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环节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对策

2012-01-28 13:08梁腾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注射剂输液注射液

刘 扬 梁腾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注射室,北京10070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急诊科,北京100700)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中药注射剂的出现增加了中医治疗的给药途径,有效拓展了中医治疗范围[1]。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有必要研究制订输液环节应对策略。

1 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种类和主治病种

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中药注射剂研制至今,临床应用有上百种之多。从功能主治上看,大致可以分为清热类、补益类和活血化瘀类。

1.1 清热类 代表药物为醒脑静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等。主治以发热为主症的急性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和以实热证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如脓毒症、急性呼吸道感染、SARS、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脑梗死和脑出血 (痰热证)、急性心肌梗死 (痰热扰心证)等。

1.2 补益类 代表药物为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等。主治正气不足,脏器虚损,气阴虚或气阳虚所致病症。如猝死、脱证 (各型休克)、心衰、肺衰、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等。

1.3 活血化瘀类

1.3.1 活血化瘀通脉类 代表药物为丹红注射液、丹参酮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血塞 (栓)通注射液。主治血瘀所致的心脑血管急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等。

1.3.2 活血化瘀解毒类 代表药物为血必净注射液。由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等功效,主治脓毒症。

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

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注射剂是现在常用的剂型之一,它在抢救危急重症中有独特作用。同时中药注射剂也是各种中药剂型中ADR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种。由于中药成分复杂,中药复方注射剂组分就更繁杂,加之中药的有效成分不明确,提取工艺较为繁杂,制备过程中混杂微量不纯成分,残留杂质、热原物质、色素、植物蛋白等质量问题,注射剂比口服制剂引起过敏或中毒的时间快、概率高。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稳定性而加入助溶剂、稳定剂等添加剂,也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原因之一。在中药注射剂的研发过程中,对中药毒性反应不甚重视,因而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物质研究不够深,也没有在质量标准中相对控制该类成分,从而使药品在应用时,增大不良反应的潜在风险[2]。

一项研究[3]分析198例病例表明,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引起的不良反应,损害最多的分别是皮肤及皮下组织(67例,25.5%),神经系统 (62例,23.6%),消化系统(50例,19.0),心血管系统 (38例,14.4%),另外,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严重的过敏性休克也不能小视 (10例),在临床上,输液过程中如忽视,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衰退,药品在其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均会有些影响;小儿则发育尚未完全,对药品的敏感性与成人有本质的差别,所以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高。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对老年人、小儿一定要慎用中药注射剂。

建议加强对中药注射剂有效成分的药理、毒理以及质量标准研究,对其疗效和发生的不良反应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完善说明书,更好的指导临床安全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用药安全打好基础;严格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重视其生产工艺的改进;注意用法用量,避免联合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使用。由于中药注射剂的成分复杂,应尽量避免多种药品混合使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中药注射剂应尽量稀释后使用,初次使用滴速不宜过快,并注意密切观察;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监测。

3 输液环节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策略

3.1 宣教

3.1.1 对医护人员的宣教 一项研究[4]调查了195名护理人员,结果护士预防输液反应相关知识及格率仅为58.97%;有45.90% 的护士未向输液病人交代注意输液反应的症状;有46.67% 的护士巡视输液病人时未观察和询问病人有无输液反应的症状;32.82% 的护士不认为输液速度过快可引起输液反应。说明护士缺乏预防输液反应的意识和相关知识。

3.1.2 对病人的宣教 向病人介绍所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这样可以使病人用药的过程中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医护人员;向病人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增强自我识别能力。

3.2 制订药物不良反应应急预案。做到医护人员必知必会,定期进行学习和演练。

3.3 用药前的评估

3.3.1 病人的健康状况 包括病人的营养、心理状态等,尤其是心、肝、肾及肺功能。

3.3.2 药物过敏史 了解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应询问病人过敏时所出现的症状,如皮疹、耳鸣、腹泻、呼吸困难等,应将病人所反馈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

3.3.3 了解所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只有在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药物作用的基础上才能观察所用药物的疗效。如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常有扩张脑部血管作用,部分病人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通常停用药物后自然消失,使用时要密切观察症状变化。

3.4 预防措施

3.4.1 根据病人的病情、血管条件和所用药物的刺激性及滴注速度选择合适的输液器 鉴于中药注射剂中大分子物质较多,建议使用精密输液器。

3.4.2 根据所用药物的时间要求及药物之间配伍禁忌排列输液顺序 两瓶液体之间有配伍禁忌,必须间隔使用,以防有配伍的两瓶液体连续使用时,输液器内液体出现浑浊、沉淀。建议中西药物中间用生理盐水间隔,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3.4.3 根据每日输液量、所用药物的作用等制定其输液的速度,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医嘱用药 应该注意到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风险,应予以足够重视。

3.5 实施护理措施

3.5.1 严格执行医嘱,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

3.5.2 定时巡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询问病人对所用药物有无不适等 如果出现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应立即更换液体、输液器,保证静脉输液通路的通畅。不应草率的停止输液、拔掉静脉穿刺针,一旦病人出现过敏性休克,这时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因而延误抢救时机。

3.6 输液后评价 用药后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价,主要内容是:是否达到治疗效果、病人是否合作、有无过敏反应。

[1]姜良铎,刘清泉,梁腾霄.急诊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8):178-180.

[2]杨华,林焕泽,吴秀荣.31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今日药学,2009,19(10):46-47,58.

[3]汪荣华,钱崇付,任东平.19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安徽医药,2009,13(7):858-860.

[4]梁玲,李慧铭,陈利萍.护士掌握输液反应相关知识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57-59.

猜你喜欢
注射剂输液注射液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