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探讨

2012-01-24 13:10刘美群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保健社区儿童

刘美群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宝安医院预防保健科,广东深圳 518000

儿童保健是指对儿童进行连续性、全面、整体的健康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保健意识的增强,医学的最终目的逐渐转变为增进人类身心健康,而儿童保健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人一生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期的健康状况,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1]即是儿童管理水平与保健服务,因此加强儿童保健社区管理,降低儿童患病率,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成为现代社会的必然需求。在新形势下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的社区管理模式,对提高儿童保健服务与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工作方法

1.1 确定工作重心

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散居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是儿童保健社区管理的基本方针。儿童保健社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以家庭与医院、社区相结合的有机管理模式,对散居儿童以营养保健为指导,积极做好智力开发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儿童疾病的早期预警与管理体系,监测其生长发育,指导正确喂养方法,同时,还担负着特殊儿童的管理职责与康复指导工作。

1.2 工作对象明确

儿童保健社区管理主要的对象是7岁以下儿童,重点是新生儿和3岁以下婴幼儿,包括正常和异常儿童。

1.3 明确管理内容

选择合适的社区,采用约见家长面谈或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得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社区儿童建立健康评估资料库,了解社区儿童健康卫生需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儿童保健需求,制定相应的保健管理体系。工作内容主要是以社区为中心对儿童进行定期检查、保健指导和追踪管理,严格做好新生儿访视工作及护理指导,普及社区母乳喂养知识,对社区儿童进行心理发育咨询,性启蒙教育,营养指导,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儿童体检,儿童多发病、常见病、意外伤害的预防指导,家庭环境指导,计划免疫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儿童保健工作。利用医院的有利资源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现场询问、义诊等多种形式的健康促进活动,推进社区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2 结果

实施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后,家长保健意识增强,积极参与预防接种,工作量明显上升,规划免疫疫苗接种率不断增加;新生儿访视和指导母乳喂养工作得到强化;体弱儿和异常儿童得到相应的健康指导,专案管理人数增加[2]。通过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及时掌握家长的需要,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并努力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的不足之处。社区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3 讨论

当今,卫生服务由医院逐渐深入到家庭、社区,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也已转变为以健康宣教、健康促进为主的预防医学服务模式,儿童保健服务也随之变化,传统的儿童保健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调整儿童保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传统儿童保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儿童保健服务资源配置不合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医疗方面,而保健服务资源出现严重不足[3-4]。一方面,由于经费的短缺,儿童保健工作不能得到很好的拓展;另一方面,儿童保健服务团队技术力量薄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大多初始学历低、临床经验较少、专业知识欠缺、业务不熟练,人员少、更换频繁、对待工作缺乏热情和责任心等,致使儿童保健工作总体技术水平不高,流于形式,系统管理更是难以做到。②传统儿童保健方式落后,难以满足社会需求[5]。目前,大多数社区儿童保健服务仍然采用的是最原始的工作方式,主要为测身高、称体重、测视力,简单评价身体发育情况及初步解决喂养和生长发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儿童身体精神健康状况的检测仍是一种低水平的状态。这种低水平的工作方式难以满足人们要求集喂养指导、常见病治疗、生长发育评估、食品选择、预防保健、心理行为问题咨询等一系列保健服务为一体的优质综合服务措施。

与传统儿童保健工作相比,新型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在改善缺点以后,形成的目标主要是以儿童保健服务为社会需求,开展全程、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儿童保健综合服务与管理[6]。我们在实施新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①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综合实力,利用自身有限的经费,依托医院,更新设备如磅秤、量板、身高坐高计,添置听力测试仪、视力检查工具、智力心理检查工具等,从硬件上加强新型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的实施。(2)提高儿童保健队伍的整体素质。邀请有经验的医师,积极开设有关儿童保健知识方面的讲座,提高儿童保健人员的认识水平;积极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学一点理疗,心理、语言及作业治疗等临床应对技能的知识,提高其综合能力并改善儿童及保健人员的知识结构,同时结合原有的技术力量,提高儿童保健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监测和干预中的质量[7],以适应高水准的、较深层次的儿童保健服务的需求。

综上所述,探索新形式下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思路与管理模式,对事业的发展和保健学科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地保障。这就需要多部门合作,按照儿童保健工作的要求和规范,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的各项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安排并落实到位,整体推进儿童保健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使家长的保健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以促进儿童保健事业的全面发展。

[1]龚建华,房木强,关智勇.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整体运作模式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8):2296-2298.

[2]陈笑辉,郝晓宁,李士雪.儿童保健社区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2188-2190.

[3]王伟,董研,毛凤芝.社区儿童保健管理机制的改进[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9,27(9):6649-6650.

[4]高燕.社区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89):338.

[5]黎海芪,毛萌.儿童保健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

[6]金春华,扬慕兰.新世纪城市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探讨[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26.

[7]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84-185.

猜你喜欢
保健社区儿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留守儿童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