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见习带教的思考与探索

2012-01-28 14:07余燕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体征病例情境

余燕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广州510405)

临床见习带教的思考与探索

余燕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广州510405)

临床见习;临床教学;思考与探索

中医教育的传统优势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学根基,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而学生通过课间见习,让课堂上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验证,不断增强感性认识,让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化为生动实在的临床病例,增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老师教授的疑点与难点,进而获取课堂上难于体现的临床知识,并逐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临床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医学生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临床见习是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时见习往往流于形式,未能发挥作用。现笔者结合点滴临床带教体会,就临床见习陈述一二想法,以祈于同仁商榷。

1 思想上给予重视,课前精心挑选典型病例

临床见习顾名思义是以“见”为主,因此,在课前精心准备,选择好适当的带教病例,是上好见习带教课的关键。病例选择主要以难易性及典型性为参考点,在开始阶段可选择一些病史、体征较为典型,证型较为单一的简单病例对学生进行四诊训练或简单的辨证训练,提高学生对病案分析的兴趣。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学生对案例分析能力的提高,可选择一些有难度的案例对学生进行从四诊、八纲到脏腑辨证,最后做出病例诊断的综合性训练。做到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当临床病例一旦被选作见习带教病例,带教老师一方面要事先认真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配合;另一方面,对带教的示范病例可适当做些必要的设计和加工,如对辨证有关的一些关键性的四诊内容及必要的实验室数据,可适当补充,防止因病例提供的内容不足影响学生的辨证思维,已致出现误诊等。教师在带教时应结合病例实际给学生做适当的讲解,并结合已学的课本知识进行适当提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提高见习效果。

在多次的临床带教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只有见习带教教师思想上重视,课前精心挑选好病例,才可带好临床见习课。同时,还应加强带教医师的培训,使其明确见习目的与要求,并对见习生形成考勤和考核制度,才不至于学生“稀里糊涂”见习,老师“马马虎虎”带教,使各方从思想上重视,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的“教与学”氛围。

2 积极引入“情境教育”[1]的理念,做到情理交融

当前中医教育的发展,应积极引入“情境教育”的理念。在中医各学科的教授与学习中突出情和境,让教学过程活起来,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更要加强情理交融,针对具体情境,要求学生主动去感受、理解,带教老师说明、引导,指引学生了解诊疗的“境”——具体时空下患者背景、就医心态以及医者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从中升华对“理”的认识。通过实施“情境教育”,在情境中体认医理、学理、人生之理,在医理、学理的琢磨中剖析情境[2]。这样不仅能促使教学双方能加深认识,还将医患行为从情到理贯穿统一,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符合临床实际要求,把知识变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都可通过“情境教育”的实施更加完善。

3 加强引导,重视临床观察

临床见习是学生对临床的初步接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临床实际的直接接触了解理论和临床实际的联系和区别,初步建立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是思维方式”,因此要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现代教育提倡教师要“诱导式教学”,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见习带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医临床思维方法,把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方法转移到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为主的方法上来。临床上疾病的发展千变万化,见习生又往往最容易忽视临床细致的观察,当遇到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与教科书不同的异常体征的病例时,就往往会束手无策,摸不着头脑。教师应该根据临床见习的病例实际,联系相关的课本知识,向学生启发性地提一些问题,启发他们积极思索,细心体会,同时帮助学生将问题分解,逐步转化为熟悉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当学生走弯路时,应适当地将他们纠正过来,鼓励他们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引导他们要善于临床观察,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实际情况调整诊断意见,从而引导学生从只重视书本知识向重视临床观察转变,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 改变见习模式,建立实验室见习模拟教学体系

在见习带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张病床边围着十几个见习生,病人透不过气,学生看不到阳性体征,讲解老师汗流浃背的情景。这是医学院校扩招后,大量医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临床教学资源出现明显短缺的现象。面对临床教学床位数紧张,典型病例少,病人无法积极配合的情况,应逐步建立临床见习模拟教学体系,调整教学计划,采取课堂演练和实验室模拟为主的见习模式。学生可以2人或3人一组,相互扮演“医生”和“患者”角色,训练中医特有的望、闻、问、切和西医体格检查基本功、辅助多媒体临床教学模拟系统,来认识和体会阳性体征。这种形式的训练有以下优点:①可以反复进行,多次训练,不存在病人不配合的情况,每位学生都有实践锻炼的机会。②计算机模拟教学软件,病例及阳性体征采集广泛。③教学形式多样化,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模拟教学毕竟缺乏实际的医疗氛围,应与传统的课间见习形成互补。○H

[1]李吉林.“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知识-社会”的完美建构[J].全球展望,2003:4.

[2]侯中伟.“情境教育”在中医教学中的作用[J].中医教育,2005,11:6.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12

1672-2779(2012)-08-0026-02

:汤水福

2012-02-25)

猜你喜欢
体征病例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病例”和“病历”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也门霍乱疫情更新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