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2012-01-28 14:07陈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抵抗病机中医药

陈英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002)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陈英

(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462002)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疗法

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外周靶器官及靶组织对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降低导致人体胰岛素难以产生正常生理效应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理过程是胰岛素在周围组织摄取及清除葡萄糖的作用减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并伴随着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1]。

有研究发现,74%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2]。近年来,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逐步深入,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徐远[3]认为胰岛素抵抗的内因是脾肾两虚;外因是饮食失调,运动过少,而肝失疏泄是其重要环节,痰瘀互阻是其主要病机,虚损变证是其不良结局。吉训超[4]等认为,糖尿病IR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阳虚始终贯穿其发生与发展过程中。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胰岛素抵抗病机实质是脾气(阳)虚导致的痰湿内生,因阳虚及痰湿生瘀,因痰瘀滞留而生毒,部位重点在脾,和肝、肾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肝有关。肝失疏泄,脏气失和,气血津液代谢异常,阴阳水火调节失衡是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属于多湿、多痰、多瘀,脾虚湿盛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是胰岛素抵抗的病理产物。本病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血阴阳虚损,瘀为瘀血,贯穿疾病的始终,因虚致瘀,虚瘀夹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痰湿既是某种病理状态下的产物,同时又是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特别是引起糖尿病发生的因素,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致失调等,可直接或间接地形成痰湿之邪。体质因素是发病的内因基础,饮食失节等是发病的外因条件,外因作用于内因而发病,痰湿病机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病理转化的重要基础,是糖尿病诸多合并症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临床分阴虚燥热、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以气阴两虚为多见;并将42例气阴两虚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结果表明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

2 中医药治疗IR

以化痰降浊为治则,自拟降浊消糖饮,观察120例糖尿病IR患者治疗前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IR指数(HOMA-IR)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以健脾利湿,祛痰化瘀法增强了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IR患者用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黄芪、茯苓、山药、花粉、生地黄、玄参、知母、薏苡仁、丹参等)治疗后,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显著降低,提示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并认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抗炎性损伤来完成的。临床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IR患者经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提示川芎嗪注射液能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拮抗因子,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缩短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证实川芎嗪注射液有抑制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分泌、增加内皮素-I(ET-I)的合成、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为中药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 单味药改善IR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研究发现,有降糖作用的药物达70余种,其中临床上常用的有20余种,许多单味中药如大黄、人参、黄芪、泽泻、黄连、金银花、薏苡仁、葛根、知母、枳实、牡丹皮、生地黄、月见草油等,以及其有效成分如多糖、皂苷、生物碱、黄酮等均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其主要途径如下:或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质的分泌;或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提高其亲和力;或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性,促进葡萄糖降解。

4 展望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肥胖的共同发病基础。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的日益深入,中医药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肯定疗效。特别是对胰岛素抵抗相关联的慢性并发症的研究不断深化,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从单纯的以降低血糖为主要目标转移到降低血糖、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以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轨道上来。由于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现象,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它不仅会造成高血糖,而且与2型糖尿病的心脑血管、肾脏、周围血管及神经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压、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脂相、改善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已成为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课题。

[1]Grooplc.Insulin resistance:the fundamental trigger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es[J].Obe sity&Metabolism,1999,(1):2-9.

[2]第17届国际糖尿病大会简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1):3.

[3]徐远.中医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3,44(4):301-302.

[4]吉训超,谢志雄,刘艳霞.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实质初探[J].新中医,2005,37(7):88-8.

10.3969/j.issn.1672-2779.2012.08.113

1672-2779(2012)-08-0162-02

:韩世辉

2012-03-06)

猜你喜欢
抵抗病机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羌医学病因病机概述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