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心脑血管患者追踪监测和干预防治的效果

2012-01-24 09:31
中外医疗 2012年3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职工高血压

冯 梅

湖北省黄石市武钢大冶铁矿医院体检中心,湖北黄石 435000

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使职工身体健康得到更加切实有力的保障,2009年3月,对大冶铁矿职工3 366例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其中检测出的血压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5 mmHg以上的172例和心脏有不同程度损害的31例,重点做好“三提前,一减少”,加大监控和干预,提高防治效果,这对维护矿山单位和职工生命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拟研究如何提高追踪监测和干预防治的效果,并比较前后效果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9年体检筛查出来的高血压和心脏疾患人员203例,进行了3次重点追踪复查。统计结果如下:高血压172例 ,心脏病31例,多见于一线生产单位和重要岗位人员。由此可以看出,“井下作业、环境复杂、精神紧张”区域和“重体力、高强度、压力大”工种是导致高血压、心脏疾患的主要问题点。

1.2 健康体检情况

2009年职工健康体检情况:高血压172例,占体检总例数的5.11%;心脏病31例,占体检总例数的0.92%。

1.3 方法

1.3.1 确定导致疾病要因 通过调查验证,确定如下要因:①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大,职工对疾病的认识不强;②健康教育处方发放面和职工知晓率不大;③健康宣传形式和宣教手段不够多元化;④定期监测力度不大,预防措施不全面,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有发病或突发猝死。

1.3.2 制订干预防治策略 ⑴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大,职工对疾病认识不强。①定期下车间下班组宣教。组织医务人员每月定期深入到重点防护人群的车间、班组进行健康知识讲课,与职工面对面口头宣教。②在矿电视台举办讲座。③举办急救知识培训班。每季度下到车间,分期分批,组织职工进行现场急救技能培训。④上街开展咨询、宣传、义诊活动。结合世界卫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等公益性主题,组织人员上街开展宣传、咨询、义诊活动,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⑵健康教育处方发放面和职工知晓率不大。①印制健康知识处方向职工不定期发放到每个人手中。针对健康体检发现的多发病种,如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脂肪肝、胆结石等,印制成健康处方,不定期发放到全矿每个职工手中。②指导病人及家属学习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③普及防病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⑶健康宣传形式和宣教手段不够多元化。该院以实际出发,采取多种不同形式和手段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如:①矿电视台知识讲座;②工地技能培训班;③电教化传播;④橱窗、板报、站牌、标语、健教处方。⑷定期监测力度不大,预防措施不全面,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有发病或猝死。①定期进行健康普查,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及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行微机管理。对血压收缩压160 mmHg、舒张压95 mmHg以上和心脏明显疾病者每季度集中追踪复查1次,结果记录存档,分析统计,采取“重点个体重点防治”的措施。②积极进行治疗性生活干预,指导长期用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对治疗后达到降压目标的每3个月随诊1次,监测血压及各种危险因素,强化各种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对治疗3个月后未达到降压目标的,改另一类药或增加剂量,更加积极认真的改善生活方式,2周时随访。③对重病者纳入个体管理,定期随访。对于重症者血压控制不能取得满意效果,配合住院进行管理,2周内随访。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存档。④制定和实施疾病干预康复措施。一是开展从医行为教育;二是康复指导、自我与家庭护理指导。

2 结果

2.1 效果

2009年经过干预防治措施,高血压稳定127例,心脏疾患24例,较以前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分别达到73.83%和77.42%,达到预期目标。

2.2 发病猝死人数对比

经过2009年健康体检,对重点人群多次追踪监测复查,同时采取干预防治措施后,2009年没有发生发病导致猝死现象,实现发病猝死率为0.00%(2007年猝死4例,2008年猝死2例)。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主要的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情况在我国多数地区呈明显增长态势[1]。健康体检筛选出心脑血管疾病重点人群,研究追踪监测和提出干预对策,可能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表明如下因素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原因:①缺乏健康知识教育;②工作紧张压力大;③生活饮食习惯不好,如抽烟、酗酒、熬夜休息不好、食肉类荤食多、口味重、不注重锻炼。以上因素可见对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显示,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密切,高血压主要是饮食不当、酗酒、缺乏锻炼、精神紧张,心脏病主要是饮食不当、吸烟、缺乏锻炼、精神紧张。两病之间有3项因素是一致的。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当务之急的。在我国人口死亡的调查中,心脑血管疾病构成的百分比已高居榜首,因此防治高血压极有意义[2]。

从饮酒和吸烟来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饮酒,2008年168例,占83.2%,2009年181例,占89.6%,增长6.4%。吸烟,2008年145例,占71.85%,2009年 166例,占82.2%,增长10.4%。人数比例有逐年增加趋势,应该注重。可见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对于无危险因素暴露的个体,除了健康教育外,一般无需其他干预措施;对于有未详因素暴露但无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迹象的易患个体,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和控制卒中的可控危险因素,并在随访中观察危险因素控制的情况,以确保干预措施有效和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对于已经出现脑血管结构和功能损害的高危个体,则应在一般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选用有效的重点干预药物进行强化干预,使受损害的脑血管功能尽可能得到改善[3]。

[1]陈博文.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手册[M].北京: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2011.

[2]杨秉辉,乌正赉.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卫生部全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2.

[3]黄久议,王桂清,曹奕丰,等.卒中高危人群筛选与干预策略——上海市南汇区70万人群卒中预防试点讨论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5(9):410.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职工高血压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全国高血压日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