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管理图书馆

2012-01-29 01:14丁珊珊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年18期
关键词:管理员论语孔子

丁珊珊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大作,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它所蕴涵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学习教育、为人处世以及经营管理理念等成为后人修身养性、处事做人的准则。宋人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高度概括了它的管理学价值,成为企业经营部门和服务管理部门的指导用书。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图书馆也应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寻求一条既适合本馆实际,又有所创新的管理模式已成当务之急。笔者在学习《论语》之时,感悟颇多,结合图书馆管理工作实际,分别从人本管理、因材施教、以德为政、三省吾身等方面加以论述,与同行探讨。

一、践行“人本管理”之道,营造和谐图书馆

人本管理就是在企业管理部门或服务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人性角度出发,根据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需求、心理状况等,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工作,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图书馆是一个专门为读者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服务部门,衡量图书馆的服务绩效标准,除了图书馆的建筑设备、藏书数量等硬件条件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图书利用率和读者到馆率,一个设备齐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如果没有读者问津,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因此提供优质服务,吸引读者,提高图书利用率和读者到馆率,构建和谐图书馆,已成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不妨品味孔子《论语》的“仁爱”哲学,并将“仁爱”思想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对读者进行情感投资,使本来“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图书馆,变得读者盈门、读者满座。

1.图书管理员要有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首先图书管理员自己应该是个“仁者”,是个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只有自己具备爱心,才能爱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因此,作为图书管理员一定要树立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懂得服务礼仪对读者的重要性,将外在服务礼仪形式内化成自觉行为,消除“没有读者工作就清闲”的想法,要有责任意识,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工作导向,以替读者服务为乐,将读者奉为上帝。在为读者服务过程中,应时时处处体现出对读者的尊重,热情周到、谦恭有礼、耐心细致,让读者感到受人关怀的温暖与幸福。切忌对读者爱理不理、随意敷衍,或为读者服务时心不在焉,这样不仅读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还会挫伤读者的阅读兴趣。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听到善言。因此,图书管理员不能把冷漠的态度和生硬的语言强加给读者,也不能把坏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设身处地考虑读者的感受,为读者着想,力求做好服务。

2.图书管理员要有一视同仁之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说:“每个人都有平等享用图书馆文献的权利,而不受年龄 、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国籍 、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观点,开创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先河 ,也道出了人人都需接受教育的心声。孔子一生广收门徒,不论贫富、老少、智愚与勤惰,他都来者不拒,“未尝无诲”。在孔子所招的七十二弟子、三千贤人中,大都是贫穷家庭的孩子,颜回贫居陋巷,子路乃“卞之野人”,曾参助母纺织养家糊口,他们不但未受歧视,反而成为孔门高徒。孔子“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宽广胸怀和“至圣”之德,体现他“立人”“达人”的仁者之德。作为知识导航者和信息传播者的图书管理员,要多学孔子平等待人的思想,先修身后立人,对读者不分职业、性别、年龄、籍贯和民族差异,都应一视同仁,尤其要关爱弱势群体。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个读者的需求,维护读者的各种权利,以优质服务来稳固正式读者、以人性化手段拉动临时读者、以宣传推荐方式吸引潜在读者,使图书馆成为读者乐意前往的精神乐园。

二、采取“因材施教”之法推荐图书,提高图书利用率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与一视同仁并不矛盾,一视同仁是指在对待学生的态度、重视程度和关心程度等方面要平等。而因材施教是在一视同仁服务基础上的提升,是更加细致周到服务的体现。对于图书馆而言, 因材施教就是图书管理员根据读者年龄、职业、性别、阅读目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等,分析读者阅读特点和阅读需求,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读者提供文献资料。因此,图书管理员要本着“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准则,掌握“施书”的规律与技巧,提高图书利用率。那么,如何“施书”呢?

1.因材施书

“因材施书”也就是“因人施书”。“因人施书”首先要对读者充分了解。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才能做到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需;只有通过对读者的研究与分析,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才能在服务中精益求精,避免盲目性。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那么,如何了解读者呢?“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是了解读者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就是通过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性格、志向等,从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听其言”可从四个方面了解,一是当面了解,通过耐心与读者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目的需求等;二是侧面了解,通过他人之口,在学校里可通过与学生管理员、教务处、班主任、任课教师、同学等座谈了解;三是通过电话、QQ、博客等形式联系,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四是采用调查问卷或通过对读者阅读记录的分析,掌握读者阅读倾向和规律。“观其行”就是图书管理员要随时注意读者的借书行为,学会“察言观色”,时时留心读者的言行举止,从读者细微的变化中捕捉读者的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只有深入地了解读者,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服务。

2.因时施书

“因时施书”就是图书馆要针对读者在不同时间段有不同需求的特点,及时做好馆藏的调整和补充。如学生对文献的利用阶段性很强,一般来说,开学初或学期结束前他们选择科普类、文学类、休闲励志类书籍较多;考试前,教辅类图书受热捧。而当学校掀起“学雷锋”活动热潮时,有关雷锋的书籍则会受到青睐。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借阅种类集中、复本量大,图书馆要提前做好准备,通过馆际互借、复制等多种方式及时进行调配与补充,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3.因人而异

图书馆还要针对特殊读者开展特殊服务,比如: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疾人应服务到家,送书上门;对无暇借书的读者,可通过电话、QQ、博客联系,可考虑实行集体外借或推送服务,允许代借代还;对于路途较远的读者,可考虑设置多个图书馆分点,实行分点服务或配备流动书车,实行流动服务;对科研型读者,图书管理员要按照读者指定的课题,主动地、有针对性地采集符合需求的新信息,并加以筛选与整理,协助读者圆满结题。

三、利用“以德为政”之策赔偿图书,减少图书破损率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所提出的“以德治国,以礼安民”的政治主张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良策,也是后人人际交往的良方与经营管理的“圣经”。一个合格的图书馆,既要有充足的硬件设备,又要有较高的读者到馆率和图书利用率,硬件设备的管理需要利用相应的制度来管理约束,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读者的管理工作更需要用人性化的手段来管理和感化。比如在图书的借还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损书、毁书,换书、丢书、偷书等现象,严重破坏了馆藏资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针对这种行为,假如一味地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行政处罚或罚款,会出现读者与管理员讨价还价的情况,有时容易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那么怎样处理呢?孔子认为必须通过“礼治”来约束人的道德自觉行为,通过教化来开启人的“仁心”。比如,制度要合理化、规范化,应该“利民”“惠民”,必须充分考虑读者利益,尽量给读者更深层、更宽泛、更周全的服务;对于初犯或情节不是特别严重的以说服教育为主,管理员可用委婉的语气、宽容的态度来感化读者,让他们觉得自惭形秽,将被动的服从意识转变为自觉行为,提高管理效率;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除了说服教育外,也可实行信用管理,建立读者信用档案,对其进行信用评估,或采用一定的行政手段进行约束、规范,令其分清可为与不可为,从而自觉遵守图书馆规则。因此,在图书管理中既要实施制度化管理,又要引入人性化管理,实行“刚柔结合、恩威并施、严慈相济”的策略,从人性角度出发,掌握读者的心理规律,尊重读者、理解读者、感化读者,培养读者良好的自律习惯。

四、善于“三省吾身”,提高管理水平

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人无完人,一个人一生中做人做事都圆满周至,不犯差错,没有过失,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平时不断地反省学习、工作之得失,不断修炼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少犯差错,才能力求塑造比较完美的人格形象。孔子就是严格要求弟子“常省吾身”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作为图书管理员也应该经常三省吾身:一省今天做了哪些工作,是否尽心尽责,成效怎样?二省今天是否与领导、同事、读者和谐相处,读者满意度怎样?三省今天学习了没有,学到了什么?只有每天进行“心灵盘点”,才能知道得失,寻找差距,弥补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人除了可以深切反省自己的过失外,也可以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来自我反省,所以我们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避免重蹈覆辙,毕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图书馆管理要经常学习各兄弟图书馆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去粗存精,加快图书馆的发展,并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在服务过程中,读者往往会对图书馆的建设、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当然,有些意见是正确的,有些也不尽合理,图书管理员要虚心听取,对这些意见和建议加以思考分析,并批判地采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行为。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治得了天下,更能管得了图书馆,希望同行研读《论语》,配一把适合本馆的“金钥匙”,打开图书馆的大门,接纳源源不断的读者。

猜你喜欢
管理员论语孔子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孔子的一生
如何读懂《论语》?
孔子的一生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