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2-03-31 13:03季星澎朱永康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季星澎,朱永康

(1.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210029)

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解剖关系改变、麻醉、炎症、卧床、禁食、术后镇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引起肠神经系统及胃肠激素调节紊乱,不同程度抑制了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腹痛、肛门不排气不排便等症状,临床上称术后肠梗(postoperative ileus,POI)或术后肠麻痹[1-6]。近20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围绕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开展了较多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在合理的使用中医治疗方法、促进术后恢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内治法

季晖等[7]以小承气汤加减术后口服,发现治疗组术后48 h内肛门排气或排便者及腹胀腹痛消失者明显多于对照组。霍冬梅[8]将80例腹腔手术后的患者,分为单用西药组与西药联合大承气汤组,发现联合组的肠鸣音恢复和肛门排气时间、有效率均高于单用西药组。孙君军等[9]按入院顺序和原发病种类等,将302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茵陈小承气汤灌胃+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至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高金城等[10]将42例腹腔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术后承气颗粒治疗组22例与西医治疗对照组20例,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体温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下降明显、体温趋于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应用较多的是四磨汤类,邓殿杰等[11]将235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术后12 h开始口服或经胃管注入四磨汤口服液20 mL,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比2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平均提前约20 h。

2 外治法

2.1 中药灌肠 王振文等[12]观察莱菔承气汤术后灌肠对胃肠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将66例患者,分为腹腔感染、非感染2组,每组随机分为应用莱菔承气汤术后灌肠的中药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观测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一氧化氮(NO)、胃动素(MOT)变化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排便时间,应用动脉血气指标及肺功能仪测肺功能。结果显示中药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提前,术后中药组TNF、CRP、NO水平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MOT水平高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表明莱菔承气汤术后灌肠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肺损害。林元邦等[13]观察宽肠理气汤对术后灌肠对胃肠功能及对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表达影响,将40例患者分为胃肠手术组、肝胆手术组,每组随机分为灌肠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5 d 观测Ghrelin、EGG主频(DF)、正常慢波百分比(N%)变化以及排气排便时间。结果显示各组术后DF和N%均较术前下降,但中药组较对照组恢复快,并且第5天时更接近正常值。术后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肝胆组比胃肠组恢复快。申爱荣等[14]发现大黄通腑合剂滴注灌肠亦能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2.2 中药敷脐 王萍[15]用香敷贴(麝香1 g)外贴神阙穴,治疗术后二便不通,效果较好。刘敏等[16]对80例腹部手术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五磨脐贴(木香10 g,枳壳10 g,乌药10 g,槟榔10 g,沉香5 g,研粉)外敷神阙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结果显示:五磨脐贴治疗组的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宋春辉等[17]对90例腹部术后病人采取随机对照实验,治疗组予中药敷脐外敷,48 h后进行评价观察(肠蠕动恢复时间,自然排气时间,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和体征,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证明该治疗有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治肠源性感染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尤龙等[18]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和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通过190例术后患者的研究,显示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3 针灸疗法 司呈泉等[19]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针刺足三里,得气后同变频电针,2次/d,每次30 min;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平均为(36.7±2.3)h,对照组平均为(51.3±3.6)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肛门排气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平均14.5 h。刘延英等[20]采用指针护理方法,该方法根据针灸学原理,施术者运用拇指或食中指并成剑指或小鱼际与掌根,对选定穴位进行规则的点、按、揉、压、掐、捏、挤等指法,使其穴位产生热、麻、胀、酸、痛等效应,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提前10~14 h。罗三娇等[21]观察腹部手术后持续镇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艾灸神厥穴,能显著缩短肛门排气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丁宇等[22]将患者分为募一合配穴组(取穴:梁门、天枢、归来、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取梁门、天枢、归来)及俞一合配穴组(取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取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进行针刺治疗,结果2种配穴方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3 其他疗法

刘礼秀等[23]用人参玫瑰花茶口腔定时喷雾治疗腹部外科术后患者,比较恶心、呕吐等体征、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表明该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且能提高患者防止围手术期并发证的能力。陆勇等[24]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合并采用超声药物导入仪和胃肠宁贴片(主要成分为复方大承气汤浓缩提取物),每4 h监测1次患者肠鸣音恢复情况和肛门是否排气、排便。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纳差、恶心呕吐的发生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余建芬等[25]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于术后6 h给予中药足浴及足底按摩,能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而且缩短了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抗生素使用时间。

4 讨论

腹部术后较早恢复胃肠功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证的发生,中医药在这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有效加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这些研究极大的丰富了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资料。但笔者发现,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术后予以中医药治疗,或外治或内治。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本身原因,一部分患者早期其实不适于内服中药或外用中药。既然POI是不可避免的,是否可以应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术前预防性应用中医药治疗,将丰富中医在围手术期术前的研究。

[1]袁凯涛,石汉平.术后肠梗阻(肠麻痹)的病因与预防[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10,4(6):53-56.

[2]Smout A,Akkermans L.Postsurgical gastric emptying disorders[J].Motility,1990,11:15-19.

[3]刘峰,高士杰.大黄治疗休克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1):24.

[4]陈孝平,石应康,段德生.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08.

[5]李泽平,王运生.加减四磨汤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4):316.

[6]Zeinali F,Stulberg JJ,Delaney CP.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ileus[J].Can J Surg,2009,52(2):153-157.

[7]季晖,冯立新,田海鹰,等.小承气汤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研究,2002,15(1):37-38.

[8]霍冬梅,李晓燕.中西医结合促进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190.

[9]孙君军,戚世芳,刘伟峰.促进老年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06,27(1):58-59.

[10]高金城,刘洪玲,尚淑梅.术后承气颗粒对腹腔手术后阴虚血瘀证及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05,25(1):33-34.

[11]邓殿杰,刘艳.四磨汤对促进开腹手术后肠道蠕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08,5(5):69.

[12]王振文,尤胜义.莱菔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7(3):218-220.

[13]林元邦,刘恒,王欢,等.腹部术后宽肠理气汤灌肠对Ghrelin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3):211-213.

[14]申爱荣,董俊平,毛节云.大黄通腑合剂滴注灌肠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0,25(20):45-46.

[15]王萍.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二便不通的中医敷脐疗法[J].美中医学,2005,2(2):81.

[16]刘敏,查保国,王智勇.五磨脐贴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9):95-98.

[17]宋春辉,李桂,崔树星,等.中药敷脐疗法对经腹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5-6.

[18]尤龙,李皓.脐疗对术后胃肠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J].泰山卫生,2009,33(1):1-3.

[19]司呈泉,宿广峰,许振国.针刺足三里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7,13(6):547-549.

[20]刘延英,张玉华,李华君,等.指针护理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12-13.

[21]罗三娇,尹菊兰.艾灸神厥穴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6):40.

[22]丁宇,李焱,张艳君,等.两种配穴法针灸治疗手术后肠麻痹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2):177.

[23]刘礼秀,刘绍安,张志丽,等.参花茶口腔喷雾促进外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观察[J].现在护理,2001,7(4):25-26.

[24]陆勇,张跃营,黎豪,等.超声中药导入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0,42(10):43-44.

[25]余建芬,卢惠珍,汤月萍.中药足浴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体温恢复的疗效探讨[J].现代护理,2006,12(10):961-962.

猜你喜欢
鸣音胃肠功能排气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