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2012-03-31 05:57付海荣谭家华李小山李春雷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重庆40412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机能实验教学实验

付海荣,谭家华,李小山,李春雷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重庆 404120)

浅谈我校机能实验学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付海荣,谭家华,李小山,李春雷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医学系,重庆 404120)

医学实验课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至关重要。在前人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现状及改革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探索出更加科学实用的机能实验学教学模式。

医学机能实验;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医学机能实验学是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基础与临床的密切结合为指导,从整体观出发,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它既避免了实验内容的重复、资源的浪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验教学改革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可见机能实验室是高等医学院校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1]。机能实验室建设已成为基础医学迫在眉睫的改革内容,以便更好的优化教学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并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 机能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当代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新的学科不断涌现,学科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新的理论和技术不断诞生,社会对医药卫生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21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2]。机能实验学打破了学科的界限,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知识相互融合,将正常的生理活动、异常的病理模型、药物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实验,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活跃了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在巩固和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了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机能实验室的建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此外,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如以前教学工作大多以各教研室为单位,各管一方,致使部分内容重复和不必要的教学资源浪费;有些实验方法陈旧,不能紧密联系临床实际;大多数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缺乏学科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融合与渗透,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理解,也不利于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所以建立一个标准的机能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2 我校机能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设备,改善实验条件

机能实验大多为综合性实验,步骤复杂,对实验设备的要求也较高,以前一些陈旧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实验的需求。如恒温水浴箱,以前的恒温水浴箱需要人工调节温度,精确度和稳定性都较差。现代的电子恒温水浴箱,操作简单,精确度和稳定性都很好,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还有如在失血性休克实验中微循环的观察,以前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利于教师的示教讲解也不利于学生观察整体图像及动态效果。BI-2000A微循环观测实验系统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放大系统,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清晰的图像,方便学生操作,在监视生理信号变化的同时,观测微循环的动态变化。还可以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动态图像分析、形态分析、静态图像处理分析等多项操作,可以满足教学科研的双重需求。此外由于学生数量较多,虽然是小班教学,但在示教时还会出现学生不便观察和学习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视频,或用BL_420V生物机能实验同步演示系统把示教内容呈现在屏幕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且可以同屏展示生物体和生理信号同步变化过程。

2.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机能实验是综合性很强的实验,而且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应该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在师资和经费水平较高、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在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之外可以开设探索性实验;在一般的学校应当以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为主,以探索性实验为补充。如把机能实验常用仪器使用、常用实验动物相关的知识、常用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等作为基础实验;把以前“三理”的实验进行合理的融合作为综合实验,如:生理学的尿生理实验,病理生理学的肾衰实验和药理的利尿药实验合并为尿生成—肾衰—利尿药实验。同类型者还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血压的生理调节、心功能—心衰—强心药物实验、微循环—休克—抗休克药物实验等;探索性实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现有的知识,通过资料查询自行设计实验并写出论文。这样的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锻炼了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现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二十一世纪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此外,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改革。PBL教学法非常适合机能实验学的教学。通过预习—提问—讨论—总结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不但锻炼了表达能力,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

2.3改进实验形式

在常规的实验课之外,设置专门的开放实验室:实验室开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创新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做不同的实验,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实验中,从实验器具的洗涤、试剂的配制、实验的操作与观察等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分析,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相互讨论或上网查询或请教老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工作的能力及初步科研的能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及锲而不舍、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虚拟实验的开设:虚拟实验室系统可以模拟许多机能学实验,是机能实验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在这里,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知识进行预习、熟悉和强化,极大程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一些操作较复杂,技能要求高,一般很难完成的实验,虚拟实验起到示范作用,增加了实验的成功率,又可避免学生出现因为操作失误或时间不够不能完成实验所带来的遗憾。如有时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实验兔子死了,下面的实验无法进行,重新做时间又不够,除了和其它组共同继续完成实验外还可以选择虚拟实验。此外,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很多高校在经费、场地、器材、时间等方面的矛盾和压力[3]。

3 我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尚需解决的问题

医学机能实验学教学改革有着它自身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在具体实施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3.1课程整合以后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问题

机能实验学虽然整合了“三理”课程的实验内容,但理论知识还是分开上的,由各个教研室独立完成,而且实验内容大多为综合性实验,同时涉及生理、药理和病理生理三大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经常会遇到实验内容与理论学习不同步的现象。如果学生课前没有好好预习,不能很好的将三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实验就很难开展,更别说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了,根本起不到实验课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与临床知识关系密切,学生没有学过专业课程也没有接触临床,即使按要求完成了实验,也不能系统地、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3.2机能实验的管理模式问题

在很多高校的实验改革过程中,虽然机能实验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存在,但由于是个纯实验的课程,所以没有专门的带教老师,教学工作常常是根据实验内容的侧重学科不同而由相应的教研室安排完成,而且多数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由于经验匮乏、操作技能不够娴熟、理论知识相对局限等都会影响到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实验教师的不稳定性,一方面不利于教学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上难以做到规范统一,常常出现对于同一种操作,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说法,如移液管的正确操作、解剖家兔过程中的一些操作技术等;再者,实验教师的不断更换,老师很难掌握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不能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也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不断地适应新老师,大大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教与学不能很好的配合必然影响学习效果。

3.3课时较少与实验内容较多的矛盾

因为机能实验大多是综合性实验,还有设计实验,每次实验内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很难在2~3个学时内完成,常常遇到的现象是下课铃响了,可很多同学实验还没做完,既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也不能完成实验报告,而且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同一个机能实验在由3门课教师的教学计划中都存在,但实验带教并不是三人同时进行,故存在学科间课时难以核算问题。如神经体液因素和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综合实验均出现上述问题。

此外,还存在实验教师工作量加大的问题。因为机能实验具有综合性创新性的特点,所以对实验教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管理协调等各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需要他们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都要掌握。因为当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测的现象或结果,实验教师要能合理解释。如在用BL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做兔减压神经放电及药物对放电的影响实验时,常常出现异常波形或看不到预期的波形,实验老师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使最终不能做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对现有的结果要能分析出原因。再有,因为是小班教学,同一个实验要重复上很多次,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超负荷工作必然会影响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机能实验学是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机能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基地,机能实验学改革是适应现代基础医学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现在机能实验教学改革已有了很大进展,但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还需要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找出一条更适合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更好的实现资源共享、更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张琦.浅谈高职高专医学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1):43-44.

[2]傅小达,林忠文,韦红华,等.建设高职高专“三类别、四模块”医学机能实验学课程体系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67-68.

[3]王冬梅,田余祥.医学院校机能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M].实验室科学,2009 (3):46-48.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2.027

R3;G642.0

A

1673-1409(2012)02-R051-03

2011-11-28

付海荣(1979-),女,四川三台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生物化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机能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人体机能增强计划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再论机能的刑法解释方法论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