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修炼内功

2012-04-02 09:37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梅晴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用书内功桥梁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梅晴

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修炼内功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梅晴

武侠世界中有一种东西叫“内功”,这种内功很神奇。很多大师在危急关头将毕生内力传给弟子,凭着深厚的内功助其打败劲敌,奠定胜局。精彩出色的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依仗内功的修炼,只有内功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将教师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出来。

那么,要想阅读教学出成绩,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需要修炼的内功有哪些呢?

首先,应该修炼安宁宽容的心态。

我们都会有一种感觉,当自己心神不宁的时候,文字只可进入视野,无法进入大脑,一篇文章看了数遍,都没有办法把握其核心。这是一种交流障碍,这种障碍缘起于心境。心境平和安宁,往往能帮助我们迅速进入文章的表达情境,走近作者的心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可是我们有的人太急于求成,反而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失去了冷静平和的心态,只求速度,不求精度。其实慢一点又何妨?语文本来就是一门慢的学科。没有认真的查证可能连字都会认错,没有细细的品味咀嚼,怎能感受语言的魅力?没有慢慢阅读的过程,作者的思想脉络如何能把握准确?没有精推细敲,怎能写出好文章?没有哪一个细节是可以忽略的,语文不是快餐,就得慢慢行进在过程中。这种行进,注定需要安宁的心态。在入定入静中与文章的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只有安宁,才可能对孩子宽容。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飞跃的,它需要教师帮助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和书籍,在平时紧张学习之余,静下心来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有起伏,对问题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而当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他们的回答与标答不一致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在文化多元、个性解放的信息化时代,只要孩子的回答有理有据,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而不能以牺牲孩子个性的代价来追逐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坐下来,静下心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切磋,以包容、理解的心态保护孩子求异的思维或开放的思想,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教师必须要修炼的内功。

修炼安宁宽容的心态,不仅是为孩子,也为我们自己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

再者,必须修炼解读文本的能力。

有了安宁宽容的心态,我们才能开始修炼解读文本的能力。

日常教学中,太多的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用书,长此以往,“用进废退”,教师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自然就退化了。要知道我们所教的孩子坐在考场上是不可能查看所谓解读文本的辅助书籍的,因此要培养他们独立面对文本的能力,我们就必须先具备这样的能力。

独立阅读文本能让教师不断接受挑战。教师用书只是参与我们阅读过程的第三方,第一方和第二方还是教师和文本。在直接与作品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直接嗅到文字的芳香,可以直接聆听思想的声音。字斟句酌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不是每一个部分我们都能读懂,不是每一句话我们都能理解,不是每一条脉络我们都能顺利把握,不是每一种主题我们都能归纳,不是每一种观点我们都能接受……但在苦苦思索的过程中,我们和作者的心灵会越来越近,这时候再与教师用书接触,我们才会发现自己思维中的漏洞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曾经有这样一道考题:

与下面语段的空缺处衔接恰当的一项是(C)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A、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B、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D、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这是传统篇目《苏州园林》中的一段话,考查的是语句间的逻辑关系。看似简单的一道题却考倒了很多学生,也考倒了一部分教师。为什么呢?依赖教师用书太久,研读教材太少。

推敲字句是阅读的基本功,由句及段,由段及篇,这是正常的阅读过程。与其等到考完了再感叹,还不如平时就带领学生走在精读细研的过程中,这样,我们的解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才会逐步提升。

独立阅读文本能让教师和孩子一起走在过程中。教师是学习的先行者,我们走在过程中才会发现孩子的阅读过程有哪些需要,这样才能设身处地去为孩子着想。只有明确了孩子的需要,教师才会有效地安排学习进程,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孩子最需要的东西——解读文本的方法和能力。有一次优质课评比中,有位选手上的是《丑小鸭》。这位老师在开课伊始就说:“早自习我们已读过这篇文章,现在两分钟内浏览课文,说说这篇童话的主题思想。”经过了一堂课的“热烈讨论”,最后对此文主题的解读是:不论你的先天条件有多差,只要后天努力你一定能成功。这堂课上得群情激奋,可惜主题的解读错位了,也没有唤起孩子的共鸣。丑小鸭的先天条件是天鹅,它最终会成为天鹅的。只是这个发现的过程很艰难,他不是小鸭、不是猫咪、不是大雁……是因为它就是天鹅,哪怕他降生在鸭群里也不会妨碍它成为天鹅,这不是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真正难以做到的是找到真实的自己!这对于今天课业重担下个性难于发展的孩子们来说是多么有意义的话题。但这堂评比课却因为盲从于固有的观念,盲目地人云亦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了一件无用功。如果老师好好读读文本,认真考虑过学生需要什么,是不会出现这样的笑话的,所以说老师解读文本的能力多么重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了那么多年书,她的教案却总是在更新。因为她知道每一次新的教学,由于所处的时代和面对的学生都在变化,他们的需要也在相应地变化,因此,与他们交流的方式也得做相应的改变,才能适应学生需要。走在过程中,才能从需要的角度去提升能力。

独立阅读文本能让教师不断有新的发现。喜欢阅读的老师一定读过毕淑敏的《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阅读状态的更新带来阅读效果的更新,应该说这篇文章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不然为什么一部《红楼梦》从十几岁读到六十多岁,都会不断地有新发现呢?每篇文章的价值在不同的时代就会有不同的改变,在不同的心境下阅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因为有了独立的阅读和思考在先,我们与教师用书的交流中,也许还会发现教师用书的局限性。

《变色龙》是一篇传统课文。初读文本时,我们都会被其中的精彩情节吸引,会被奥楚蔑洛夫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可是当我们为了将课文讲清楚将故事情节拆分之后去研究“有几次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的时候,小说就读得寡然无味了。教师用书上用了那么多年都是同一种解读方式,不能不说是它的局限与不足。《项链》作为传统篇目,教师用书对其主题的归纳,对人物形象的定位也基本是固定的。可是这个时代的孩子有可能对奥楚蔑洛夫有新的认识,对马蒂尔德的优点有新的认识,作为老师我们能拒绝他们不同以往的解读吗?教师的作用便是通过阅读的过程让文本撞击孩子的心灵,从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这是深层阅读必须达到的境界。我们的新发现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新视野,孩子的新发现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新视听,于是,在交流中,深度阅读的任务就不知不知觉地被师生共同完成了。

解读文本能力的增强,除了在课内的教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外,还有利于我们帮助学生选择值得品读的课外文本。我们不必让学生做铺天盖地的阅读练习,只需在良莠不齐的教辅书籍中选精品,节省学生的时间,帮助他们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找到阅读的乐趣,收到最好的效果。如果能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廖林

猜你喜欢
用书内功桥梁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吃书与用书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吃书与用书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练好内功”;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武器
用书装饰心灵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绝世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