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方不合格现状分析及其原因探讨

2012-01-26 09:13肖冬梅黄乐松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不合格率合格处方

肖冬梅 黄乐松 江 亮

萍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萍乡 337055

卫生部于2007年2月14日发布了《处方管理办法》,于2007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我院在医院领导和药剂科药师的监督下,带领医院全体医护、药剂人员进行了全面学习《处方管理办法》,并进行了规范的培训。我院的处方合格率也得到全面的提高,有利于我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从2007年5月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来,我院不合格处方的现状以及不合格处方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值得国内医院全体同行们共同探讨。

1 临床与方法

分析了我院从2009年4月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来,到2010 年 3 月份的处方。 随机抽取每个月的第 5、10、15、20、25、以及每个月最后一个工作日的处方,每月共计6个工作日的所有处方。

不合格处方归类分为下面六大类。

第一类处方前记不合格:包括处方不完整,缺失病历号和就诊时间,未选择性别,缺失临床诊断和科别,缺失患者年龄等;第二类正文书写不合格:正文书写字迹潦草,一张处方超过5种药品,处方内容涂改医生未签名和未注明修改时间,处方医师或者调剂药师未签名,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未划斜线;第三类是药物方面处方不合格:包括药品用商品名、习用名、曾用名书写,药物剂型、规格书写错误或者漏写,药物剂量单位书写错误或者漏写,以及用字母或者数字代替药品名;第四类处方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包括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门诊处方超过7d常用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未写清楚,药物联合应用不合理及其配伍禁忌;第五类抗菌药物用药不合理: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未写出皮试结果,抗菌药物超过3d用量,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等;第六类处方其他不合格现象:包括了医生为自己开处方以及处方上书写“自备”等字样。

2 结果

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正式实施《处方管理办法》以来,从2009年4月~2010年3月份,我院处方不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从2009年4月份的处方不合格率为27.84%,到2010年下降为5.41%。特别是2010年1、2、3月份,在医院领导和药剂科的严厉督察下,处方合格率得到质的飞跃。从图1就明显得出我院处方不合格率的下降趋势。

图1 我院从2009年4月~2010年3月份处方不合格率下降趋势

通过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处方不合格主要归类表现在六大方面。图2分别表示了2009年4月份和2010年3月份六大类别不合格各自所占的比率。从图2我们可知,2009年4月份处方正文不合格率最高,而且在严厉督察下,正文不合格率还是在六大不合格类别中最高,这主要是由于处方医生的习惯性造成的,正文不合格主要是处方医生字迹潦草,处方内容涂改医生未签名和未签涂改时间。

图2 我院2009年4月份和2010年3月份六大类别处方不合格率

3 讨论

抗菌药物处方不合格主要表现如下[1,4]:①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未写出皮试结果,这个现象在急诊、门诊药房处方表现尤其突出。②无指征滥用抗生素,抗菌药物与抗病毒药物同时使用是抗菌药物不合格的另一个重要表现。③抗菌素的用量过大或者过小,例如短效β-内酰胺类药物Qd和氨基糖苷类Bid的给药方法不妥,短效β-内酰胺类药物为非浓度依赖型杀菌性药物,最大效能取决于给药间隔期药物浓度维持超出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它的杀菌效应与体内血药浓度在 MIC以上的时间成正比,与最高浓度无关。因此,除个别 t1/2很长的药物 (如头孢曲松)可每天给药 1~2次,其余 t1/2较短者每天的剂量 2~4次给药比一次给药效果好,且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相反,氨基糖苷类以大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杀菌和延长持续效应为特点,其浓度越高,杀菌率和杀菌范围也相应增加,与MIC相关的峰浓度和浓度曲线下面积是药疗的重要决定因素。

药物方面处方不合格主要表现包括处方医生习惯性地喜欢写药品商品名、习用名、曾用名书写,以及用字母或者数字代替药品名。在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中,严厉强调使用药品通用名,这是由于在就诊病人比较多的情况下以及处方医生忘记药品通用名的时候等原因造成的,比如经常能碰到用数字654-2代替山莨菪碱,用字母“TAT”代替破伤风抗毒素,用字母“ATP”代替三磷酸腺苷二钠,以及习惯性用非那根代替异丙嗪,用扑热息痛代替对乙酰氨基酚。

处方前记不合格:主要包括处方不完整,缺失病历号和就诊时间,未选择性别,缺失临床诊断和科别,缺失患者年龄(或者只写“成”字代替年龄)等。对于处方前记不合格主要原因是,医生有时候会忘记选择保留项。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表现在:①急诊处方超过3d用量、门诊处方超过7d常用量,而没有写清楚药物超量的原因(例如标明“慢性病患者长期用药的需要”等超量的原因)。②给药途径、给药时间未写清楚。③药物联合用药不合理,如蒙托石散与左氧氟沙星联用,蒙托石散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但如果将蒙托石散与抗菌素联用同服,可吸附抗菌素而使其失去抗菌作用。在服用方法上要注明:先服抗菌素1h后,再服蒙托石散,这样互不影响疗效。④药物相互作用及其配伍禁忌,例如头孢曲松钠与葡萄糖酸钙注射液联合应用属于配伍禁忌。

第六类处方不合格表现在其他方面:包括了医生为自己开处方以及处方上书写“自备”等字样。

4 小结

医院处方涉及到广大人民身体健康,规范的合格的处方书写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着重分析了目前处方不合格现状并探讨处方不合格产生的原因。只有在处方医生认真严肃执行《处方管理办法》,药师严格执行“四查十对”的药品调剂原则,以及护士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原则,才能杜绝医院不合格处方的出现。笔者认为合格的医院处方,有利于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处方医生的自我保护,以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萍乡市人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编.药品处方集[M].江西:内部资料,2008.

[3]余小平.门诊不合理处方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7):946-947.

[4]王启平,陈省.14624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541-543.

猜你喜欢
不合格率合格处方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我是合格的小会计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做合格党员
降低护理记录书写不合格率
品管圈在降低灭菌物品包装标识固定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句子的合格与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