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哮喘为例谈中医儿科学的教学体会

2012-01-28 13:08吕伟刚杨晓青任献青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儿科学现代医学儿科

吕伟刚 杨晓青 任献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州450000)

小儿哮喘是肺系病证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病证,发病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病情较为复杂。若没有适当的教学方法,讲授效果就非常有限。就现代医学来说,其对哮喘的治疗有其不足之处,而中医能明显地发挥其特色优势,因此加强对小儿哮喘的教学,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中医的信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探讨如下。

1 讨论式教学

当前我们大学教学方法还比较单一,仍是沿袭中小学填鸭式的、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方式。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而由教师主动去教转变为学生主动去学的讨论式教学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讨论式教学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教师又可以根据教材基本解释清楚,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结论[1]。通过问题的讨论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和主动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将教学大纲的内容真正掌握学习,再通过临床示教课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体验到学以致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中医儿科学哮喘教学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知识。本节课就是要运用已学的这些知识分析辨治。这一综合分析思维过程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同学讨论、思考,从肺的功能、病机演变来引出本病,帮助学生由已知内容自主得出未知内容,或将其思路一步步引导到肺系疾病中来,使其印象深刻。

2 以经典为基础 吸收现代医学所长

我们讲中医儿科课程,首先应该介绍学生阅读中医儿科的经典古籍,如钱乙的 《小儿药证直诀》,陈复正的《幼幼集成》,清楚了解中医儿科脏腑辨证的源流和发展过程;当讲到具体疾病时,我们可以介绍相应的专著、理论,这样在中医儿科学教材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重点的结合相应的经典古籍、专著、理论的导入,使学生掌握学习中医儿科学的最佳途径,熟悉中医儿科理论学术的源流,并能充分扩展知识领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学习一本中医儿科教材。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自然功底深厚、知识广博、条理清晰。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儿童的医疗保健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独生子女倍受宠爱,家长求愈心切,需要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手段。面对这种社会需求,除了传授中医传统知识外,还应输送先进的现代医学诊疗方法。因此,在哮喘的授课过程中,在病名和病因的中西相对,或是治疗的取长补短方面,都体现了临床的需要,使学生的知识更能接近临床。如中医之哮喘,相当于西医学所称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哮喘、儿童哮喘等。治疗方面,除讲授从寒热虚实和肺脾肾三脏入手辨证治疗外,还应向学生讲解现代医学关于吸入表面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疗法。就现代临床实际而言,西医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上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中医有哮喘缓解期能除夙痰而治本、副作用小等优点,以上这些都应向学生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和互为利用、互为补充的关系,促进中西医的融会贯通。

3 多媒体组合教学

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中医儿科学教学带来一种横跨空间和时间的全新方式。多媒体组合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同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它的最大优点是能够较好的开发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解决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充分发挥媒体各自的优势,将临床各种病证、治疗方法、技术操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课件中可以加入丰富的图片信息,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对哮喘病人的表现、治疗比单纯的文字描述有更真切的看法,对于没有走上临床的医学生来说,照片产生的印象比文字更深刻。

4 病案分析法

通过病案的介绍,可以使某一疾病的多个知识点围绕该病例系统起来,既是对疾病的总复习,又能培养学生面对疾病时的思维能力,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如对肾病综合征的教学,我们借助病例,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作简明扼要的高度概括,把哮喘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结合起来,一线贯通,避免重复,节省时问,提高讲课的时效性,使学生对小儿哮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使学生弄清中医症状和西医疾病的关联,学会全方位思维分析判断病、证、症。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学到了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的诊断思路和方法,也加深了中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精髓的理解。

[1]周盈.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探讨[J].新疆中医药,2010,28(4):62.

猜你喜欢
儿科学现代医学儿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浅析医学科技对眼健康系统发展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进展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医院计算机网络需适应现代医学的创新发展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