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对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

2012-03-29 07:55
电力安全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安监钥匙电力企业

李 萍

(江西省电力公司,江西 南昌 330077)

安全监督管理是保障电力企业员工生命安全、设备运行安全、产品使用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力企业安监部门承担着安全监督和管理的具体工作和责任。

安全监督管理的具体活动涉及实施查检、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特殊管理活动。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有:确保生产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编制并执行反事故措施计划,包括消除重大设备潜在缺陷、季节性事故预防大检查、安全可靠性重大技术改造、防止人身事故的安全措施、安全考核及培训等;建立和完善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做好安全预防的日常管理工作;调查、分析和处理各类新发生的安全事故,总结安全管理经验。

改进和完善电力企业安全监督工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对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减少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具有现实意义。

1 安全监督管理现状

电力企业传统的安监工作主要基于工作经验。以事故分析为例,首先假设电力系统事故的发生次数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稳定值,并通过对以往事故记录进行统计学分析或采用实验方法,定量预测电力系统的故障次数。由于统计次数和统计过程的局限性,这种方法对电力企业事故的定量分析带有很强的经验性和主观性。电力系统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其事故诱因更不可一概而论,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均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种定量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要求日益增加,也对电力企业安监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企业安监部门应能及时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信息和安全管理的动态情况,并将安全生产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反馈给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提高公司安全管理现代化水平。这就要求安监部门建立更完善的安监管理体制和更先进的管理手段,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监督信息系统。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工程——SG186工程的推广应用,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作为SG186工程中八大业务应用之一的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极大提高了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减轻了安监人员的工作强度。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在设计中考虑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各网省公司的共性需求,实现了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到地市级基层单位数据的上传下达和信息共享。

电力系统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SG186工程安全监督和管理系统开发设计了各网省公司共性的功能模块,但没有深入设计各网省电力公司区别和独有的相关功能模块,没有涵盖各网省电力公司安监部所有的业务内容。各网省电力公司针对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结合安监部门对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需求,对SG186安监系统相关业务进行深入挖掘,深化应用研究,发挥网络优势,将安全监督管理理念扩展到省公司、地市公司、工区、班组4个层级,深入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实现了安全监督与管理的全员参与。

2 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2.1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是综合运用安全性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危险性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确认电力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措施,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事故损失和最优安全投资效益。

传统安全性评价管理采用手工管理的方法。这种方法以纸张为介质,依靠人工收集、整理、统计、管理、检索各种资料,不仅工作量大、操作繁琐,而且资料完整性差,统计管理分析效率低,这些都不利于信息数据的保存、检索和更新。

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包括查评计划、问题管理、得分统计、查评报告、附录检查结果以及查评基础信息维护。全新安全性评价管理方法方便了数据的管理和收集,使得查评计划从制定、发布到各级执行,以及对查评结果的评价、统计,对查评问题的记录,形成一个综合的闭环管理。这可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局掌握公司安全情况的窗口,为领导层的决策和公司发展提供依据。

2.2 反违章管理

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教训说明:在电力企业中有95 %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是由于各种违章引发的。因此要有效地预防生产安全事故就必须遏制违章。要改变或消除受心理支配的不良习惯并非易事,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

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让员工体会到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宝贵经验,促使员工严格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和操作。同时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经常性地开展反事故预案演习、培训和考试,把自觉执行规章制度变成众人的自觉行为,避免事故发生。

2.3 到岗到位管理

按照公司规定,各级管理人员在每月必须深入现场次数不低于规定的次数。对于没有按照要求到场的管理人员,要以违章处理。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到岗到位进行管理,实现到岗到位的自动化综合闭环管理,包括工作计划、现场反馈、数据统计和基础信息维护。其中,工作计划管理包括工作计划的自动提取、录入、手工导入、管理和导出功能;现场反馈管理包括到岗情况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查看和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录入;数据统计管理包括到岗到位月度统计、工作计划月度统计;基础信息维护包括到岗到位标准维护和岗位人员库维护。

2.4 员工安全等级评定

信息化手段应用提供了一种电力企业员工安全等级管理的方法,将信息化系统的优势与实际管理需求相结合,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班组评定和考核各班组员工的安全等级整体情况,管理部门可实时查看员工在公司内的奖励情况,员工所属专业统计员工安全等级得分情况,也可对相应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实现数据与实际情况实时更新。

2.5 安全奖惩管理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在一定岗位上的劳动者个人对安全生产工作应负责任的一种制度,也是电力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也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信息化手段提供了一种电力企业安全奖惩管理方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与奖励、惩罚有机地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安全生产中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2.6 “五防”管理

变电站“五防”装置对防止误操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锁钥匙管理机能够有效管理紧急解锁钥匙,保障解锁钥匙的合法、正确使用,保证电力生产安全稳定运行。

目前不同厂家的“五防”装置解锁钥匙管理机的管理方式不同,记录格式不同,无法在统一的平台下查看所有变电站的解锁钥匙使用情况,无法监控解锁钥匙的借出和归还时间,无法对使用解锁钥匙原因进行统计分析。

信息化手段提供了一种“五防”解锁钥匙的管理方法,包括变电站维护、钥匙类型维护、开箱授权管理、开箱指令管理、解锁钥匙使用信息、应急窗操作信息以及统计。通过与不同厂家的“五防”系统接口,实现了对各变电站“五防”设备台账管理、日常操作日志浏览、“五防”解锁钥匙管理、三率统计(安装率、投入率、完好率)等功能。

3 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深入,公司管理部门可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各个部门的员工安全、设备的运行安全、产品的使用安全状况,掌握安全监督与管理的第一手资料,为管理部门统计、分析和决策提供精确、详实的数据支持,促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安监钥匙电力企业
通过兖州区应急局看地方安监部门存在的问题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安全必须要入心——记北京“最美安监巾帼”袁秋红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中国电力企业的海外投资热潮
安监总局:前四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致7385人死亡
钥匙和锁
关于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应用
钥匙
“智慧安监”概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