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工子女 实现教育公平
——学校价值取向及人文精神的实践与探究

2012-04-02 09:37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梁碧汉
成才 2012年4期
关键词:江汉区新华公平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梁碧汉

关注民工子女 实现教育公平
——学校价值取向及人文精神的实践与探究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梁碧汉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以前是一所与小区配套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江汉区北部城乡结合部,多年来学校发展比较缓慢,曾经是江汉区最薄弱的学校。2003年,中小学剥离后,市区两级政府、两级教育局斥资1000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整体改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成为武汉市首批初中标准化建设合格学校。学校以此为契机,乘标准化建设东风,走内涵发展道路,以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人文精神为指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拼搏奋进,自强不息,把一所生源差、师资弱、人心散、质量低的江汉区薄弱学校,一跃建成为江汉区的优质初中。

一、确立公平教育的办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先决条件。新华下路中学2005年被江汉区人民政府指定为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在现有1200多名学生中,70%是流动的花朵。如何让这些孩子真正享受到“同城待遇”,宏观上说是各级地方政府的责任,微观上说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让农民工子女接受与城里孩子同等教育,是教育公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把公平教育作为办学基点,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确立了“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需求。“尊重学生人格”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中,真正意义上的把学生看作有生命的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情感,尊重他们的需求,绝不是把他们当着随意支配、任意驱使的机器。

学校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孩子,而孩子之间(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之间、城里孩子之间、农村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关注个体差异”就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展个性特长,强调学生个性的自我实现,从而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对人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人类要跟上时代变化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调整、发展和改变自己,只有通过不断地调整、发展和改变,才有可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平衡。“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是学校一切活动都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调整、发展和改变的能力,为其适应将来社会的要求打下良好的基础。

遵循这一理念,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最大限度地为人的发展可能转变为现实提供充分的条件。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其他各项工作中,自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不断开启人的发展动力,深入挖掘人的发展潜力,设法激活人的发展活力。树立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使每个学生都有最大收获”的全体教育观;树立了“重人格健全,重个性发展,重潜能外化,重情感体验,重思维创新”的新型教学观;树立了“平等对话,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教学相长”的现代学生观。

二、营造公平教育的人文氛围

教育的底色是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所谓善政不如善教,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斯道觉斯民”。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局面。“有教无类”,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形成的教育价值取向,应当而且必须得到传承和发扬。学校教育的公平与否,是检验学校能否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试金石。作为江汉区人民政府指定为接受农民工子女的新华下路中学,有责任、有义务在实施公平教育方面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学校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的高度来认识,努力营造公平教育的人文氛围。

针对城里孩子瞧不起农村孩子的情况,学校大力张扬农民工子女自理能力强、吃苦耐劳、珍视亲情友情的优点,开展“同在蓝天下,携手共成长”的校园手拉手活动,让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结对子,交朋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针对农村孩子城市生活常识不足的实际,学校开展了“文明安全过马路,交通常识记心中”的专项教育活动,请交通警察来校作专题报告,并人手一册免费赠送“城市生活常识读本”。针对农村孩子行为习惯大多起点不高的实际情况,学校自编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七字歌”:按时上学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上下楼梯靠右走,不推不挤不声高。上课姿势坐端正,认真听讲勤思考。课间活动要记住,不喊不叫不疯闹。两操做到快齐静,动作到位不取巧。垃圾倒进保洁桶,果皮纸屑不乱抛。不要随意乱吐痰,卫生习惯养成好。脏话粗话不出口,团结友爱讲礼貌。人人争做好学生,个个行为呱呱叫。并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勤走访,多沟通,对孩子们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良好的人文氛围大大增强了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心,孩子们很快就融入了城市生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逐步形成,“穿有样,站有相,行依规,做得当”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三、彰显公平教育的个性特色

教育专家周洪宇认为,教育公平的要义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它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就学校教育而言,教育机会公平,通俗地说就是人人都能平等上学;教育过程公平指的是学生从入学就读到毕业升造过程中,关注差异,一视同仁;教育质量公平是指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均衡配置,合理安排。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新华下路中学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对农民工子女实施“六个同等对待”:一是“编班同等对待”——城里孩子与农村孩子混合编班;二是“学籍同等对待”——一籍到底,全程跟踪;三是“收费同等对待”——实行一费制,执行两免一补;四是“评先同等对待”——消除偏见,唯优是评;五是“奖励同等对待”——对双优生奖学金同额发放;六是“评价同等对待”——纳入“新三好”评价体系,客观公正评价。为使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不断进步。近几年,98%以上的农民工子女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学校继续学习深造,胡莹等20名同学作为推荐生,保送到武汉市第一高级中学,其中邓中等多名同学考入全国重点大学。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初中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区教育局又斥巨资为学校添置了17000余册图书,建立了图书电子化管理系统,按部颁2006标准配备了理化生等5个实验室的仪器及其他装备,新建了一个54台学生用机规模的微机室,为操场铺设了广场砖,新建了动静结合、绿色环保的假山喷泉和蕴含学校发展内涵、美观气派的校园雕塑。校园环境建设,体现了绿化、美化、人文化的特点,增添了环境育人的功能。一进校门,宽阔的林荫道和绿篱带映入眼帘,一片生机扑面而来;左右两边天然绿茵足球场、红色塑胶跑道与果绿色塑胶篮球场相互映衬,使人仿佛进入色泽明丽的童话世界;教学楼东西楼梯一楼半左右两侧刻有伟人周恩来“镜铭”的仪表镜,时刻告诫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努力争做文明学生;教学楼走廊悬挂的诗词条幅,使学生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光辉灿烂,从而激发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带来了学校的长足发展。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江汉区教育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奖,连续五年被区教育局考评为一级绩效单位。

学校的办学效益,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国家陶行知研究学会的专家,国家总督学、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国务院妇儿工委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宋秀岩,湖北省人大副主任刘友凡,武汉市原市委书记杨松,先后来新华下路中学调研指导工作,对学校公平教育的举措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长江日报》在专题报道中称新华下路中学是“农民工子女成长的乐园”。

新华下路中学奇迹般的发展,为“关注民工子女,实现教育公平”开创了成功的范例。“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大小莫不载”(《管子·形势解》),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需要公平,教育需要公平。有理由相信,建立在人文精神基础上的公平教育,“有教无类”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一定会给新华下路中学带来更新更大的发展,新华下路中学明天会更美好,新华下路中学明天会更辉煌!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江汉区新华公平
踔厉奋进续写新华章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志存高远 苍翠挺拔
武汉市江汉区万松园路小学让绿意点亮生命
乱发脾气的小熊
公平比较
用创新的激情抒写养老事业的新篇章——记前进中的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
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湖北省养老事业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