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科室在设备申购中的初步论证

2012-01-26 17:20韩晗李树丰王鲁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12期
关键词:申报科室医疗

韩晗,李树丰,王鲁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设备部,山东 济南 250033

0 前言

随着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评审的重新开展,各参评医院都把提高硬件建设和管理水平当做首要任务,医疗设备逐步成为医院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种类繁多的高尖端、智能化医疗设备作为医院投入到临床科室建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硬件。

各级卫生部门对引进昂贵的大型医疗设备已有相关规定,但一些医院为了突出特色,强调新技术、新业务,在引进大型设备过程中出现决策失误[1]。大型设备购置后仅提高了医院的档次等级,却无法满足临床科室需求,而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多用来偿还较高的设备成本,抑制了其持续性发展。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① 临床科室申报设备购置计划前,缺少科学依据,忽视了自身效益与成本间的若干关系,盲目追求新技术与特色治疗;② 决策者观念有偏差,过分注重设备为科室带来的课题及社会效益,对设备资源的整体性、预期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考虑欠缺[2]。

如何合理的利用资金,运用各类大型医疗设备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又能提高临床科室专业竞争力、科研水平,突出医院特色,要求临床科室在申报购置计划前,充分考虑自身优势,结合科室现状对整体规划、运营成本、科研方向等方面进行初步论证,这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 临床科室如何进行初步论证

1.1 科室规划初步论证

1.1.1 设备的先进性、可靠性

临床科室在申报设备前,首先应认真调研,由科室负责人带领相关人员对3家及以上同级或较高级配备预购置设备的医院进行实地考察,并与相关科室交流探讨。包括设备的先进性、提供的技术支持、竞争优势等,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可靠性也是论证者需要详细了解的重点。如部分设备为厂商新开发产品,投入市场较晚;进口产品国内没有设有备件库等,势必在将来科室使用、维护过程中带来很多隐患。考察结果形成客观、真实的调研论证报告,作为设备购置参考依据之一。

1.1.2 设备放置地点

根据设备的用途不同放置于不同地点,如用于检查的设备多放于门诊,用于治疗的设备放置于病房,用于手术的设备则必须放置于手术室。再者放置设备的房间是否具备该设备配套条件及相关的水电系统:水的流量、压力,电源的电压、功率、相数、稳压及净化要求、UPS、地线、个人防护、承重等配套条件应予以高度重视。这些条件既是设备质量安全需要,也是工作人员和患者人身安全的保障。

1.1.3 设备人员配置

科室现有技术力量是否满足新设备的运作要求,科室使用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使用资质。若科室现有人员不具备设备操作资质和使用经验,在设备到货安装之前完成相关操作人员的培训,以便设备安装后能及时使用。我们提倡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突击学习,在设备安装时必须在现场参与其中,保证充分了解该设备情况[3]。若前期人员配置不到位,造成设备出现闲置期,会直接影响科室的经济效益。

1.2 科室成本初步论证

在购置设备前进行成本初步论证,对降低科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室购置设备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其他成本[4-5]。① 直接成本:指科室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包括放置房间的折旧、设备折旧;变动成本包括操作人员的各项经费、设备检查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低值易耗品成本、卫生材料及其他材料。② 间接成本:包括设备运行的水电及专用燃料消耗、相关管理费等。③ 其他成本:包括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赔偿,保洁、保安及垃圾处理等物业管理费。基于以上几点,可以得出运营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其他成本。应用该设备检查或治疗的平均收费×使用人数(可考虑隔年预期增长人数),即设备的年预期收益。

设备成本回收率

=设备预算金额÷(年预期收益-年运营成本)÷设备报废年限×100% (1)

设备成本回收率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计算。若比值>100%,表明截止设备报废也无法收回成本,比值越小,成本回收就越快。以我院GE LOGIQ9型彩超为例:该彩超预计购置金额为180万,多种检查项目的平均收费180元/人,预计每天检查30人,房间平均每天折旧费为5元,电费平均每天10元,管理维护费平均每天10元,其他管理费平均每天10元,耗材(导电膏)平均每天7.5元,操作人员平均工资每天100元,按每年10%折旧,即报废年限为10年。

该彩超年预期收益为:180元/人·天×30人×365天=1971000元

运营成本为:(5 +10+10+10+7.5+100)元/天×365天+(1800000元×10%)=232012.5元

成本回收率:1800000元÷(1971000元-232012.5元)÷10×100%≈10.3%

GE LOGIQ9型彩超成本回收率为10.3%,表明约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目前医院设备效益情况与科室绩效挂钩,全成本核算是必然趋势,因此临床科室对预购置的大型医疗专用设备所占科室成本比例应进行初步论证分析[6]。如果前期科室主要负责人不能对科室运营成本进行科学预测,很可能在设备使用周期内无法收回设备本身成本,或该设备使用由于耗材成本费用过高,收费条目中无该设备耗材的收费,治疗费用过高病人难以承受等。上述情况将会导致科室成本过高、员工收入降低、形成循环负债[7]。

1.3 科室科研初步论证

1.3.1 设备科研项目开发

科研仪器设备是临床科室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和保证。科室购置大型专用医疗设备前,不但要考虑是否满足科室基本检查治疗需要,还要充分了解该设备所延伸的作用与功能。通过设备的深入使用,经验的不断总结,充分开发设备的专业用途及功能,开展高水平的医学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研究进展;为科室开展特色治疗项目与科研项目,扩大在本领域中的影响,提升学术地位,加强科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1.3.2 科研设备共享

树立科研设备资源共享意识,根据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备配置可行性论证,是设备共享工作顺利开展的决定性因素[8]。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医院科研方面的仪器设备进行调研,了解同类设备在医院的分布及使用情况。在科室设备购置前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和使用,充分论证设备申报的必要性。各科室间做到科研设备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医院科研设备作用,提高科研仪器的使用率,建立共同的科研平台,使医院有限的资金能够合理应用[9]。

如我院中心实验室购置的流式细胞仪,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肾病学、病理学、遗传学等多个学科。临床科室若需要该设备进行科研,可以查阅院内设备管理公示等,了解到中心实验室具备条件,通过科室或院内相关部门协调,实现科研设备共享。

2 建议

申报设备购置计划的科室进行论证时,应结合该科室实际情况和临床诊疗需要,严格遵循申报设备的可行性、功能性、适宜性、效益性等基本原则,对申报设备的必要性、设备的性能特点、设备的价格、设备的后续保障力、设备基本配套条件以及综合成本效益的核算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10]。如果申报设备不是独家产品或者专利产品,应将多种品牌的同类设备或者类似型号的设备性能、质量、价格等进行对比,并提供相应项目方案。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在临床使用中发挥最大的能效,科学合理的临床科室初步论证是设备购置前论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经过充分的设备申报初步论证、选型初步论证后,明确了临床申报设备的技术、配置、功能、价格等档次,为医院设备委员会可行性论证、设备科的购置前分析、设备科技术参数指定、招标部门选择采购方式、编制标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临床科室初步论证应该由科室全体医护人员集体讨论,重视科主任、业务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意见,购置前期邀请生产厂家到科室进行设备功能讲授或提供项目建议书等。根据科室实际情况集体决策,形成科学、合理、可行的预案后再进行设备购置计划的申报。

[1]黄良谋,罗韶晖.浅论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决策评估体系的构建[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9):47-48.

[2]张恩科,王雅军.浅谈建立医院医疗设备基金[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7):87-89.

[3]张金龙,张正进.浅谈我院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的体会[J].中国医学装备,2010,(1):31-32.

[4]周硕艳.提高医疗设备投资效益的几点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92-93.

[5]张长荣.医疗设备管理中成本控制的要点分析[J].医疗装备,2011,(1):39-40.

[6]姚燕娟,傅海荣,吴奕.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8):24-25.

[7]黄文斌,郑传权.医疗设备绩效考核与评价的相关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2):67-70.

[8]刘嘉南,胡今鸿,潘信吉,等.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制约因素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8-9.

[9]刘伟.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9):75-76.

[10]李秋,唐时奎,段波,等.怎样科学预算、申报和管理设备[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9,15(7):64-66.

猜你喜欢
申报科室医疗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爱紧张的猫大夫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