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育视阈下教师授课魅力探析

2012-01-28 06:26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魅力美育语言

郝 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北京100102)

大美育视阈下教师授课魅力探析

郝 颖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北京100102)

教师拥有课堂授课魅力有助于其形成教育权威,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师德魅力、学识魅力、课堂掌控魅力、教学语言魅力、教师形象魅力共同构成教师课堂魅力的基本框架。在大美育的视阈下探索教师课堂教学魅力的构成和养成策略,可以有效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大美育 教师 课堂授课魅力

魅力指的是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它是处于交际场景中的人在他人心理上激起的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的无疑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积极维系这种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认为,魅力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是美的彰显,一个有魅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一位有魅力的教师,也必然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师的授课魅力有助于良好、积极向上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念,使教学过程充满身心愉悦的感觉,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课堂教学应是一次审美活动,是完善美育的重要途径。

一、大美育的内涵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美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美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有识之士所认识,美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叶朗教授提出:“美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基于“美在意象”的观点提出的“大美育”思想这一新的美学理念和教育观念也越来越受到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和重视。叶朗说:“美育的目标和功能不仅仅是增加受教育者的知识(美学知识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去追求人性的完满,引导受教育者去体验人生的意味和情趣。”[1]大美育不仅仅包涵对审美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而且强调认知与审美的高度结合,提倡在美的氛围中提升人的教育。大美育观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健康和创造性的发挥,对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意义重大。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美育应渗透在教育的各个环节,教师应注重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室是美育的重要场所,教师是美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美育的氛围,通过呈现多维度的课堂授课魅力,使师生双方共同品味教与学的乐趣。

教师拥有课堂授课魅力有助于营造美育氛围、形成教育权威,从而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日本学者小川一夫曾将教师权威的源泉归结为五种势力,其中“示范力”即指教师的人格魅力[2]。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也在其著名的权威三类型中提到了感召的权威,即由个人魅力所获得的权威[3]。调查发现,教师的知识深广是魅力,多才多艺是魅力,亲和友善是魅力,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是魅力,甚至穿着优雅得体、气质出众也是魅力。也许,这些魅力的来源,与认真备课、严格施教并无太大关系,但对于形成学生的学习热情却至关重要。毋庸置疑,一位教师越受学生欢迎,他的教学意图就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也越大,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就越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拥有高效能的教育权威,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就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成功实施。学生很注意对教师的整体感觉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受。这里的“整体感觉”可以理解为从教师身上表现出的方方面面,有外在显性的,也有内在隐性的,都是教师课堂授课魅力所在。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拥有合格教师的共同素质之外,他的成功往往还源于其独特的魅力。良好的课堂授课魅力给人以美的体验,它对教学效果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二、基于审美形态的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基本构成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从“悦耳悦目”、“悦心悦意”和“悦志悦神”三个方面解读了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态展现。教师课堂授课中的语言魅力、掌控魅力和形象魅力可以满足学生生理基础上的感官愉悦,即“悦耳悦目”的审美层面。而学识魅力和师德魅力更能使学生“通过耳目,愉悦走向内在心灵”[4],达到人类所具有的最高等级的审美能力,即“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崇高境界。悦耳悦目“主要培育着人的感知,悦心悦意一般是在理解、想象诸功能配置下培育着人的情感心意。悦志悦神却是在道德的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5]

(一)高尚的师德魅力彰显教师的德行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学生喜欢那些热爱教育工作、富有献身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愿意为它投入毕生的精力,并能随时随地感染着他们的学生。学生喜欢那些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教师。曾有一位著名学者说过,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学生喜欢那些尊重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里的平等更多地体现在人格层面上。学生更喜欢那些以身作则、做人做事做学问都为学生做表率的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自己做到。

学生所喜欢的这些教师无疑是具有德行美的,是拥有师德魅力的。高尚的师德魅力是教师魅力的首要体现。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渊博的学识魅力彰显教师的知性美

具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基础,学识魅力是教师魅力的重要体现,渊博的学识魅力彰显教师的知性美。自古以来,身为一名合格教师,其首要一条就是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首先,教师应通晓本专业知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从而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问必答、融会贯通。其次,在精通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要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些它门别类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能力、艺术修养等,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旁征博引。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应是“深”而“广”的。当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教师必须适应这一社会的发展趋势。当然,教师要想拥有渊博的学识魅力绝非一日之功,学识的渊博在于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三)灵活多变的课堂掌控魅力彰显教师的智慧美

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适宜行为的各种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要求的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组织与控制能力。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能够轻松驾驭课堂的教师在学生的眼中就像是一位统领全局的乐队指挥,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课堂掌控魅力,也正是教师职业智慧的体现。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掌控技巧鼓励学生围绕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最终建立一个协调、成功的课堂行为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建立和维护课堂氛围、督促学生的课堂行为、保持学生听课思路的久远性和自觉性等。拥有掌控魅力的教师一定能够使学生围绕着有利于接受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方向运转,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面对课堂瞬息万变的情况,教师可以做到巧妙应对、统筹全局。如合理安排各部分授课内容的时间,巧妙设置课堂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适时穿插一些妙趣横生的实例,将平淡的课堂变得生动,富有情趣,精心设计针对重点内容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四)多姿多彩的教学语言魅力彰显教师的表达美

语言是人类在沟通与交往中的基本工具,是教师面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主要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教育传导能力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意味着一切。讲说是教师学识的直观体现。准确、流畅、生动、优美的语言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活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新知,巩固旧知,培养能力。在这里,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流畅、逻辑性强、结构完整而缜密等只是对教师语言魅力形成的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到。而生动、形象、幽默、委婉、含蓄、风趣,甚或妙语连珠、文采焕然等则是教师语言魅力形成的基本保证,是美的彰显。教师是否拥有语言魅力的标准也正在于此。

此外,教师的非正式语言能力即态势语的运用,也是语言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课堂上,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恰当的身体动作,抑扬顿挫、或高亢、或低吟的声音语调,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向学生们传递着积极、愉悦的信息。教师所营造的应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正式语言的锤炼和非正式语言的妙用,努力打造语言魅力,为课堂教学服务。

(五)良好的形象魅力彰显教师的形象美

教师除了拥有高尚的师德魅力、渊博的学识魅力、灵活多变的课堂掌控魅力、多姿多彩的语言魅力,还应拥有良好的形象魅力。这是一个关于教师仪态的问题。在课堂授课中,教师的形象是最直观的教育影响表现。现如今,教师应该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唯美的、知性的、时尚的……赋予了教师形象更加丰富的诠释。人类有一种爱美的本性。学生眼中的教师应该是形象大方、穿着得体、举止优雅的,或韵味十足,或风度翩翩。端庄的仪表,优雅的气质,机敏的社交技巧,丰富的生活阅历,甚至男教师的刚健,女教师的温婉等共同构成了教师的形象魅力。我们应该看到,这里强调的教师形象魅力不是指容貌、身材等生理层面的范畴,而是来自人的内在修养与气质。对于教师而言,形象魅力是一种教养的修炼,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形象魅力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产生一些或大或小、或彰或潜的影响。虽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不容忽视。

三、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受社会的委托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这种影响的高效能的实现,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成功,它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来自社会的,也有来自学生的,更有来自教师本身的。从师范教育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教师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从教师的个体角度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自己塑造的。加强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培养,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能的必要保证。

学生欣赏并接纳具有课堂授课魅力的教师。作为教师,应是不断学习的人,涉猎广泛、勤奋刻苦才能做到知识渊博;作为教师,应随时检点自己的一举一动,严于律己才能做到拥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师,应随时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无论是内在的人品,还是外在的形象都要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追求被学生欣赏、被学生爱戴、被学生追随的境界。

(一)自我审视,意识先行

学高为师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就可以了。要想拥有课堂授课魅力,必须加强教师对拥有课堂授课魅力的重要性的积极认识,形成拥有课堂授课魅力的意识和迫切愿望,意识和愿望的强弱决定了教师课堂授课魅力形成的可能性。首先,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养成,不在外部力量的强制,关键在于教师从内心认识到拥有课堂授课魅力的重要性。这一点完全契合“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基本的哲学原理。其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全面地评估自己,了解自身在课堂授课魅力方面的长处和不足,增强拥有课堂授课魅力的迫切愿望,为最终拥有魅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我修炼,变意识为行动

要想拥有课堂授课魅力,教师需要不断自我积累、自我塑造。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变意识为行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对教师内在品德、修养和外在形象、气质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研究和训练,并已有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研究也已启动。教师应行动起来,通过不断地、有意识地学习与训练,培养自己的“内、外”素质,努力成为被学生喜欢的“魅力教师”。首先,教师要自觉、广泛地涉猎本学科以外的知识领域,如美学常识、沟通技巧、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都能为课堂授课魅力的形成提供借鉴与灵感。其次,要包容与接纳多元的课堂授课形式,汲取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的授课风格,为形成自己的授课风格提供帮助。

(三)发挥学校良好教学风气的导向作用

学校的教学风气对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应加强学校中健康向上、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与营造。教风,是一所学校长期形成的一种课堂教学的固定态势,是影响教师拥有课堂授课魅力的重要因素。学校应提倡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风气,对得到师生认可的“魅力教师”加以肯定,并尽可能地推广他们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促进每一位教师课堂授课魅力的形成。

[1]叶 朗:《美在意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52页。

[2][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209页。

[4][5]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205、211页。

(责任编辑:王俊华)

2012-05-20

郝 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讲师,主要研究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

猜你喜欢
魅力美育语言
论公民美育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语言是刀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东方欲晓》的魅力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美育教师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