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01-28 14:07佟秀芳刘祝贺才迎春唐立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虫类土鳖虫全蝎

佟秀芳 刘祝贺 才迎春 唐立朋

(1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唐山 064000;2 北京同仁堂唐山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

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特点分析

佟秀芳1刘祝贺2才迎春1唐立朋1

(1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中医医院,唐山 064000;2 北京同仁堂唐山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

通过对历代医家临床应用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经验总结并结合现代药理毒理研究,对虫类药治疗偏头痛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虫类药的祛风化痰、逐瘀通络、轻灵走窜的特性及祛邪不伤正的原则。

虫类药;偏头痛;搜风通络

偏头痛是神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其痛暴发,痛势剧烈,伴恶心呕吐,或延及面肌拘急麻木,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1]。《素问·痹论》指出:“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叶天士认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偏头痛病久入络,“瘀塞经络,与气相搏,脉满而痛”。这些都提示多种慢性病,病程久远,多在某种程度上兼有血瘀,即所谓“久病多瘀”。西药目前以改善症状的对症治疗为主,而中药制剂却有其独特的疗效,不仅能改善症状,而且能终止许多患者复发,副作用小,疗效好。

纵观中医药史,自宋代至清代,治疗偏头痛所用虫类药大致包括全蝎、蜈蚣、白僵蚕、地龙、蝉蜕、土鳖虫和水蛭等。叶天士云:“病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杂证总诀·头痛》亦有“病初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气血瘀痹而痛者,用虫蚁搜逐血络,宣通阳气”的论述。因虫类药属血肉有情之品,行走通窜之物,不仅擅长化瘀通络止痛,而且多具搜风通络、解痉熄风之功,直趋高巅之位,正符合偏头痛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入络,久病多瘀之特点。利用虫类药搜风剔络,可以促使脑府痰浊、瘀血的消散,以畅通经遂,调和脑脉,而达到纠正微循环障碍,增加脑血流量的目的[2]。偏头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入络成瘀,非虫类药不能疏络剔邪。

清代多位著名医家对虫类药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叶天士认为:“用虫蚁者有四:以谓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吴鞠通也谓:“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虫类通络药轻灵流通,性善走窜,却能松动病根,搜剔络道之邪,使血无凝着,气可宣通,从而祛除络中宿邪。所以在治疗偏头痛时,应用虫类药可达到化瘀通络、搜风剔络之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虫类药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蜈蚣:性味辛温,入肝经,有毒,具有祛风走窜活血之功,为祛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要药。实验研究表明:蜈蚣镇痛作用肯定,对神经痛、躯体痛、内脏痛、癌肿疼痛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多种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强抑制作用,具有较好的修复受损神经的功效,且无成瘾性。因此,是一种理想的镇痛药[3]。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指出:“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又指出蜈蚣“性能入脑,善理脑髓神经,使不失其所司”。

全蝎:味辛性平,有熄风解痉、通络止痛的功效,还有显著的逐瘀作用,常配补气药以助其活血化瘀。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云:“全蝎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全蝎含有蝎毒素和卵磷脂。全蝎中含有蝎毒素,能减缓、阻止甚至逆转病人的神经元退行变性过程,对神经细胞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全蝎中含卵磷脂是胆碱的供体,可减少和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沉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氧供应,活化和再生脑细胞,从而恢复和改善大脑的功能[4]。此外全蝎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并能够抗血栓形成[5]。

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肺经,具有清热、定惊,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平喘利尿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解热镇痛、抗栓溶栓、抗肿瘤、平喘止咳、降压等作用,蚯蚓解热碱为酪氨酸的衍生物,具有解热作用;蚯蚓素具有溶血作用,从而调节脑血流,达到镇痛作用[6]。地龙既能防止血栓形成,又能促进血栓溶解[7]。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熄风止痉、活血通络、化痰散结等功效。《本草思辨录》谓:“僵蚕,味辛气温而性燥,故主湿胜之风痰”。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核苷、碱基类、草酸铵、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抑菌、抗惊厥、抗凝、抑瘤等作用[8]。有研究表明僵蚕具有改善脑血流,调节血浆5-羟色氨浓度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白僵蚕对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促进大鼠血浆凝块完全溶解,表现出较强的抗纤溶活性[9]。

土鳖虫:又称鳖虫,性寒味咸,有毒,入心、肝、脾经,具有散血瘀、消坚结、解凝活血、接骨续筋、消肿止痛、下乳通经等功效,作用力强,走窜穿透力甚,属活血破瘀峻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土鳖虫具有中枢抑制、松弛平滑肌、抑制血栓形成、直接抗癌、解热、降压、平喘、利尿、抗心律失常、溶栓、催产等作用。研究显示土鳖虫对血液多项指标都有明显的影响,降低各切速下全血黏度,降低体外血栓的长度、湿重、干重,缩短血栓弹力图、最大凝固时间,减少血小板聚集数,改善血小板聚集性[10]。

蝉蜕:也称蝉衣,性味辛甘咸寒,无毒,入肺、肝经,具有熄风通络、消疹止痒、利水消肿、止痉解毒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蝉衣含有甲壳质、蝶啶类色素、蛋白质、氨基酸、有机酸、酚类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镇静、镇痛、抗过敏、抗病毒、抗惊厥、抗肿瘤等作用[11]。

偏头痛病因虽多,总以风、痰、瘀、虚为主。中医文献中有“风性主动”,“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顶之上,唯风可及”等记载,说明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之特性,风为百病之长,偏头痛伴有抽掣、跳动之感,并有时发时止之特点,当责之风邪为患,此时以全蝎、蜈蚣祛风解痉为主;“百病皆由痰作祟”,治风痰以白僵蚕为主;风痰之邪,日久不去而深入脑络,滞于经脉,瘀血痹阻,脑络失养而引发头痛,此时以活血化瘀通络的地龙、土鳖虫、水蛭为主。本病虽有风、痰、瘀之别,然多以虚中夹实证为主,还应注意扶正补虚,虫类药物多有毒,其药性峻利,攻逐破血力大,最易耗伤气血,损及脾胃,故临证应用时要辨证精确,用药适量,注意配伍,同时兼顾气血,时时顾护胃气,宜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并可适当配合补益气血的药物力争祛邪而不伤正。

综上所述,运用虫类药治疗偏头痛,宜始终贯彻搜风化瘀通络的基本思想,兼肝风者佐以平肝熄风,兼痰湿者佐以化痰祛湿,兼正气虚者佐以扶正固本,体现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既要善于应用各种虫类药的组方,又要灵活权变,切中病机,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机升降出入有序,顽疾得瘥。

[1] 步怀恩,王建华,王泓午.偏头痛流行病学特点[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2):82.

[2] 倪世秋,王继明.虫类药治疗偏头痛作用机理分析[J].浙江中医杂志,2008,43(3):177-178.

[3] 郭友立,谭晓梅.动物药药理研究概况[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2):112-115.

[4] 吴飚.虫类药在脑梗死的临床应用[J].光明中医,2006,21(12):55-56.

[5] 彭延谷,葛金文,邓常青.全蝎提取液对大鼠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及凝血象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3,9(6):32.

[6] 孙秀英,王富珍,王福星.中药地龙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增刊):104-105.

[7] 张祖,钟良玮,郑国平.地龙提取液的活血化瘀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12):741.

[8] 黄海英,彭新君,彭延古.僵蚕的现代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4):62-63.

[9] 曲戈霞,王乃利,单云霞.活血化瘀类中药体外抗凝及纤溶活性筛选实验[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9,6(1):16.

[10] 杨耀芳.土鳖虫药效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2,25(2):150.

[11] 严永和.蝉衣治病简方[J].东方药膳,2008,(5):13.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54

1672-2779(2012)-08-0084-02

2012-02-17)

猜你喜欢
虫类土鳖虫全蝎
基于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对全蝎的检测
土鳖虫研究概述
神秘的小罐子
——瓮虫类
虫类中药不可久服
接骨疗伤的土鳖虫
接骨疗伤的土鳖虫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跌打损伤良药土鳖虫
虫类、螨类、线虫类发生规律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