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亚洲留学生中医教育的体会※

2012-01-28 13:08尤艳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留学生技能临床

尤艳利 周 爽 齐 萌 周 毅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上海20043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外训系,上海200433)

中医药教育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其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认知方式不仅造福中华民族,在国际上也备受重视。近年来,随着绿色医疗模式形成和低碳诊疗观念的转变,中医疗法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外国军事留学生远涉重洋来华学习中医。第二军医大学是我军唯一一所承担中医外训任务的军医院校,我校涉外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对外国军事留学生的培养质量,还关系到国家、军队的外交形象。我们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亚洲留学生的特点,结合我校办学特色,不断地尝试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1 宽进严出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留学生的入学标准和毕业考核与国内学生不完全相同。留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参加高考统招,没有经过系列的中国前期教育,与中国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对他们的入学成绩要求相对较低。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留学生要求不能降低,其培养标准虽然不能以我们现在国内的本科生的标准来衡量,但要必须高于国外一般的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或大学的培养标准,留学生必须具备基本的中医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经过检验合格后才能准予毕业。

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我校留学生大都来自南亚、东南亚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尤以朝鲜、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学生居多。对亚洲留学生我们以汉语教学为主,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传统医学的原貌。这个群体有着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虽然都属于亚洲人,但是文化背景仍有不同,很多留学生中国文化知识比较薄弱,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中医自学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分外关怀;也有一部分学生汉语水平非常高,可以说是 “沟通无障碍”,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在教学活动中充当翻译的角色,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其次,大部分留学生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具备欧美学生的特点,敢于当场提问,课堂气氛活跃,但 “纪律性”较差。如果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差,可能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和需求,因材施教。

2 强化中国传统文化 尊重民族差异

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传统文化涉及的阴阳学说、运动观点、推类比附等内容对中医学认识论和方法论都有重大影响。中国学生学习中医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小对传统文化和中医耳濡目染,学习中医就比较容易理解。而多数留学生来到中国前,从未看过中医、吃过中药,所以,他们缺少对中医的感性认识,学习时很难有 “悟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早期就加强留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开设相关文化课,使他们较早的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专业课程中尽可能引入相关文化典故,激发学生的兴趣,多用简明易懂的案例介绍,让他们逐渐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例如通过讲解 “范进中举大喜伤心,后因惊恐而愈”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情志相关理论的学习热情,从而容易接受五行学说及相关中医理论。

我校留学生的生源分布广泛,来自10余个国家。他们有自己特定的的文化和行为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留学生的民族差异,尊重他们的风俗、礼节和民族信仰,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为了让这些不同背景的留学生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和谐相处,我们有意识地将我国文化的和谐理念逐渐融汇进课堂教学中,淡化学生的民族、种族差异,努力创造一个比较轻松、合作、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不管学生来自何方,都是为了学习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将来治病救人。因此他们可以在相同的目标下,相互帮助,团结合作,较好的完成学业。

3 教学形式多样化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

课堂讲授是理论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我们多采用一些灵活的理论教学模式,避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模式。除传统的讲课模式外,采用PBL或CBL等教学模式,以问题或案例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教师首先把问题引出,让留学生课前查阅文献、充分准备,然后在课堂讨论。留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外,我们经常组织一些专业知识和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如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留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俗,有利于他们对中医的理解,增添学习中医的兴趣。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各种旅游对留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教育,使他们尽快了解中国、融入环境,有利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定期组织研讨会,组织专门的理论课和临床实习讨论课,集中解决留学生在理论课和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辅导员和专业课程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较好的完成学业。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留学生而言,更应该改革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 “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 “学”为中心。不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我们从不满堂灌,尽量减少教师操作时间,不能把讲台当做教师展示渊博知识的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把时间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经常让留学生动手操作,让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相互纠正或是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相互合作,教师不能居高临下的把自己的评价强加给他们。我们的课堂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即使学生手法等施术不准确甚至错误,也尽可能不去批评求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逐步达到中医基本技能的要求。总之,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鼓励留学生针对问题思考、讨论,培养他们中医思维方式。

4 重视技能 强化实践训练

中医学源于中华民族与疾病斗争的千年实践,是技能性很强的学科。中医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理论解析,有利于学生把握生命和疾病的规律,从而指导防治疾病的实践。但目前的中医教学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部分学生疲于记忆理论知识,疏于临床技能训练。有的医务工作者做实验、写论文是高手,文章、成果很多,但临床能力较弱,看病水平较低。“熟读王叔和”,更需要 “临症多”。中医众多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体现最为明显,手法技能水平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妙手”才会“回春”。因此,实践性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医医师起到关键作用。

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学,不仅应当在课堂上获得中医学的理论知识,更应当到临床中实践,医院是医学理论的试金石,是检验教学 “产品”的舞台。见习、实习是我校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利用临床教学医院的优势,在课程学习期间多次安排学生到医院门诊见习。留学生通过亲临临床一线,不仅能够掌握基本诊疗技术,增强临床思维方法,激发理论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除了临床实习,一些实践技能操作协会也是留学生实践的平台,如经常组织留学生参与推拿服务活动,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熟练了手法实践技能,增强了学生和社会的沟通能力。经过系列实践训练后,多数留学生针推技能明显提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医药加速了国际化的进程。来华留学是各国中医药从业人员获得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留学生的教学不能简单的引进双语或全英语教学的模式,要根据留学生认知规律以及中医的学科特点,结合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培养留学生的中医临证能力和思维意识。中医药对外教育只有主动适应国际社会需求的理念,才能不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留学生技能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