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倦怠及对策

2012-01-28 14:07宋改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护士病人

宋改英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临汾041000)

护士职业倦怠及对策

宋改英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临汾041000)

职业倦怠;护士;影响因素;应对措施

“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但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高风险性,长期以来护士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的重要人群之一。护士作为服务于人群的职业群体,容易在工作中逐渐出现自卑、冷漠、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表现,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缺勤和辞职的倾向增加。本文着重分析了造成护士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护士应对职业倦怠的主要措施。

一份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报告揭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按照国际惯用标准对杭州地区1320名护士进行职业倦怠调查中显示,被调查护士约有62.8%存在轻度以上倦怠,40%存在中度倦怠,8.8%存在重度倦怠。职业倦怠直接成为影响护士工作效率的重要危险因素,处于倦态中的护士容易在工作中出现疏忽而发生医疗差错;职业倦怠对护士本身易引发焦虑、烦躁、抑郁、易激怒和头痛、食欲不佳、胸痛和胃肠功能紊乱等心理和生理问题,甚至还可能会激化护士的各种危机和导致冲动行为。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由于护士是一种典型的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因此,护士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也一直是职业倦怠研究中重点关注的职业人群之一。

2 护士职业倦怠的临床表现

2.1 身体症状职业倦怠可带来疲倦、食欲减退、头痛、易感冒等,较为严重的可导致偏头痛、失眠、胃肠道不适及性功能失调等。

2.2 情绪及态度的改变职业倦怠可使护士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2.3 行为的改变长期的职业倦怠甚至可以导致护士出现攻击行为。常出现的反应就是离职或更换工作科室甚至是工作单位。

3 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

3.1 社会因素

3.1.1 工作环境造成的压力过大护士的工作环境是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的场所,护士长期在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工作,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且护士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是身心态度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3.1.2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因素之一。由于护士多为女性,她们在工作岗位上要扮演好护士的角色,回家后还要承担起妻子、母亲的角色。当前,病人、病人家属、医生及医院管理者都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临床工作职责不明确也导致护士经常从事大量非护理性工作,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3.1.3 社会地位和社会支持国内护理职业社会地位低、护士继续深造的机会及晋升的机会少等也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当前,医院的政策考虑护士利益少,一味的要求护理质量提高,而护士的待遇没有相应的提高,付出的多得到的少,这样极易引起护理人员的不满,导致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无积极性。

3.2 职业特征

3.2.1 护理工作的高负荷我国护理行业工作负荷过重,面临很大的职业压力,这使护士成为产生工作倦怠感的易感群体。骆宏[1]调查425名护士中,55.1%的护士感到工作量大,48.7%的护士感到工作紧张。工作负担太重、人手不足、工作排班不合理、病人及家属要求高等,极易导致护士职业倦怠现象的产生。

3.2.2 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护士服务的对象是病人,而许多病人的病痛是难以入目的。像临床有些病人的伤口散发着恶臭,令人不忍目睹。而护士必须去忍受这些,还要为病人服务好。有些病人也会因为身体上的病痛,引发心理上的畸形,变得狂躁、焦虑,他们也会经常对护士发脾气,甚至拒绝合作。这些严重考验着护士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长期在这种压抑的氛围下工作容易出现心理疾患。

3.2.3 护理工作环境的高危性医院是各种病菌的最主要传染源,护士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护士有时因为不小心在护理病人时划破自己的手而感染各种疾病;医院也是最需要经常消毒杀菌的地方,而执行这些消毒杀菌工作的基本都是护士,她们要开紫外线灯,要用消毒水来消毒死角,而这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长期接触会令人体免疫力受到损害,易得恶性疾病。

3.3 个体性格差异工作倦怠是个人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不现实的高期望和无法缓解的巨大压力而导致的情绪、社会性和自我认知等方面的不良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及自我成就感降低等三大临床症状。人格是个体在其成长环境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决定人们行为之间的差异性,并会影响个体工作倦怠感,组织认同和忠诚度等。护士能否从职业中获得满足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自身的人格特性。

4 护士应对职业倦怠的措施

4.1 自我认识就是要认清自我价值,掌握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预测自己倦怠的征兆,了解自己的主观情绪是否影响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有无做好应激的积极准备?有了积极的自我认识,才能正视应激情境的客观存在,才能勇于面对各种现象、准确地对待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人和事,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控制并尽量与周围环境保持积极的平衡,成为自身行动的主人,从而避免遭受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才能对可预见的应激,进行自我调整,提高自己的心理应付水平。

4.2 加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个体面对应激性事件时从外部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反映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压力的不良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自己面对压力时可向家人、亲友或同事敞开心扉,倾诉并接纳他们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社会各界应尊重护士,提高护士地位和待遇。医院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护士多提供继续深造、培训及晋升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内在积极性,激发工作热情,并给护士争取最大限度的社会支持及良好的社会回报,降低其应激反应水平。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细节化管理,有效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4.3 指导护士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帮助护士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协助做出职业选择。许多年轻护士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短期和长期的职业规划。从短期来看,工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长期来看,现在的工作是为未来的工作积累能力,今天的努力将成为明日的积累,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十分重要。要帮助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学习专科知识,还要学习沟通等其他各个领域的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提高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

[1]骆宏,叶志宏,冯莺.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52(1):16-18.

开封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诊疗进社区活动

[本刊讯]近日,开封市中医院在市级、院级“五位一体”人才和该院“名医”中选派人员,进入该市部分社区开展医疗服务帮扶工作,将中医药诊疗技术送到社区群众中。

据了解,开封市中医院选派人员每周花费半天时间进入社区进行定点帮扶工作,时间持续3年。选派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及特点,为辖区居民进行诊疗及健康教育活动,并对社区医生进行带教和规范化管理指导。帮扶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开封市中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促进社区卫生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了社区医生的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需求。

(杨建宇张文娟)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061

1672-2779(2012)-08-0093-02

:张文娟

2012-02-17)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护士病人
最美护士
住院医师的知觉压力和职业倦怠特征分析及对策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谁是病人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病人膏育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