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络病理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浅述

2012-01-28 13:08朴春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络病胃轻瘫络脉

陈 曦 朴春丽 高 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于糖尿病合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的胃肠动力功能减弱、胃排空延缓,以上腹胀满、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本病易加重对血糖控制的难度,使血糖忽高忽低。而血糖控制不理想,又加重胃轻瘫病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对本病治疗主要是强调血糖控制配合胃动力药,但治疗效果较差。中医文献中虽无与糖尿病胃轻瘫明确相对应的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已有较系统的认识。经准确辨证,依此立法组方用药,临床上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疗效。

1 络病学说简介

络病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萌芽于 《黄帝内经》,《灵枢·脉度》云:“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首次提出络脉概念,并初步论述了络脉的分布及生理病理。络病学说发展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疾病治疗上,首创化瘀通络法及虫类搜剔通络法。至清代叶天士在 《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了 “久病入络”、 “久痛入络”的病机演变规律,并提出 “络以辛为泄”、“大凡络虚,通补最宜”,创辛味通络之法及辛甘通补、滋润通补之法,至此络病学说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认为,络脉涵盖并远远超出了微血管和微循环的内容。络病是以络脉阻滞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各种病症发展到一定阶段均存在络脉病变,络病多属缠绵难愈的慢性病。

2 糖尿病胃轻瘫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内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疾病迁延日久燥热伤阴耗气可致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血不足因虚致瘀,终致瘀血内生,久病入络,导致络病,因此致使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出现。

笔者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病位在胃,其发病与肝脾关系密切。《素问·厥论》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主升,胃主降,二者相反相成,胃受纳腐熟水谷功能之正常,有赖于脾运化功能相配合。《素问·宝命全形论》提出:“土得木而达”,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运化功能健旺。消渴日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胃阴不足,失其润降;久病入络,血行不畅,阻于胃络,则胃失通降而发为本病。临床上将本病辨证分为以下4型:①肝郁脾虚挟瘀型:症见性情急躁,胸胁胀满,疼痛拒按,纳少倦怠,食后饱胀,恶心欲吐,大便干稀不调,舌淡、可见瘀斑,苔白,脉弦细涩。治以疏肝健脾,化瘀通络。方用逍遥散合丹参饮加减。②脾胃气虚挟湿瘀型:症见脘腹痞闷,纳呆,时时欲呕,面色少华,肢倦身重,口淡不渴,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质淡隐青、边有齿痕,脉濡。治以健脾祛湿,化瘀通络。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失笑散加减。③胃阴亏虚挟瘀型:症见形体消瘦,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入夜尤甚,吞酸嘈杂,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涩。治以滋阴养胃,化瘀通络。方用麦门冬汤和增液汤、失笑散加减。④气阴两虚挟瘀型: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脘腹痞闷,食入即吐,肢体倦怠,大便干结,欲便不得出,舌质淡隐青,苔薄,脉细弱。治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方用生脉散、麦门冬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 典型案例

患者,男,51岁,于2010年9月16日就诊。患者2型糖尿病史6年,先应用甘舒霖30R,血糖控制不理想,半年来反复出现上腹胀痛及胁,食后尤甚,时时恶心欲呕,伴有嗳气频繁,矢气减少,倦怠乏力,大便时溏。间断应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药物,效果不佳。刻诊:面色少华,神疲乏力,舌淡、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涩。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9.8mmol/L,尿糖+2,尿蛋白+2,尿酮体+-,胃电图示胃蠕动减弱。中医诊断胃痞 (肝郁脾虚挟瘀)。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胃轻瘫。治疗上继续应用甘舒霖30R,并调整用量,使血糖控制达标。同时治以疏肝健脾,化瘀通络之法,方予逍遥散合丹参饮加减。处方:柴胡6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2g,薄荷6g(后下),当归10g,白芍15g,甘草6g,生姜15g,牛膝、丹参各20g,檀香9g,砂仁9g(后下),每天1剂。服3剂后,患者腹胀明显减轻,时有嗳气及胁肋不舒,仍觉恶心,守方继服5剂,腹胀及胁肋不适完全消失,无恶心,但仍有纳差倦怠,便溏,上方去柴胡、薄荷、生姜,加鸡内金15g,麦芽15g,怀山药20g以健脾消食。再服10剂,患者诸症消失。

消渴日久,久病入络,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胃轻瘫中存在络病这一病理基础,络脉瘀阻是其病机的关键环节,因此,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胃轻瘫,应以通为用,化瘀通络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针对这一特点,遣药组方时不忘化瘀通络之品,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络病胃轻瘫络脉
舌下络脉诊法研究❋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经口内镜下幽门肌切开术治疗胃轻瘫研究进展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探讨稳定性冠心病与目睛络脉的相关性
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治疗
结肠络脉探析
基于清代温病学著作的络病理论探讨
邱保国教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