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系统化护理

2012-01-24 13:10洪彩霞刘俏燕陈晓春郭宝英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矫治器口腔卫生系统化

洪彩霞 刘俏燕 陈晓春 郭宝英

广东省口腔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东广州 510280

目前人类文明以及知识水平正呈不断增高的趋势,而年轻家长对患儿牙齿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收到人们的关心及重视,所以口腔门诊选择口腔正畸的患儿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选择固定矫治器治疗的过程中,其附件多,并且疗程长,同时过程也较复杂,出现护理不当情况,较易导致患儿牙龈炎与牙周炎以及口腔溃疡等临床并发症,既影响了患儿矫治的效果,同时也有损于患儿其身心健康。本文对我院自某年至某年以来,于我科应用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的6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应用口腔正畸方法治疗的患儿系统化护理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1 患儿矫治前的准备

1.1 家长准备

①口腔知识的准备:在治疗前应同医生进行全面的沟通,从而对口腔的固定正畸相关知识充分的了解,并提高对保持患儿口腔卫生认识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患儿口腔卫生保持不好所具有的危害性;②心理准备:患儿家长需调整好目前的心态,并保持一个稳定的心态以及治疗的信心;③环境准备:努力为患儿创造出一个愉悦轻松的治疗氛围,同时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言语批评以及生活负担。

1.2 患儿准备

心理:①患儿家长需要向其说明进行治疗的目的及意义,能够征得患儿的同意。②需要耐心听取患儿的要求,并详细解答患儿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从而消除患儿疑虑以及恐惧心理。同时还能够增强患儿的勇气以及信心,让患儿尽快进入到治疗的角色。

口腔:①进行正畸治疗之前需及时的诊治患儿已经存在的口腔疾病,比如牙龈炎与牙周炎以及龋病等;②予以口腔清洁,并指导患儿正确的刷牙,从而养成患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保持患儿口腔健康的目的[2]。

2 矫治护理

2.1 心理

由于正畸治疗不仅疗程长,而且复诊次数多,同时舒适改变也较多,更可能会破坏患儿日常的生活规律以及干扰其进行相关的社会活动,往往会引起患儿情绪以及心理上的变化。需要消除患儿在戴上矫治器之后,所出现的“形象损毁”所引起的心理障碍,需帮助患儿逐渐的适应其治疗角色,并能够较好地给予角色转变,从而保持患儿良好的治疗心态以及社会功能。

2.2 口腔维护

①护士需要强调患儿口腔卫生所具有的重要性,并且不断提醒以及督促患儿密切注意自身的口腔卫生。在每天早晚均要以含氟牙膏进行认真的刷牙,待刷完后还需于镜中检查,有无食物残留于矫治器中,如有则以牙签剔出。②间断应用氯己定溶液进行含漱,在饭后还需彻底清漱干净,在晚上刷牙之后还要把含漱液含于口中,并不断让其于口内晃动,尽量保持2min后再予以吐出,而漱口后则不要再以清水进行漱口或者进食。③需纠正患儿异常的舔舌动作以及口呼吸等诸如此类的不当行为,同时培养患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

2.3 适应矫治器

①患儿矫治器需在适应阶段,如果牙齿出现轻微的疼痛以及不适感,则无需给予处理。但如疼痛比较严重,则在必要时予以止痛剂。②患者如果出现刺嘴结扎丝则可以以金属物品将其突起的部分按压到隐蔽处,同时告诫患儿禁止自行调整其矫治器,尽量避免其弓丝的折断,防止影响到顺利矫治。

2.4 牙齿松动

需告知患儿在正畸后发生的牙齿松动,为正畸治疗后出现的正常情况,在治疗结束之后则可以逐渐的稳定,无需过分的担心。假如患儿出现特殊不适,需及时予以查看,在必要时则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调整,尽量避免其不正常松动的出现。

2.5 及时复诊

需嘱咐家长依据医嘱及时的将患儿带来复诊,假如拖延其复诊的时间,则会影响治疗效果,以致延长疗程。

3 矫治后监护

于临床上进行矫治后,全部患者均可出现复发,因此,指导家长需及时与医生联系,最终取得及时指导,还可按照医嘱选择过枉矫正以及增加保持的时间,从而尽量减少患儿复发。

综上所述,在正畸治疗环节运用系统化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患儿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主要包括矫治前的准备,与矫治中运用心理护理,以及口腔卫生的维护和矫治器的适应,还包括牙齿松动的及时处理,以及饮食护理和矫治后的各项监护等,是十分必要的。

[1]王丽.儿童固定正畸的口腔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38.

[2]杜娟.固定矫治病人牙周健康维护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杂志,1999,6(2):37.

[3]崔焱.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14.

猜你喜欢
矫治器口腔卫生系统化
矫正方式有很多,适合自己最重要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口腔卫生师
968名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戴用及口腔卫生情况调查
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对居民口腔卫生的影响
自锁托槽矫治器在成人牙周病中的应用
固定矫治器佩戴健康宣教方式的持续改进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