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因病机论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

2012-03-31 13:03张丽萍陈光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穴位

张丽萍,陈光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1)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哮鸣,呼气延长,严重者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该病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和适当的调护,随年龄的增长,多数病儿可缓解,部分儿童哮喘在青春发育期可完全消失;但如治疗不当,长时间反复发作,会影响肺的功能,易造成喘息持续,难以缓解,而成为终身痼疾。因此,在哮喘缓解期对患儿进行积极治疗,以减轻和减少哮喘的发作成为哮喘治疗的关键[1],而中医对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有整体的调节优势,现从病因病机角度阐述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中医治法。

1 病因病机

1.1 风邪为患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易受邪侵,“风为百病之长”,风邪入侵,首先犯肺,易致肺失调和,宣降失职,肺气上逆,触引伏痰而发病[2]。

1.2 痰饮伏肺 历代医家认为,痰饮伏肺是哮喘发作的病理环节,痰饮贯穿小儿哮喘发病的始终[3]。“痰”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为肺脾肾三脏所司: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若肺气虚,则治节无权,水津失于输布,凝液为痰;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运化失司,湿聚为痰;肾气虚衰,不能蒸化水液,使水湿上泛为痰。

1.3 痰瘀互结 “伏痰”是哮喘体质的核心,而“瘀”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瘀”是哮喘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也是哮喘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4]。洪广祥[5]认为久病易耗损肺气,肺为相傅之官,主气,朝百脉,能助血行,肺气虚衰,鼓动无力,心脉不畅,瘀血内留;血瘀日久,新血不生,肺失所养,其气更虚,进一步加重血瘀留滞;瘀血内停,阻滞气机,影响津液正常输布,以致津液停积成痰,痰瘀互结,遂成哮喘之宿根。

1.4 肺常不足 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邪易犯肺,致肺失宣降,引动伏痰,痰气交阻于气道,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机升降不利,以致呼吸困难、气息喘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哮喘[6]。

1.5 脾常不足 脾虚是哮喘发病病机的关键[7],脾虚为哮喘之“宿根”[8]。脾主运化水湿,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日久变生为痰;气血生化不足,气机不利,气滞血停,则瘀血内生,“痰、瘀”成为哮喘发作之“标”;又脾为后天之本,居中央以溉四脏,上可培土生金以生肺气,下则后天养先天以益肾气,脾虚则上无以生肺气,下无以益肾气,从而构成哮喘发作之“本”。

1.6 肾常虚 肾阳不足或相对不足是小儿哮喘的基本病机,小儿哮喘的本脏在于肾[9]。小儿“肾常虚”,肺之呼吸尚需肾的纳气作用来协调,肾纳气功能不足,则肺气不降,气不归根,阴阳不相顺接,气喘易反复发作;再者肾阳虚衰,气化不利,肺脾失于温养,布津不利,酿生伏痰,成为宿根。

2 小儿哮喘缓解期的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2.1.1 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防治小儿哮喘是临床最为普及之法,历代医家选方用药或从“风、痰、瘀”着手,或从“肺、脾、肾”论治,各有侧重,取得显著效果。

白凌军等[10]用补肺固表消风化痰方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30例,并与西药普米克气雾剂吸入及口服顺尔宁对照组30例比较,经研究证实:试验组治疗半年内临床控制显效率较西药对照组高,试验组小儿再发哮喘的病程天数明显缩短,优于对照组。刘嘉君[11]应用补肾健脾方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使哮喘复发率显著降低,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2.1.2 中药膏方 膏方又名膏剂,是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8种剂型之一,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各人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临床治疗小儿哮喘之中药膏方多从肺脾肾三脏不足着手。

原丹等[12]用固本蠲哮膏(白术、淫羊藿、胡颓叶、翻白草、鼠曲草、党参、生黄芪、女贞子、制黄精、淮山药、赤芍、竹茹、姜半夏、紫苏子、白芍、大红枣、冰糖组成)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30例,其总有效率为86.7%,结果:固本蠲哮膏能明显改善患儿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朱永琴等[13]以健脾益肺为主自制冬令扶正膏(太子参、茯苓、炒白术、姜半夏、生甘草、陈皮、防风、砂仁、生黄芪、当归、淮山药、红枣、石菖蒲、陈阿胶等组成)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防治,观察发现冬令扶正膏能减轻哮喘发作程度,减少发作次数,明显改善自汗、盗汗、倦怠乏力、纳差、便溏症状,增加脾胃运化功能,改善患儿体质。

2.2 外治法 由于小儿服药困难,加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得疗效确切,易于被患儿接受的中医外治疗法日益受到重视,临床用于小儿哮喘缓解期者以穴位敷贴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为著,另以拔罐、刮痧、穴位注射、耳穴压豆等疗法为主者。

2.2.1 穴位敷贴法 穴位敷贴是在中医“治未病”“春夏养阳”理论指导下,配合现代医学“经皮给药系统”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气血旺盛,腠理开泄,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取辛温宣肺,散寒化痰之品贴敷于相应穴位之上,使药力更易直达脏腑,以达激发正气,扶正祛邪目的的治疗方法[14]。因其简便易行,费用低等特点,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临床应用广泛。

马喜凤等[15]用咳喘贴(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等研末,加蜂蜜调制)贴敷于肺俞(双)、心俞(双)、膈俞、膻中共7个穴位,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41例,其总有效率为82.9%,结果:咳喘贴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程度。李建保等[16]取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按一定比例研磨成小儿防哮敷贴粉,用新鲜大蒜榨汁加蒸馏水调制成糊状,敷贴患儿大椎、肺俞、膏肓穴,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118例,结果:患儿哮喘发作次数、程度,控制用药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少或减轻,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2 针灸疗法 黄传萍[17]采用药物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50例,取大椎、肺俞、膏肓俞、膻中、脾俞和肾俞,选用中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丁香和肉桂共研成细末。6个月后,患儿治疗前后哮喘症状及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

2.2.3 推拿疗法 罗玫等[18]以健脾益肺、补肾固本为施护原则,推拿治疗缓解期小儿哮喘51例,以推、揉、捏为主要手法,补脾、肺、肾经,按揉定喘穴,揉脾俞、肺俞及肾俞穴,部分患儿选捏脊法为主,结果:2年复发率为27.2%(P<0.05),提示推拿法对降低哮喘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效果。

2.2.4 其他疗法 杨现新等[19]以刮痧为主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38例,结果:该疗法能使临床症状消失,呼吸正常,喘息、睡眠明显改善。董锡华等[20]运用耳穴压豆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取肾、脾、肺、胃、内分泌等穴,取得良好效果。拔罐防治哮喘临床多选大椎穴,大椎穴乃督脉穴,督脉为阳脉之海,统摄周身之阳气,大椎穴拔火罐取其温补肾阳之功,临床防治哮喘取得良好效果[26]。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防治小儿哮喘或从内治,或从外治,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小儿哮喘防治临床研究存在几大特点:1)以内治法为多,外治法为少;2)内外合治者多,单一方法者少;3)外治之法,如穴位注射、针刺疗法等,应用于哮喘发作期者多,缓解期者少;4)近年来新发现的哮喘防治之法,如热敏灸等,应用于小儿哮喘防治临床鲜有报道。为此,小儿哮喘缓解期应用中医外治之法,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汪受传,俞景茂.中医儿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3-166.

[2]王和清,曹颂昭.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经验[J].河北中医,2011,23(4):16.

[3]张岩,赵坤.赵坤教授从痰治疗小儿哮喘的经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2):37.

[4]韩新民,李江全,任现志.活血通腑法是治疗哮喘发作期的重要法则[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5):304-305.

[5]洪广祥.哮证治疗之我见[J].中医杂志,1988,29(3):7-9.

[6]王文革.汪受传辨治小儿哮喘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4):82.

[7]李宗伟.调理脾胃治疗小儿哮喘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1,26(7):1456-1457.

[8]裘生梁,徐俪颖,鲁建峰.论脾虚为支气管哮喘之宿根[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971-1972.

[9]李雪莹,梁鸿富.刍议温肾法治疗小儿哮喘[J].光明中医,2009,24(1):7-9.

[10]白凌军,李伟洪.补肺固表消风化痰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7):27-28.

[11]刘嘉君.补肾健脾方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3):380-381.

[12]原丹,萧诏玮,黄秋云,等.固本蠲哮膏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30例干预作用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1,23(7):164-165.

[13]朱永琴,李岚.冬令扶正膏对哮喘缓解期患儿抗复发治疗的疗效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6-878.

[14]向楠,翟华强.春夏养阳指导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治疗[J].中医杂志,2005,46(增刊):287-288.

[15]马喜凤,张士卿,吴丽萍.冬病夏治咳喘贴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4):75-76.

[16]李建保,田金娜,刘小凡.小儿防哮敷贴粉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缓解期患儿11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3):24-25.

[17]黄传萍.药物灸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50例[J].吉林中医药,2007,27(3):37-38.

[18]罗玫,周彦,邹映珍.推拿对降低小儿哮喘复发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4,19(7):36-37.

[19]杨现新,芦霞,刘燕,等.刮痧为主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3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2):22.

[20]董锡华,刘素兰.耳穴压豆法治疗儿童哮喘50例[J].山西护理杂志,1995,9(6):263-264.

[21]黄艳,邰浩清.拔罐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7):16.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穴位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