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步伐

2012-01-26 08:39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 2012年5期
关键词:炼油实力一流

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化这艘巨轮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航程中乘风破浪前行。炼油作为中国石化的优势板块,肩负着率先打造世界一流的重任。目前,各炼油企业干部员工正按照总部的战略部署,满怀信心地掀起“比学赶帮超”争创一流的热潮,加快推进建设世界一流的步伐,充分展示了打造世界一流先锋的积极进取姿态。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13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一批大型原油码头及配套油库、长输管线,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和沿江企业带等企业集群。炼油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总体规模和加工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单厂规模进入世界前列,一体化率接近60%,掌握了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赢利能力处于亚太地区中上水平,部分企业处于先进水平。总体来看,炼油板块已具备了赶超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和潜力,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尽快跻身世界一流,时不我待。

必须树立赶超一流的理念,建立争创一流的激励机制。要打造世界一流,全体员工必须首先树立不甘平庸、赶超一流的意识,必须具有不断进取、永争第一的精神。如果员工缺乏不断进取争创一流的精神,缺乏打造一流的信心和豪情壮志,安于现状、甘于平庸,那么,再宏伟的战略也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实现。要打造世界一流,还必须建立奖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激励机制,让员工步入创先争优、事争第一的良性工作轨道。否则,争创一流的激情不可能持久,打造一流的目标也难以实现。经过近些年来持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活动,如今“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炼油企业操作室,员工抬头都可以看见墙上工作栏里动态更新的国内外的各类先进指标,对标一流已经成为每一个员工每一天的自觉行动。各企业都形成了激励创先争优的机制。这为炼油企业率先打造世界一流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必须扬长补短,打造一流的硬实力。炼油要实现世界一流的目标,首先必须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上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在硬指标、硬件和硬实力上率先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目前,炼油系统各企业差异较大。镇海炼化、茂名石化、海南炼化等先进单位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小,一些技术经济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而有的炼厂与世界一流的差距还很大,要实现赶超目标还需要做相当大的努力。要使中国石化炼油系统在整体上达到世界一流,各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扬长补短,大力提升炼油技术和设备水平,调整优化装置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结构,尽快在硬指标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炼油企业行列。

必须苦练内功,造就一流的软实力。通过学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装置改造和结构调整,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赶超,在硬指标上接近和达到世界一流并不难,难的是在软实力达到世界一流。目前炼油板块在装置规模、加工能力、技术指标等硬指标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不大,与世界一流企业最大的差距还是在管理、企业文化、人员素质、体制机制等软实力方面。国际先进炼油企业在软实力方面的优势是通过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发展积累起来的,很难通过学习模仿在短时间内赶上。因此,打造世界一流的最大挑战是在提升软实力上。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苦练内功,在提高软实力上下工夫,如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水平,改革体制机制,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等等。只有具有了世界一流的软实力,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企业。

必须培育引领潮流的创新基因,实现从跟随者向引领者的转变。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只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第一步,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还必须培育引领行业方向和潮流的创新能力,实现从学习跟随者到潮流引领者的转变。我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学习模仿能力,最大弱点是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石化目前还只是一个世界炼油行业的追赶者和跟随者,在炼油核心技术、新产品开发、绿色低碳、管理、体制机制等许多方面都与领先企业有相当大的差距。要成为引领者,就必须在培育创新基因、建立创新机制、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工夫,以真正确立领先同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引领世界的一流炼油企业。

猜你喜欢
炼油实力一流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关注一流学科
实力抢镜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