眼发病,且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及膳食结构改变等因素,本病的发病率仍将有上升的趋势,已成为我国主要致盲眼病之一。中医文献中并无“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名的记载,但有“视瞻昏渺”、“暴盲”、“云雾移睛”等描述[5]。《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有类似的描述,曰:“平日素无他病,外不伤轮廓,内不损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指外观眼部无异常,而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银海指南·肾经主病》提出其病“属相火上浮,水不能治”的见解。《景岳全书·杂证论·血证》曰:“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说明眼底出血与气、火有着密切的关系[6]。方中茜草味苦寒入肝,具有凉血止血化瘀之功,用治血证;三七粉之化瘀止血,并解血中毒素,为治血证之上品,两味相伍,既能止血又无留瘀之弊;仙鹤草收敛止血,且能消瘀;蒲黄凉血止血,活血消瘀,均有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可用于各种眼部出血;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石菖蒲化湿通络,开窍醒神,有利于眼底出血及渗出的吸收;牡丹皮味苦寒,善清降,入心、肝走血分,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可清透阴分伏热;茺蔚子补益肝肾,行气开郁,疏肝醒脾而止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止血化瘀、通络明目之效,从而使血脉通利,出血吸收。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96.

[2]张望之.眼科探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64.

[3]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0.

[5]王天,王育良.中医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06,26(3):83.

[6]张梅芳,宇坚,邱波.眼科专病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6.

猜你喜欢
化瘀视网膜造影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主要成分的配伍研究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