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式保温机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2-03-20 07:39陈春梅业萍龚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儿体温

陈春梅 业萍 龚静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麻醉手术科,江苏南京210008)

心内直视手术时间长,温度要求特别严格,患儿要经过保温、降温、复温三个过程。第一阶段是保温,即保持手术间适宜温度,使血管充盈,便于动静脉穿刺。第二阶段是降温,让患儿在低体温、低代谢情况下进行心内无血直视手术。第三阶段是复温,即在心内手术操作完毕后,用体表复温和体外循环复温,在心脏复跳之前,使患者肛门温度升至32℃,复跳后,肛门温度升至37℃左右。近年来,成人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研究国内外很多,但婴儿围手术期体温变化的研究尚少见。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同一外科组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7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室间隔缺损(VSD)伴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8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1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法洛四联症(TOF)5例、心内膜垫缺损(CAVC)1例。排除标准:(1)手术前体温不在正常范围,体温波动大;(2)手术过程中降温<30℃或>30℃;(3)手术时间>5h;(4)手术过程中临时需要降温<32℃;(5)改良超滤时间<8min和>10min。将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实验组36例)。术前患儿体温均正常,两组患儿月龄、体重、手术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例数 性别男 女 年龄(d) 体重(kg) 手术时间(h)35 17 18 25.3±9.61 2.94±0.47 3.29±0.34实验组对照组36 21 15 27.1±7.73 2.87±0.36 3.17±0.42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室前1h均将手术间空调温度调至25℃,入室后给予毛毯保暖。对照组平卧于普通手术床上,实验组平卧于上置柔软全棉手术用四折单的保温毯上,连接充气式保温机。调节温度为43℃。立即放置肛温探头,监测体温变化。动静脉穿刺等各项操作时注意保暖,避免过多暴露患儿,为患儿进行皮肤消毒均选用碘酒、酒精消毒液,铺手术巾留出胸部正中切口。手术开始时关闭实验组保温机。室温调节至22℃,以37℃盐水淋洒心肌表面及冲洗切口,主动脉插管时室温调节至18℃。手术中均采用4℃冷停跳液灌注主动脉根部,体外循环降温均降至30℃,体外循环升温时调节室温在22℃,心脏复跳后调节室温为25℃,实验组打开保温机,调节温度为43℃。两组均用改良超滤方法。

1.3 观察指标 (1)持续监测体温,具体观察时间点为患儿插入肛温探头、手术铺巾、心脏停跳、体外循环开始升温、心脏复跳、停体外循环、超滤开始、超滤结束、离室前;(2)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住ICU时间及术后1h胸腔引流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0和SAT 7.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住ICU时间及术后1h胸腔引流量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住ICU时间及术后1h胸腔引流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苏醒时间、住ICU时间及术后1h胸腔引流量比较(s)

△P<0.05

组别 例数 苏醒时间(h)住ICU时间(h)术后1h胸腔引流量(ml/kg)35 3.57±0.76 37.58±16.63 4.46±0.46实验组 36 2.18±0.43△23.24±9.63△3.15±0.21对照组△

2.2 两组患儿术中体温变化(表3)

表3 两组患儿术中体温变化(℃,s)

表3 两组患儿术中体温变化(℃,s)

*P<0.05

组别 例数 患儿入室 手术铺巾 心脏停跳 开始升温 心脏复跳 停体外循环 离室前对照组 35 36.34±0.19 35.81±0.14 32.09±0.63 30.08±0.25 32.49±0.63 37.15±0.29 35.43±0.23实验组 36 36.47±0.17 36.14±0.19*32.03±0.25 30.06±0.13 32.47±0.75 37.18±0.26 36.81±0.16*

2.3 两组患儿改良超滤期间超滤时间及体温变化(表4)

表4 两组患儿改良超滤期间超滤时间及体温变化

3 讨论

3.1 婴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机体主要是通过辐射、对流及传导的方式散热,大约90%的热量是通过皮肤丧失,因此,必须减少经皮肤热量的丧失来保持婴儿体温恒定。触觉是外界对婴儿最主要的感官刺激,给予婴儿一个犹如母亲温暖怀抱的立体保温毯,使机体表面形成一个有效的隔热单元,可以有效减小辐射面积,减少皮肤蒸发,对于保持婴儿术中中心体温的恒定起了关键的作用。表3示,两组患儿进入手术间时体温均正常,而在消毒后手术铺巾时两者体温均有下降,但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体温已经低于36℃,处于低体温状态。

3.2 超滤是将机体循环血液通过动脉管路泵血到超滤器,经静脉管路回心房,这样血液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表4提示,改良超滤对体温影响很大,两组体温在超滤后均有下降,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体温下降明显(低于36℃),处于低体温状态。超滤结束后如果单纯依靠提高室温的方法,对保持婴儿体温比较困难,最终其离开手术间体温虽有少许提高,但仍低于36℃。而在患儿周围提供一个热单元,对维持小儿体温有良好效果。

3.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出血是心脏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6%,如不能及早诊断,则可造成血容量严重不足或急性心包填塞而危及病人生命[1]。围手术期轻度低体温对机体的不利影响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使血小板功能降低和抑制凝血级联反应[2]。术后出血与体温是相互作用的,出血多会导致有效心搏血量减少,造成微循环障碍,出现四肢皮肤湿冷。由表1~3我们会发现,术后1h胸腔-心包引流量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离开手术间时体温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者呈现正相关状态。充气式升温机的应用,在身体表面形成一个有效的隔热层,还可以从外周向机体供应热量,其在围手术期保持患儿体温恒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4 低温后果严重,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心脏易激惹、呼吸抑制、肺血管阻力增高及药物疗效改变[3]。体温轻度下降(低于中心温度0.5~1.2℃)即可引发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血压增高。当中心温度低于1℃时,可出现寒战、机体耗氧量增加,使心脏负担加重[4]。表1~3示,离开手术间的体温明显影响苏醒及住ICU时间。由于低体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减弱,从而影响麻醉清醒的判断,延长拔气管插管时间。低体温又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传导,心率、心排出量随体温下降而降低,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还容易诱发室颤。而充气式升温机可保持患儿围手术期体温恒定,并向患儿提供均匀分布的热量,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愈合。

[1] 朱晓东,薛幸.心外科指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57.

[2] 井玉生,丁宝峰,夏红梅,等.婴儿腹部手术术中体温和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04(02):15-16.

[3] Kurz A,Sessler DI,Lenhardt RA.Perioperative normothermia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surgical-wound infection and Temperature Group[J].N Engl J Med,1996,334(19):12209.

[4] Sessler DI.Perianesthetic thermoregulation and heat balance in-humans[J].FASEBJ,1993,7:638-644.

猜你喜欢
体外循环婴儿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艺术家婴儿推车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婴儿为何会发笑?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