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与出路

2012-01-28 06:26薛在兴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被访者被调查者工作者

江 娅 薛在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北京市政府从2009~2011年的3年内,共招聘5,000名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到8个城区的各社区服务站工作,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计划”。从2009年7月开始,首批被录用的2,000名大学生陆续上岗,笔者2009年8月针对这个群体展开了调查。由于被调查对象上岗时间普遍较短,最长的也没超过五个月。所以他们的很多看法和感受还比较粗浅,甚至可能不够准确和全面。但我们认为,只要这些信息在现阶段是真实的,就达到了我们调查的目的,也能够为我们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提供某些依据。

一、研究设计与调查结果

本项调查采取定性访谈与定量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让部分重要的信息能够相互验证,以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在定性访谈部分,我们主要了解这一群体为什么选择这个岗位、上岗后对这个岗位的看法、工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对这个职业有什么期望。定量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和工作状况两个部分。在基本情况部分,我们选取了11个影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工作满意度的重要个人变量;在工作状况部分,调查涉及对工作满意度有直接影响的11个工作本身变量和3个外部环境变量。

笔者采取了分层抽样和立意抽样两种方法,分别在北京的丰台区、海淀区、宣武区和朝阳区进行了样本抽样。在4个区共抽取了206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另抽取了32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作为访谈对象。

(一)选择岗位的原因

笔者认为,弄清楚大学生选择这个职业的原因和动机,对于今后制定针对这个群体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故在问卷设计和访谈中都涉及到了此类选项题。主要是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驱使大学生选择了这个岗位。

1.户口政策的吸引力

在被调查的206人中,59人是北京户籍的毕业生,147人是外地户籍的毕业生。有71.2%的人把能够解决北京户口作为他们选择此岗位的首要原因。在访谈中,许多人还表示,正是因为能够解决北京户口,他们的家人才支持他们选择这份工作。拥有北京户口之后,他们以后就有资格继续报考北京市的公务员。能够在北京工作和生活,是许多年轻学生的梦想。尽管有户口政策的优惠条件,今年招聘的2,000人,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还是流失了近一半,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探寻。

2.就业形势严峻,找工作困难

从前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许多出口型企业和公司被迫减产、停产甚至倒闭。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直接影响就是找工作十分困难。占15%的人是因为找不到其他工作而选择了这份工作;占7.3%的人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就报考了这个岗位;占4.9%的人是其他原因(考研究生失败、暂时过渡一下、不想出北京等)。无论是何种原因,基本上还是属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几项数据相加,共有27.2%的人是因为近年来找工作困难而选择了这个岗位。在访谈调查中,许多女性被访者表示,即使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也常常面临被解聘的风险。因为一些单位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新招聘的人只能拿试用期的工资),频繁换人。由于这次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招聘工作是政府组织的公开招聘,且招聘程序严格,给了许多应聘者安全、可靠、有保障的感觉。她们认为,“挂靠在政府部门,感觉比较有保障”。工作的稳定性是许多女性大学生选择此岗位的原因。

3.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问卷调查显示,占20.4%的人认为,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是他们选择此岗位的原因。因为社区居委会是我国最基层的单位,在基层工作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个人成长会比较快。占7.3%的人是因为喜欢这份工作,1.5%的人是因为专业对口。我们假设,喜欢这个工作和专业对口都隐含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因素,3项数据相加是29.2%。这一数据表明,有近百分之三十的人是怀抱理想进入此岗位的,希望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能为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二)对工作的满意度

1.对此岗位整体的满意度

在正式调查开始之前,我们已经知道很多大学生社区工作者选择了离开这个岗位。所以,我们假设,仍然在岗的人对此岗位的满意度不会太高。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此岗位整体上的满意度,比我们预想的要高。数据表明,大多数毕业生对当前这份工作持“一般”态度,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相当,分别为16.5%和17.0%;另有1.0%和5.8%的毕业生分别表示很满意和很不满意。在访谈中,许多被访者表示,居委会每天都会有些事干,工作比较零碎,但一天忙下来也还比较充实,最怕的就是无所事事地闲着。这也许是高达59%人选择“一般”的缘由。考虑到每月只有一千五百元左右的可支配收入,尚有76.7%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当前这份工作持中性甚至积极的评价,这一结果让我们对这个群体多了一些信心。

2.对工作不同方面的满意度

(1)收入满意度。收入是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目前最为关心的方面。我们的调查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大学毕业生对上述工资水平持不满意态度,超过一半的毕业生表示很不满意,没有一个毕业生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的。在实地访谈中,被访者抱怨比较多的也是收入。他们认为,当初招聘时承诺的年薪是3~4万,而现在每月只能拿到一千五百元左右,与他们的预想差距太大。(2)福利满意度。在福利待遇方面,占3.9%的人表示满意,占30.6%的人认为一般,33%的人不满意,占31.6%的人很不满意。对福利待遇表示满意和一般的人,两项合计为34.5%,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对收入的满意度。在访谈中我们得知,这是因为对有些被分到街道办事处工作的大学生,街道提供集体宿舍,这极大地降低了他们每月的生活支出。有些社区也给他们发放了一些生活补贴和工作补贴。有一名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被访者,因负责计划生育工作,每月可获得200元的工作补贴。(3)职业声望。对社区工作者这份工作,社会上有两种相反的看法。一些人认为,社区工作者直接服务社区居民,工作很有意义;但大多数人对这份工作还有一些偏见,认为它没多大技术含量,是退休大妈和下岗职工做的事。调查结果表明,占26.7%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职业声望不满意,占16.0%的被调查者表示很不满意,只占4.0%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4)工作条件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被调查者对工作条件持折衷的态度,占1.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工作条件非常满意,占26.7%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占11.7%的被调查者不满意,占8.3%的被调查者很不满意。总体来看,大多数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工作条件表示理解和接受。(5)单位人际关系满意度。劳动者除看重工资、工作条件等物质因素外,通常都希望在一个人际关系良好的用人单位工作。所以,单位人际关系也是影响职工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占27.1%的被调查者对单位人际关系表示很满意,占51.2%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占16.7%的被调查者持折衷的态度,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合计不足5%。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单位人际关系是满意的。(6)工作压力满意度。一般认为,工作压力与职工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即工作压力越大,职工满意度越低。但是,对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而言,过低的工作压力同时意味着无所作为,工作者的满意度反而会降低。调查显示,近70%的被调查者没有感到工作有太多压力,占27.1%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压力比较大,占3.4%的被调查者感觉工作压力很大。在访谈调查中,多位被访者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表示,由于单位人际关系较好,遇到工作困难的时候,老同志会教他们如何处理。所以对工作他们没有太多的压力。(7)工作成就感。虽然只有短短5个月的时间,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有一些收获,并体验到了一些成就感。其中,有6%的被调查者感觉很有成就感,占50.5%的被调查者有些成就感,占23.9%的被调查者感觉成就感很小,占10.7%觉得没有成就感,剩余8.3%表示说不清。(8)职业发展前景。在我国社会管理社会化的大背景下,社区工作者这一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该工作很有前途的占4.4%,认为会有前途的占48.0%,认为前途不大的占21.8%,认为没有前途的占10.3%,剩余16.2%表示说不清。

总体来看,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于人际关系、职业前景和工作成就感这样的软环境满意度较高;对于收入和福利这样的硬条件则满意度很低。

(三)影响满意度的个人因素

我们对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由于许多信息对满意度的影响意义不大。占所以我们只选取了几个因素进行分析。(1)女性对此岗位的满意度略高于男性。在被调查的206人中,女性139人,占67.8%;男性67人,占32.2%。女性对此岗位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比例是22.8%,男性则只有19.7%;女性对此岗位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比例也比男性低,女性为21.6%,男性为25.8%。结合访谈的资料,我们认为,导致男女满意度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个工作相对比较稳定,二是因为女性找工作比男性困难。(2)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比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对岗位的满意度高。调查表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满意的比例为18.2%,是所有专业中满意度最高的;不满意的比例为9.1%,是所有专业中最低的,无一人表示很不满意。这一结果说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社区工作不陌生,在选择岗位时少了许多盲目性。而且,他们在学校所学的许多知识在工作中能用上,工作的自信心要强于其他专业。(3)家庭经济状态与岗位的满意度之间呈现出较大的相关性。调查显示,选择这个岗位的大多数人,家庭经济条件都处于一般和不好之间,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对这个岗位的满意度高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前者为17.4%,后者为9.1%;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对这个岗位的不满意度也低于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前者为15.4%,后者为24.2%。家庭经济越困难的人,对岗位的满意度越低。这说明,那些不能从家庭中得到适当经济补贴和支持的人,目前的工资水平的确很难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这一点在访谈中获得了验证。

(四)对岗位的期待

如前所述,有30%的人是怀着期待走上此岗位的。在宏观方面的期待主要是希望政府尽快出台更多的政策,在物力、财力方面加大投入,推进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使他们的职业声望能够得到提升。由于整个社会对这个岗位的评价偏低,一些社区居民认为,他们到社区工作是浪费才华。所以,他们希望政府能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岗位的意义和重要性。在微观方面的期待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工资水平。在访谈中,被访者抱怨得最多的就是工资收入,认为工资水平太低,无法养活自己。工作后仍向家里要钱,比较丢脸,在同学面前也抬不起头。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实际上对工资的期望并不高,有2/3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对工资的期待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其中有30.6%的被调查者的期望工资为2,000~2,500元,有36.4%的被调查者的期望工资为2,500~3,000元。应该说,这个期待还是比较现实和理性的。(2)增加培训机会。2009年招聘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绝大多数是非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被调查的205人中,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只有11人。因此,许多人都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知识培训,特别是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相关的培训。在实地访谈中,近百分之九十的人表示愿意接受专业培训,认为目前所进行的一些培训针对性不是太强,尽管如此,他们对培训还是很喜欢。在问卷调查中,有29.6%的人认为培训很有必要,49%的人认为有必要,两项相加后,占近百分之八十的人认为培训是有必要的。占16%的人认为无所谓,只有4.3%的人认为没必要。(3)被重用提拔。在实地访谈中,近一半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不知道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通过努力会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他们对这个职业的困惑。他们希望被委以重任,承担更多的工作,干出一些成绩后被领导重视,从而得到升迁的机会。他们最不希望的就是有他没他都一样,整天无所事事,不能发挥自己的所长。在问卷调查中,占41.3%的人希望被重用提拔,这与访谈的结果是一致的。占27.7%的人希望被单位平等相待。即平等的工作机会和平等的晋升机会。尽管对岗位的晋升方向有困惑,但对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持乐观态度,认为这个职业在未来会很有发展。在“是否有放弃此工作的打算”问题上,有近百分之七十的人选择了“不确定”。这说明,如果他们的一些期望能够实现的话,他们并没有打算一定要离开此岗位。因为很多人对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在观念上是肯定的。(4)明确工作职责。在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工作的被访者,基本上都谈到了工作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让他们经常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什么。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没有独自承担的工作项目,这种状况让他们很不适应。在问卷调查中,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认为,岗位职责不明确影响了他们发挥才干。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成绩就很难界定,这让刚刚工作的他们比较苦恼。但我国目前社区工作的特点是事多、事杂,固定工作少,临时性安排多,要对这些工作做出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很难的,很多临时性的指派任务需要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许多可以进行明确分工的专业性服务工作,暂时又没有条件开展。所以在短期内要改变这种状况还比较困难。

二、调查呈现出的积极信息

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附属机构,无论是待遇还是办公条件都相对差一些。大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岗位。他们是否只是把这个岗位作为就业困难暂时的停泊地和避风港。北京市政府给出的3年内解决北京户口的优惠政策,是他们选择这个岗位的唯一动因吗?他们对这份工作本身有兴趣吗。笔者试图通过调查去弄清这些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随着我国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也在不断地降低,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们的就业底线。除此以外,他们在价值理念方面也发生了许多令人欣慰的变化,少了许多的好高骛远,多了一些脚踏实地。这次调查传递出来了这样一些积极信息。(1)大学生不只是关心职业中的收入和福利状况,对职业中的能力培养也非常看重。超过百分之七十的被访者认为,在基层工作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无论是沟通能力,还是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工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他们认为,这种基层工作的经历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也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在问卷调查部分,在“你从这份工作中是否得到了收获”这个选项中,高达92.2%的人认为有收获,占56.8%的人对工作有成就感。工作中最大的收获依次是:积累了工作经验(79.1%)、提升了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72.8%)、个人能力提升(50%)、结交了更多的朋友(45.1%)、开阔了视野(31.6%)、没什么收获(7.3%)。(2)不怕吃苦受累。在32位被访者中,只有1人抱怨工作累,常常加班;1人抱怨领导把别人不愿干的活推给他干;其余的被访者都是希望能承担更多的工作,能在社区发挥自己的才智,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快的成长。在问卷调查中,占33%的人希望得到更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为了个人成长,他们不在乎辛苦和劳累,尽管主观愿望是为自己,但客观上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3)有1/3的被访者对这个岗位持肯定态度。尽管在访谈中,很多人都谈到这份工作比较琐碎,但近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并不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调查之前,我们以为,很多人会感到在社区工作没有用武之地,比较屈才,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个人有此种想法。在问卷调查中,有56.8%的人对所做的工作表示有成就感,这说明访谈所得的信息是可信的。尽管收入、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但工作的成就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积极因素。(4)父母降低了对子女职业选择的期望和要求。在32名被访者中,只有3人的父母反对他们的选择,其余人的父母对他们的选择表示了支持和理解。这说明,人们对社会的认识在改变,对这个岗位的认识也在逐渐转变。今后,随着专业化服务在社区层面的普遍展开,人们对此岗位会有全新的认识。但这必须有赖于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进入这个队伍,才可能完成这样的观念转变。(5)严格的招聘程序提升了大学生对这个岗位的信赖度。尽管绝大多数被访者坦言,有好的工作机会自己会放弃这份工作。但是几乎每一个被访者都表示,只要在这个岗位上,自己就会认认真真地干。他们都是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才进入这个岗位的。因此,对这个岗位他们是尊重的。一些人正是因为招聘程序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才没有放弃这个岗位。因为得到这个岗位也不是太容易。调查之前,我们知道很多人放弃了这个岗位,但是没有想到,许多人不愿放弃这个岗位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这一信息对主管部门是有启示意义的。在我们的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阴暗和丑恶,都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影响,会使他对这个职业的前景形成负面的评价。相反,职业中的严谨、严肃和公正,会使从业者形成正向的联想,他会认为在这个职场中他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他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所期望的东西,而不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应该说,应聘这个职位的毕业生不可能拥有强大的社会资源让他们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去获得机会。

三、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建议

1.提升大学生人力资源利用效率

无论是薪酬问题、户口问题,还是岗位设置等其他问题,都应该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双重目标。在他们上岗之前,相关部门就应该有详尽的规划,如何安排使用,如何发挥效用,以及明晰的奖罚制度。这样一方面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另一方面让他们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使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最大化。这样做可以取得两个成效:一是满足了刚毕业的大学生想急于获得认可的愿望;二是迅速改善了社区工作的面貌,使他们对这份工作更有信心。

2.保持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靠感情留人

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单位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生社区工作者最为显著的一个因素,也是目前他们最为满意的一个因素。如果单位的人际关系普遍不和谐的话,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离职率会更高。对年轻的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理解、尊重、支持和鼓励,会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能降低他们的离职意愿。

3.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责

目前,社区层面社区服务站和居委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不同机构的社区工作者哪些事情必须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职责不清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作用的发挥。尽快明确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在各个岗位上的职责,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拓宽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空间

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才,最重要的还是发展问题,要让大学生社区工作者们清楚地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他们目前既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更不属于社会团体或非营利机构的工作人员,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工作认同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建议政府给予社区服务站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并鼓励社区工作者在社区服务过程中提供多种服务,在满足群众需要、解决群众困难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事业。

5.强化培训工作,包括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价值观教育

社会转型期的社区工作在我国是一项新的事业,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对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担任社区工作者的大学毕业生们大多不是来自社会工作专业或与社会工作相关的专业,他们非常需要专业培训的机会。

作为专业的社会工作,社区工作有一套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它要求从业者有强烈的服务社会和服务人群的责任意识和关怀意识。因此,对从业者进行专业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是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

猜你喜欢
被访者被调查者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你为何不能幸福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