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医经典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2-01-28 14:07王兵刘征姜德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师

王兵 刘征 姜德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哈尔滨150040)

浅析中医经典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王兵 刘征 姜德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哈尔滨150040)

本文从中医经典教学的特殊性与现状、情感教育在经典教学中的作用、中医经典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3个方面,分析了在中医经典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优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经典教学效果的教学体验与感悟。

中医经典;教学;情感教育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育手段。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有效的教育章程,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

因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谈谈在中医经典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优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经典教学效果的教学体验与感悟。

1 中医经典教学的特殊性与现状

有专家学者指出:“注重经典,突出临床”将成为中医经典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然而纵观全国中医院校经典课程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其具体表现在教学时数和地位总的趋势逐渐下降,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在逐渐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来源于西医对中医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源于中医的自身,例如:在教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上,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只注重现代医学知识,忽视了传统中医药的精华;在教学活动中,仍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体现不充分,缺乏个性化培养的有效手段,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教育;在课程内容和教材上,由于中医理论抽象而深奥,尤其是诸如《黄帝内经》、《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更是因其成书年代早,文字古奥,理论性强,学说众多,使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学习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在学习评价体系的构造上,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了中医教育自身的特点,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淡化了竞争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都致使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自己前途感到迷茫、对日后从事中医药事业缺乏信心,它的危害更可怕、恶果将会更严重。及时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在当前中医经典教学中尤显紧迫。因此,中医经典教学亟需情感教育。

2 情感教育在经典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情感在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积极的情感起到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作用,提高学生记忆能力,而消极的情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了学习效率。例如:在中医经典学习过程中,由于许多学生缺少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与文字功底,难免会在阅读文献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致使信心丧失、悲观失望等;有时亦由于与现代医学或一些基础学科认识矛盾而在心理上产生疑惑或厌烦,从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甚至对中医经典产生了信任危机。这些消极的情感影响了学生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显著的降低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对于这些消极情感,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尽力减少批评责备的言辞,应言传身教,全面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经典学习的价值,教导学生要有信心、恒心、耐心和毅力。同时在经典教学中贯穿积极的情感态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中医教学中来,使更多的学生最终都能克服畏难情绪和害羞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讨论和临床实践,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总之,在经典教学中积极地运用情感教育,将对我们经典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作用。

3 中医经典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3.1 转变教学理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指导思想观念是支配人类行为的主观意识,触及到人类活动的各个侧面,是我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的行为都是受行为执行者的观念支配,正确的观念就是人类行动的方向。因此,我们的教学改革要想成功,就必须贯彻正确的教学观念,改变落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旧观念,以正确的观念作为我们行动的方向。

在新时期的经典教学中,为了每个学生充分地、自由地、多元地、和谐地发展,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做到:第一,以学生为本,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第二,承认学生差异,实现全体性教育。中医院校学生由于医学背景、家承、文化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属于他们自己的发展空间,实施多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第三,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医学具有终身教育的特点,中医学更是如此。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运用经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经典教学的真正目的。

3.2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著名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中医经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积极去创设医疗教学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临床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情感需要,使学生认识到经典学习对日后中医学术体系的建立,甚至是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及可实现性。只有不断的刺激学生的情感,使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才能获得高效的教学成果,最终实现运用所学经典知识解决生活中医疗事件的能力。

3.3 教师爱学生是情感教育的突破口“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生如果对你有感情,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实践证明,哪位教师尊重学生,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学生心中就有这位老师,就尊重这位老师,也就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在中医经典教学中应以“师爱”为突破口培养师生情感,从而降低经典课程的生疏晦涩感,使学生易于接受,促使学生爱教师之所爱,爱教师之所教,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共振”,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为优化经典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也成为提高经典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3.4 提高教师专业情操与技能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障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情感。”对经典的热爱是教师研习与传授经典的原动力,只有对自己的专业有深厚感情,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情动于衷”。也就是说,一位教师如果不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那么他就无法感染他的学生。

然而经典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任何情感都会变成空中楼阁。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基础才能挖掘出丰富的情感因素,才能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大量素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中医经典的深厚功底,就无法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甚至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倘若经典教师理论功底差,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就会与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距离感,从而使学生学习经典的激情大打折扣,甚至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因此,教师在经典教学中不仅应贯穿对中医经典的热爱,更要重视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为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保障。

总之,只有教师在实践中真正的体会到情感教育对教学和学生的作用,情感教育教学才能真正的在经典教学找到生存的土壤,才能引领学生共同进入一种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中,使经典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42

1672-2779(2012)-08-0068-02

:苏玲

2012-03-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