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鼻炎发生的过敏性因素及免疫机制探析

2012-01-29 17:23杨玲屈政朋栾银霞
中外医疗 2012年1期
关键词:嗜酸变应原变应性

杨玲 屈政朋 栾银霞

(营口市中心医院 辽宁营口 115000)

1 变应性鼻炎定义及症状

1.1 变应性鼻炎定义描述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或变态反应性鼻炎,是指具有过敏体质的患者接触了过敏原之后,发生在鼻粘膜的免疫性疾病。在出现变应性鼻炎症状前,患者首先经历变应原致敏阶段,即在一定浓度的变应原持续刺激下,由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将变应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从而刺激B淋巴细胞,并且使之转化为浆细胞并合成IgE抗体,B淋巴细胞可通过血液和组织液到达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并且与其发生结合,从而完成机体对变应原的致敏过程。当鼻炎患者再一次与变应原接触后,可激发IgE介导的炎性反应”。

1.2 变应性鼻炎症状

由于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过敏性鼻炎虽非重大性疾病,但却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于20岁左右,国内外研究报道,多达10%的儿童和20%的少年罹患常年性鼻炎,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性。约75%的哮喘儿童也容易患此病。患者最大的烦恼可归纳为:鼻部症状、非鼻部症状,睡眠质量欠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若不加强治疗会导致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甚至鼻咽癌,心血管疾病。

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严重,较大儿童每次在5个以上。鼻堵严重时张口呼吸,由于夜里鼻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就清嗓。鼻堵常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如左侧卧则左鼻堵而右鼻通,右侧卧则右鼻堵而左鼻通,此症状是鼻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见小儿不断用手指或手掌擦鼻前部,该动作称“变态反应性仪容”。

2 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因素分析

(1)遗传造成的过敏体质。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患过敏性鼻炎,一般特定发生在具有过敏性体质的人身上。过敏性体质与基因有关,通常为遗传所致。过敏性鼻炎患者大多有过敏家族史,但近年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加剧,使有些原本非过敏性体质的人也演变成过敏性体质。

(2)接触过敏源。家中最主要的过敏源是尘螨、霉菌、宠物和昆虫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证明:尘螨是全球性分布的过敏原,已成为过敏性鼻炎最常见的致敏原因。屋内螨尘主要存在于一些布类的家具等。尘螨脱落的外壳和排出的粪会引起人们的过敏反应。室内霉菌易在潮湿、温暖、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生长;多种昆虫,包括蟋蟀、苍蝇、飞蛾及蟑螂的排泄物都很可能成为过敏原。所以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过敏原,室内应当布置简单些,表面易于清洁。经常性的对床单、被套、枕套定期更换,尽量用开水洗烫棉质内衣,并且在太阳光下暴晒消毒。

(3)花粉等一些户外过敏原。并不是所有植物花粉都能引起发病,只有那些具有大量花粉花粉、植被面积广、变应原性较强并借助风来传播的花粉才最有可能成为变应原。由于植被品种的差异,不同地区具有变应原性的花粉也不同。如北欧以桦树和梯牧草的花粉为主;北美则以豚草为主;日本以杉树花粉为主;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致敏花粉不尽一致,北方地区以野生蒿类花粉为主,不过在大江南北均发现豚草,应引起重视,可使悬浮于空气中的花粉表面蛋白质结构发生变异,使原本不具变应原性的花粉也具有较强的变应原性。这可能就是发病率显著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柴油废气中的芳香烃颗粒还有家庭装修造成的甲醛等,它们虽然不是过敏原,却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强刺激物。春季一般为鼻炎高发期,其最危险之处在于它难以辨认,过敏尤其是过敏性鼻炎和普通感冒很相似。

3 变应性鼻炎免疫机制

近十余年来,细胞因子对变应性炎症的调节作用被逐步阐明。当人们患变应性鼻炎期间,其本人的免疫会发生变化即许多细胞因子发生作用。CD细胞和T细胞在变应性炎症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它通过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调节急性和慢性变应性炎症反应,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慢性和急性变应性炎症。

研究表明,在变应性炎症中,CD细胞和T细胞(Th0细胞)分化为Th2细胞,其包括白细胞介素4、5、13等细胞因子,通过调节B淋巴细胞,进而使其向合成IgE方向转化,促进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嗜酸粒细胞的增殖、分化、趋化和活化。Thl与Th2细胞是CD4阳性T细胞的两个亚群,通常Thl介导细胞免疫反应,Th2介导体液免疫。而嗜酸粒细胞由Th2细胞产生的IL-4、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趋化而迁徙到呼吸道黏膜中,是嗜酸粒细胞的旁分泌过程;嗜酸粒细胞本身产生的IL-4、5,GM-CSF等,再次趋化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到呼吸道黏膜中,是嗜酸粒细胞的自分泌过程。而嗜酸粒细胞活化释放的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主要碱性蛋白等,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神经毒性,导致上皮损伤,上皮细胞又可释放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因子等,从而加重炎症损伤,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参考文献

[1]徐赛男,张瑜.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3.

[2]顾瑞金.变态反应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

[3]王正敏,陆书昌.现代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69.

[4]文卫东,袁芳,侯一平,等.A型肉毒毒素治疗大鼠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39(2):97~101.

[5]王忠喜.变应性鼻炎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尘螨特异性和IL-4水平的变化[J].临床耳鼻喉科杂志,2005,19(17):772.

猜你喜欢
嗜酸变应原变应性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肾脏嗜酸细胞瘤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