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浸润性胸腺瘤胸膜转移调强放疗结果分析

2012-01-24 13:10朱凤雯王希仟姚文良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心包胸腺浸润性

许 波 朱凤雯 王希仟 姚文良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放疗科,山东淄博 255000

放射治疗是晚期不能手术切除浸润型胸腺瘤(Ⅲ、1V期)的主要治疗方法,但胸膜转移者因靶区复杂,常规放疗及三维适形放疗难以达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及正常组织保护,调强放疗可以改善以上两者的不足。现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5月采用调强放疗浸润性胸腺瘤胸膜转移12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34~62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CT或MRI检查。均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混合细胞型7例,上皮细胞型5例,其中3例伴重症肌无力症状。

1.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位热塑体膜固定,强化螺旋CT定位扫描,层厚5mm,勾画靶区GTV包括胸腺肿瘤及可见胸膜转移灶(其中1例肋骨转移同时包括),CTV为GTV+10mm,PTV为CTV+8-12mm,TPS行逆向调强计划,照射50Gy后重新行CT定位扫描,修改靶区,减少肺、心包、脊髓、食管等重要器官放射受量,肺受照20Gy体积占全肺百分比(V20)≤38%,脊髓最大受量受量≤40Gy,食管平均受量≤45Gy。设5野,95%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瓦里安2100CD直线加速器6MVX线照射,分次剂量DT2Gy,每周5次,总剂量DT66Gy。

放疗结束后分别行化疗4~6周期,其中1例肝转移者行介入治疗。

2 结果

12例病例随访发现放疗DT50GyCT显示胸腺及胸膜肿块均缩小,但以胸膜肿块缩小明显:放疗结束CT显示胸膜肿块消失7例,胸腺肿块消失4例。毒性反应以Ⅰ、Ⅱ放射性食管炎常见,无一例放射性食管炎及反射性肺炎发生。至今7例病人健在,3例死于原发病,非肿瘤原因死亡2例。

3 讨论

胸腺瘤为胸部常见的纵隔肿瘤,发病率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左右,Ⅰ、Ⅱ期胸腺瘤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Ⅲ、Ⅳ期胸腺瘤因浸润性生长,侵犯胸膜、心包及纵隔内大血管,甚至有广泛转移,无法完整切除,放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殷蔚伯建议放疗范围为:局部瘤床边缘外放lcm(包括胸腺肿瘤和可能被浸润的组织和器官),对已有明确心包种植转移或心包积液者,应先给予全纵隔、全心包放疗后,局部瘤床加量。如已有胸膜或肺转移结节者,应全胸膜照射,或行半胸放疗后,局部瘤床和转移结节加量。但全胸膜照射正常组织损伤大,毒性反应重,靶区剂量分布不均,从而限制了肿瘤的治疗剂量,很难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调强放疗、累及野照射,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提高肿瘤照射剂量,提高局部控制率,无严重。本组12例病人近期局控率理想,但由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远期生存率还需要进一步临床观察。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612-630.

[2]吴开良,蒋国梁,茅静芳,等.259例胸腺瘤术后放疗长期生存结果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5,14(6):467-470.

猜你喜欢
心包胸腺浸润性
左下肢黏液型脂肪肉瘤术后复发并心包转移1例
儿童巨大胸腺增生误诊畸胎瘤1例
胸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穿刺患者的护理
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