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2012-03-29 07:55仝世渝
电力安全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电力公司重庆市作业

仝世渝,张 宇

(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 400014)

重庆市电力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坚信零伤害、零疾病、零事故的安全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从2008年开始,重庆市电力公司开展了以保护员工生命健康为主轴的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1 明确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原则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为广大员工所共享的安全理念、制度规程、行为习惯等,是企业安全生产与管理的灵魂。重庆市电力公司经过长期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明确了重庆市电力公司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原则,并以此指导公司所属各单位开展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工作。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指导原则如下。

1.1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

安全行为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安全生产规律的认识。重庆市电力公司在建设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过程中,明确提出保护企业员工的生命健康是公司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

1.2 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

重庆市电力公司认识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因此,公司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实现员工的价值、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为核心宗旨,教育员工鉴定和识别真、好、善、美,摈弃陈旧、错误的不安全行为,将安全观念外化到自身的作业行为上,在公司内营造“安全第一”的良好氛围,形成一个互相关爱、全员参与、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

1.3 坚持创新和发展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模式

面对供电企业社会责任和安全生产责任日益加大的现实,重庆市电力公司认识到创新是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灵魂,突破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实际脱节且僵化的文化理念和观点的束缚,创新解决保护员工生命健康问题的方式方法,推动公司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产品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四统一”。

1.4 提出全员参与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准则

重庆市电力公司明确企业全体员工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与实施并不是某领导或某部门的事,而是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基层员工,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参与。基层员工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致力于将每一位员工都训练成胜任的“安健环”从业者,并积极参与企业“安健环”风险管理,发挥群体效应。

2 人员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环节的最活跃因素。为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的生命健康,重庆市电力公司创造和运用安全生产手段、安全生产技术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各种制度、习惯、文化等体系来建设人因安全行为文化。

(1) 公司于2008年印发了《重庆电力公司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专责监护人“黄马甲”标识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人员(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专责监护人)在工作时,必须身着统一规范的“黄马甲”标示外套,以强化生产关键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起“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不容忍别人被伤害”的安全理念,从而规范自己和关注同事的作业行为。

(2) 管理心理学认为,意识是高度完善、高度有组织的特殊物质,是人类特有、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公司遵循管理心理学规律,为尽可能地给员工输入多种安全行为规范“刺激”,相继组织员工自导自演,制作了《安全生产典型严重违章100条常见表现及预控措施示范片》和《农网施工作业“三防十要,六不准”反事故措施》DV片,出版发行了《供电企业生产作业班组作业风险辨识与控制图册》等书籍。

(3) 公司编制了以动画为形式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仿真培训考核系统和事故案例系统等培训考核软件。员工可通过登录SG186安监运用系统,通过“打电玩”这种喜闻乐见的模式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把员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解决了传统安全教育中“培训手段单一,教育方式缺乏多样化”的问题。这对深入开展“安规”培训和考核,深化反违章、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等工作具有推动作用,提高了员工“珍惜生命、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自主管理、安全工作”的能力。

3 物态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供电企业的输变电设备等物态,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造成事故的最直接因素之一。为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健康,重庆市电力公司以科技兴安为指引,重点围绕员工个人防护这道最后防线,创造和运用安全生产技术建设起可靠、有效的员工防护体系。

3.1 研究10 kV及以下配网防倒杆装置

作业人员在配电网的电杆上从事高处作业时,因电杆质量问题、电杆破损、电杆基础被雨水冲刷等诸多因素而倒杆、断杆,可能引发作业人员人身伤亡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电力公司根据力学平衡原理研制出配网防倒杆装置。该装置由抱箍板、拉线板、连接螺栓、U型环、钢丝绳、铁桩、支撑杆等部件组成。作业人员登杆前将抱箍和临时拉线固定支撑在电杆上,从而在电杆水平面的任何一个方向上根据不平衡力的大小及时提供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应力,确保电杆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保证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2 研究同杆(塔)多回线路防误登闭锁装置

作业人员在线路杆塔多回路作业时,如人员判断失误误登带电线路,可能引发人身伤亡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电力公司根据机械闭锁原理研制出防误登闭锁装置。该装置由视觉提示、机械闭锁和安装固定三大构件组成,预先将装置安装于靠近铁塔脚钉侧的塔材横担上。作业人员需要登杆塔时,首先由线路识别标示牌和一块解锁警示标示牌组成的视觉提示对作业人员进行提醒,核对停电检修线路是否与提示一致,再使用与之配套的解锁钥匙打开机械锁才能进入作业区域,确保了作业人员人身安全。

3.3 研究杆塔攀登防坠落装置

作业人员在攀爬没有设置固定式防坠落装置的杆塔时,一旦失手或滑跌,将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伤人事故。针对这种情况,重庆市电力公司运用速差器防坠功能研制出防坠落装置。该装置由杆塔防坠器、主绳、安全挂钩、缓冲带、丝锁安全扣、转锁(安全绳)、小滑车、安全扣等物件组成,并依据需要攀爬的杆塔形状制定出铁塔攀登和水泥杆攀登的防坠方法,从而使徒手攀登杆塔进行高处作业人员全程处于防坠落装置的保护。

4 管理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管理虽不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却是造成事故的根本性原因。重庆市电力公司以落实安全生产职责制度为抓手,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管理人员和生产员工的规章制度,从而形成对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和作用的安全行为文化。

4.1 建设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重庆市电力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规章制度,推动形成责权分明、运作有序、互相支持、互相保证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1) 出台了《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述职制度》,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将安全生产述职纳入年度工作述职内容,作为考评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

(2) 印发了《进一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级安全生产职责规定》,建立“谁主管、谁负责”的“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突出安全压力层层传递。制定《安全生产约谈制度》,要求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单位,由主管领导带队到公司执行“说清楚”制度,并对发生严重管理失误单位的主要责任领导和干部进行安全诫勉谈话。

(3) 制定了《“三重现场”上岗到位管理制度》,突出“三重”(重要操作、重要施工、重要隐患处理)现场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上岗、到位、履责,严格落实从各级“一把手”到每一位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与生产工作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考核的“五同时”。

4.2 建设安全监督体系

(1) 坚持走“三标”(标准化安全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安全监督)工作之路,以建设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为核心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VISR体系)为引领,实施“固本强基”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2) 坚持对三级安全监督体系进行业务培训和推行直属单位“一帮二”供电公司模式,全面实行安保“8911”工程,为实现公司目标和愿景打下坚实的安全基础。

(3) 以反违章作为公司事前防控风险的手段,在公司范围内实行了“违章视为事故”的违章分析制度,建立违章曝光制度和违章“说清楚”制度。同时,以教育培训为前提,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为出发点,制定了奖惩并举的反违章工作奖惩机制,促使员工对公司的“严要求、严管理”有更深入的理解,体会到“严”也是一种“爱”的深层道理,从而更加自觉、坚定地执行好公司的规章制度。

(4) 以深化运用SG186安监运用系统为抓手,按照“统一平台、同质管理”的思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作用,提升安全监督管理效能,建成SHD(标准化、人性化、数字化)安全监督责任体系。

4.3 建设全员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离不开全员参与,重庆市电力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的全员责任管理规章制度,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重担”的氛围。

(1) 修订出台了《变电站倒闸操作票管理及填写规定》、《工作票管理规定》和《工作票填写规定》,将班组、车间和单位“三级审计”理念引入工作票管理,进一步规范“两票”填写和评审制度。

(2) 建立了作业班组《每日生产工作会制度》,对次日作业项目及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

(3) 制定了《细化施工(检修)作业现场查勘重点的规定》,明晰查勘的组织方式和重点内容,突出施工和运行单位在施工前“双查勘”的要求。

(4) 执行《现场作业全过程录音管理办法》。

(5) 根据电气倒闸操作标准化作业程序,推行《规范倒闸操作123工作方法》,确保员工生产作业过程的作业行为规范。

(6) 秉持“安全生产奖励一定要与安全责任、安全风险成正比,作业层高于管理层、领导层”的奖励设计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向一线员工倾斜的“月度安全累进奖”、“安全长周期奖”等制度。

5 环境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不良环境直接对人的行为和对机械设备产生不良影响,是构成事故的重要因素。重庆市电力公司围绕营造良好的安全行为文化氛围,对环境因素安全文化进行建设与探索。

(1) 制定了《重庆市电力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运用手册》,从安全品牌、员工着装、安全工器具、生产(施工)场所、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公司员工开展安全文化“唱、读、讲、传”运用活动,即“唱”《重庆电力“黄马甲”之歌》、“读”安全管理经典文献、“讲”《电力安全生产工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传”安全箴言和公司“平平安安”吉祥物等。

(2) 关注环境、物的状况对员工安全行为的影响。人的安全行为除了受到内因的作用和影响外,还受到外因的作用和影响。环境、物的状态对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也有很大的影响。环境变化会刺激人的心理,影响人的情绪,甚至会打乱人的正常行为。重庆市电力公司一方面强化了对领导层和管理层的安全风险管理知识教育,以抓“管理性违章”为突破口,以标准化安全监督为手段,提高其安全生产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环境对员工作业行为的影响,在作业现场实行了安全设施“硬隔离”措施,将带电区域与作业区域隔离开,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开展系列爱心活动,并结合季节特点开展“送温暖”、“送清凉”到一线等各类活动,降低环境、物对员工行为的不利影响。

(3) 确保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投入。只有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才能让员工安心工作。重庆市电力公司以建设红旗班组站为载体,每年落实一定资金用于改善运行值班员的宿舍条件,实现食堂电气化,同时改善企业生产基地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以及交通条件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6 结束语

重庆市电力公司系统地整理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核心理念和方式方法,开展了以保护员工生命健康为主轴的供电企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以创新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管理为抓手与推手,以延伸供电企业员工严谨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为关键,形成人员因素、物态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具体模式。

通过公司全员对人员因素、物态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参与,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监督”的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模式。在生产现场班组就是一个大家庭,班组成员和谐相处,“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认识逐步得到深化与固化,先进的安全管理文化获得认同,员工自主防控风险能力得到提高,员工生命健康得到保证。全员参与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为公司培养了一批“本质安全型”员工,为建设和谐的电力企业奠定了基础,践行了安全是公司科学发展的根据地的论述。

猜你喜欢
电力公司重庆市作业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创新成果展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巨怪电力公司面试中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大型电力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
作业
与绿色同行——省电力公司环保工作掠影
我想要自由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