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生物治疗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2-01-29 17:23郭丽华
中外医疗 2012年1期
关键词:回输生物病人

郭丽华

(辽宁省人民医院护理部 沈阳 110016)

肿瘤生物治疗是应用生物技术调节和增强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以杀伤肿瘤,有效清除人体内残存肿瘤细胞的一种新兴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生物治疗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放疗、化疗后对治疗感到恐惧,对疾病产生绝望心理,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我院自2011年3~8月对164例肿瘤患者进行生物治疗,针对生物治疗患者的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全部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现将对肿瘤生物治疗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64例生物治疗患者,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肺癌38例,肝癌16例,直肠癌21例,结肠癌23例,胃癌15例,乳腺癌9例,肾癌5例,卵巢癌12例,膀胱癌12例,黑色素瘤8例,胰腺癌5例。通过向患者反复讲解何为生物治疗,具有的优缺点,客观地介绍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如何对症处理等,使他们对DC-CIK细胞治疗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信心,解除顾虑和紧张情绪,配合医务人员顺利完成治疗的全过程。

2 心理分析

2.1 怀疑和抵触情绪,对治疗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

患者及家属不了解肿瘤生物治疗的作用机理和治疗方法,很难得到接受和认可。患者常常会问“生物治疗的患者多吗?输注以后会很难受吗?反应大吗,有没有危险”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初次治疗患者,对新的治疗手段往往持怀疑态度,对治疗的效果也缺乏信心。

2.2 紧张和焦虑心理

很多患者对生物治疗有关信息不是很了解,多通过医生介绍进行治疗。许多患者在首次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相当紧张。采血后等待细胞回输期间极度焦虑,担心培养的细胞质量及回输后的疗效。

2.3 恐惧心理

患者如在进行免疫细胞回输时,一旦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大多会出现恐惧应激反应。担心免疫细胞被污染,甚至担心有生命危险。

3 心理护理

DC-CIK细胞回输治疗是一种全新的肿瘤生物治疗方法,患者及家属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接受和认可它,因此心理护理较为重要[1],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3.1 治疗前的心理干预

3.1.1 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及心理沟通,针对患者病情和心理素质进行不同的心理指导 向患者介绍生物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率,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列举成功治愈病例,现身说法,让已做过细胞疗法的患者向其它患者讲解治疗效果,使患者建立起现实、稳定、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1.2 做好肿瘤生物治疗相关知识的宣教 (1)治疗前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该技术的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及优缺点,如操作简单、痛苦小、反应轻等。(2)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需如实详尽说明,如告知有少数患者在细胞回输后可能出现体温升高,使之提前做好心理准备。(3)告知患者一次采集血量为50~200mL,对人体无影响,只收集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剩余血液约1h内全部回输给患者,不会浪费,从而打消患者“生物治疗会引起免疫力降低”的顾虑。(4)生物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给肿瘤病人带来希望,但其疗效存在个体差异,应让患者充分知情,可避免患者期望值过高而未达到预期的疗效而出现心理落差。

3.1.3 做好治疗前准备指导工作 引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和积极乐观的情绪,尝试做适度的运动,如散步、体操、听音乐等,规律作息时问,避免劳累;注意饮食搭配,均衡营养素的摄入。

3.2 采血时的心理护理

初次采血的患者往往有惧怕、紧张等心理反应,对此病人先进行安抚,使患者心情平静后再进行。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血管,争取穿刺一次成功,减轻患者心理压力。采血时嘱病人放松,勿紧张,平卧位,告知病人1次采血50mL对身体无任何影响,采集时间一般需要1.5~2h,通过采血过程中与病人交谈沟通均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3.3 细胞培养期间的心理护理

采血后等待细胞回输期间,病人往往处焦急等待中,他们一方面担心培养的CIK细胞的质量;另一方面担心回输治疗后的疗效,因此,护理上特别要加强心理疏导,嘱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多休息,增加营养摄人,告知病人CIK治疗的作用、培养过程、培养所需时间以及疗效,增强病人的信心。

3.4 回输时不良反应的心理护理

发热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一旦出现体温升高,大多立即会感觉紧张,心理负担加重,担心免疫细胞被污染。对轻度发热患者及时做好发热护理,让患者感觉舒适,同时向病人解释一般为一过性的发热,多可很快恢复至正常。对严重高热患者,患者甚至会表现出极度恐惧。在此情况下,护士对患者进行耐心解释,告知免疫细胞是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并在生物治疗室进行细菌培养,确定在安全情况下才输入体内的,例举同类患者治疗后也出现过发热情况,对疗效没有什么影响。使之解除心理压力、急躁和抵触情绪,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使其能积极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4 总结

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并影响患者的康复与预后[2]。心理障碍和身体疾病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肿瘤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DC-CIK细胞治疗被综合运用在肿瘤治疗中,被认为是预防肿瘤复发的较好方法之一[3]。CIK细胞还能分泌IL-2、IL-6、TNF-α、GM-CSF等细胞因子,增强细胞毒作用,或调节肿瘤细胞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敏感性[4]。加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与患者的心理沟通,建立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解除患者顾虑和紧张情绪,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平和心理接受治疗,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的目的

[1]金栾.安慰效应在症状处置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17(3):140.

[2]李建中,吴爱勤,吴彩云.肿瘤患者的情绪障碍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6):545~547.

[3]王在国.肝癌的综合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4):443~446.

[4]Zoll B, Lefterova P,Csipai M,et al.Generation of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 using exogenous interleukin-2,-7or-12[J].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1998,47(4):221~226.

猜你喜欢
回输生物病人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谁是病人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防治探讨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