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AmpC酶表型检测方法临床比较分析

2012-01-26 09:13朱向阳
中外医疗 2012年15期
关键词:初筛鲍曼表型

朱向阳

安徽省铜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铜陵 2441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头孢西丁进行初筛试验后筛选出的满足AmpC酶表型筛选条件的198株革兰阴性杆菌,以AmpC基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设为对照组,分别采取氯唑西林(CLO)、三维试验、改良Hodge试验,分别设为观察组A、B、C,并与PCR检测结果作对比,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性。

1.2 检测方法

1.2.1 初筛与制备 本院应用头孢西丁进行初筛试验,对临床选取的198株革兰阴性菌采取纸片扩散法进行AmpC酶的表型筛选,经纸片扩散法检测显示FOX抑菌圈直径在18mm内,则认为满足AmpC酶表型筛选条件。将初筛的菌株经过夜培养后的纯分离菌落置于5mL的肉汤中接种,然后放置在35℃下的孵箱进行4h的培养,再以离心半径为9.2cm,速度为2000r/min进行20min的离心试验,然后去除上清液,把沉淀物进行5~7次的反复冻融,再以离心半径为9.2cm,速度为12000r/min,进行20min的离心试验,取上清液选作酶的粗提取物[1]。

1.2.2 观察组A(氯唑西林(CLO)检测)观察组B(三维试验)观察组C(改良Hodge试验)

1.2.5 对照组(PCR试验)对初筛的菌株进行多重PCR检测,并将其产物进行测序,将其结果与Blast进行比对,此检测我院暂无法开展,需送到市人民医院协助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本组检验的数据均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检测结果比较

2.2 AmpC基因扩增、测序的结果

19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PCR检测AmpC基因扩增为阳性有81株,阳性率为40.9%,其中弗劳地枸橼酸杆菌5株(6.2%)、肺炎克雷伯菌15株(18.5%)、鲍曼不动杆菌 30株(37.0%)、阴沟肠杆菌31株(38.3%)。81株AmpC基因扩增为阳性的菌株经双向测序后,将其结果与Blast进行比对,5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为CMY-2型AmpC酶,15株肺炎克雷伯菌为DHA-1型AmpC酶,31株阴沟肠杆菌为EBC型AmpC酶,81株AmpC基因扩增为阳性的菌株中,其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AmpC酶的同源性均在98%以上。

表1 三组检测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n(%),n=菌株]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AmpC酶进行表型筛选,对比其他的表型筛选法,以PCR试验为金标准,改良的Hodge试验符合率最高,其敏感度与特异性也优势突出。在选取的198株革兰阴性菌中,对于30株鲍曼不动杆菌与31株阴沟肠杆菌采取改良 Hodge试验的AmpC酶的敏感性的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肠杆菌科的细菌在Hodge试验中的敏感性及其符合率较高,分别为100%和93.5%,而鲍曼不动杆菌的敏感性及其符合率偏低,仅为33.3%和60.0%,因此,在本研究中的三组AmpC酶表型检测方法中,改良Hodge试验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有效性仍需要进一步考究[2]。综上所述,CLO对于AmpC酶表型的检测的敏感度与符合率均较低,采取改良Hodge试验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均良好,符合率最高,属于AmpC酶表型的检测中较为简便、快速、有效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1]侯伟伟,蒋燕群.三种AmpC酶表型检测方法比较[J].检验医学,2010,25(2):122-124.

[2]李轶,蒋燕群,汤瑾,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分布[J].检验医学,2006,21(5):517-520.

猜你喜欢
初筛鲍曼表型
体检人群使用NOSAS评分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初筛工具的可行性分析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Multiple gastric angiolipomas:A case report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优化无偿献血初筛岗位检测流程探讨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72例老年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