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在妇产科疾病中临床应用举隅

2012-03-31 05:57祝长洲武汉市新洲区妇幼保健院阳逻分院湖北新洲43041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温经汤麦门冬盆腔炎

祝长洲 (武汉市新洲区妇幼保健院阳逻分院,湖北 新洲 430415)

温经汤在妇产科疾病中临床应用举隅

祝长洲 (武汉市新洲区妇幼保健院阳逻分院,湖北 新洲 430415)

目的:取其温经汤方,益气,温阳,滋阴,补血,行血的功效,对妇产科血证疾病运用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温经汤方,制作成煎剂、散剂或丸剂,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病程长短及治疗时间的长短,对妇科的闭经、痛经、崩漏、症瘕,临证化裁,分别治之。结果:运用温经汤方对上述病证的治疗,消症散结,诸证消失,恢复健康。结论:温经汤方对妇科血证疾病运用广泛,寒热、虚实、淤均可临证加减,准确可靠,治愈率高。

温经汤;闭经;痛经;崩漏;症瘕

温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的“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本方为妇科调经之重要方剂。临床上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淤滞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近代常以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1]、慢性盆腔炎[2]等属于虚寒淤阻者。笔者几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妇科疾病颇为得心应手,现举案四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闭经(继发性闭经)

患者女,24岁,素体弱,月经每月一行量少色淡。近7个月来经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不佳。病人自诉半年来,感体倦乏力,手足掌心烦热,唇干口燥,心悸失眠,纳差。诊察见皮肤不润,光泽差。舌淡红,脉细涩。证属:冲任虚寒,淤血阻滞之候,法当益气行血,温经散寒,调理冲任。方用温经汤加黄芪30g,5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温服。药后精神食欲转佳,掌心烦热,唇干口燥减轻,效不更方,续服上方7剂后,月经来潮,经量正常,色鲜红无血块。继服5剂以善后,随访半年月经正常。

1.2痛经(原发性膜性痛经)

患者女,27岁,水泥厂工人,于2004年12月7日初诊,患者15岁月经初潮,每于经前经期少腹胀痛,时有针刺样感觉,疼痛时下腹坠胀,向外阴、肛门处放射。每次月经来潮量少,色紫红,有小血块,行而不畅,周期正常。经期时身倦乏力,心烦欲呕。结婚4年未曾受孕,曾在某妇幼医院检查,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并不孕证”。屡投镇痛剂、雌激素等西药疗效不理想。察其面色萎黄、性情抑郁、不苟言笑、脉弦涩。舌淡红,舌边有淤点。证属冲任虚损气血淤滞,淤阻胞宫。治当活血化淤,行气止痛,调摄冲任。方用温经汤去麦冬加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5g、香附9g。7剂,每于月经前7天开始服用。药后来诊经行疼痛明显减轻,经量增多,色泽鲜红,无血块。后仍用温经汤原方加香附9g、益母草15g,连服3个月经周期,其月经量、色均正常。于2005年9月受孕,次年5月添一健康女婴。

1.3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患者女,44岁,于2003年2月就诊,患者阴道流血已2年,时多时少,时有小块出,经色时黯,时淡红,少腹坠胀,流血多则胀减少则如故。常伴头晕、心悸、乏力、不寐、纳呆,二便如常。察其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冲任不固,气血郁滞。治当固摄冲任,行滞化淤,安冲止血。方用温经汤加黄芪30g、海蛸15g、茜草炭15g、藕节100g,5剂,水煎服。药后出血减少,诸证减轻,效不更方,继服10剂血全止,诸证消失,恢复健康。

1.4症瘕(慢性盆腔炎)

患者女,30岁,工人,于2005年9月9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第一胎足月产后半月开始发热,下腹痛。某医院妇产科诊为盆腔炎而收入院,经一周抗菌素治疗好转出院。其后经常感觉双侧下腹部及腰骶部隐痛,坠胀不适,常在月经前后或过去及性交后加剧。带下量多其色或白或黄,质或清或稠,月经紊乱,周期延长,病程半年之久,时感腰腹冷痛。查体:形体适中,面色萎黄,舌苔暗,舌边有淤点,苔白微腻,脉细涩。妇检:宫颈充血,分泌物多呈白色,子宫后位活动不良,双附件有炎性病变,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中医认为本病因产后摄生不慎,邪毒内侵,引起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盆腔炎性病变。邪毒客于胞宫,冲任受损,淤血留滞,形成症瘕。治以攻补兼施,消症散结。用温经汤去阿胶加莪术9g、三棱9g、蒲公英30g、红花15g、败酱草30g、边服47剂而愈。

2 体 会

温经汤方药组成:吴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麦门冬。临证加减:①若寒邪较重、少腹冷痛甚者,去麦冬、丹皮,加小茴、艾叶,以加强温经散寒之功效。②若气滞甚者,可加佛手、香橼皮、香附、乌药等疏肝理气。③若腰痛甚者,可加杜仲、续断、淮牛膝、桑寄生等以补肾壮腰。

在《金匮方歌括·卷六·妇方杂病方》中,陈元犀剖析温经汤方甚是明了:“方中当归、川芎、芍药、阿胶,肝药也;丹皮、桂枝,心药也;吴茱萸肝药亦胃药也;半夏胃药亦冲药也;麦门冬、甘草胃药也;人参补五脏,生姜利诸气也。病在经血,以血生于心,藏于肝也。冲为血海也,胃属阳明,厥阴,冲脉丽之也。然细译方意,以阳明为主,用吴茱萸驱阳明中土之寒,即以麦门冬滋阳明中土之燥,一寒一热,不使偶偏,所以谓之温也。用半夏、生姜者,以姜能祛秽而胃气安,半夏能降逆而胃气顺也。其余皆相辅而成温之之用,绝无逐淤之品故过期不来者能通之,月来过多者能止之,少腹寒而不受胎者能治之,统治带下三十六病,其神妙不可言矣。”

上述病例,虽不是同病,但证同病机同治疗法则亦同,体现了中医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上述四种病病机均属冲任虚寒,淤血凝滞所致的诉虚实挟杂之证,纯补纯消均非所宜故当养血祛淤二法并用。血属阴类,且有寒邪凝滞,法又当温散,正如《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故仲景主温经散寒,养血祛淤之法。

总之,运用本方,以冲任虚寒,淤血阻滞为其要点,不必拘于更年期妇女,亦不拘于下血数十日不止的患者。若腹满有块,纯属实证淤血的病证,则非本方所宜。

[1]陈家新.温经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6例[J].陕西中医,2004,25(5):411-412.

[2]张国辉,聂忠苹.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7):464-465.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2.009

R222

A

1673-1409(2012)02-R017-02

2011-11-29

祝长洲(1953-),男,湖北武汉人,主治中医师,主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温经汤麦门冬盆腔炎
温经汤加味对EM肾虚血瘀证大鼠局部微环境MMP-9、TNF-α、Collagen Ⅰ、Collagen Ⅲ的影响及其意义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温经汤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概况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麦门冬药材中水分的含量*
孙光荣胸痹汤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温经汤应用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