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初审采用量化指标的思考*

2012-04-02 13:44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责任编辑学报稿件

王 健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湖南长沙410081)

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对投稿进行快速而有效地初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编辑初审是指对论文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审查[1]。形式审查包括:(1)文体审查,审查来稿是否符合本刊的宗旨、报道范围,格式是否合乎要求。(2)政治和法律审查,审查来稿是否存在政治导向问题,版权问题和保密性等问题。内容审查包括:(1)创新性审查,审查来稿是否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初步判断稿件中的创新点。(2)真实性审查,通过对稿件中数据、时间等进行推理,审查是否符合逻辑,结论是否符合统计学常识[2]。(3)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清晰。由此可见,编辑初审是对来稿的第一次把关,初审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期刊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交叉学科和学术新领域飞速发展,学术论文成倍产出。这些都对学术期刊编辑的初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判断来稿质量,并做出相应处理,成为每个初审编辑必须面对的课题。王秀玲等提出采用初审量化指标来衡量稿件[3],该量化指标体系由作者指标、学科指标和引用指标等3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构成。诚然,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多数优秀论文的共性,使用量化指标进行初审,相对客观且可操作性强,但若将这些指标作为选稿的唯一标准就值得商榷了。

一 作者指标的误区

文献[3]提出的作者指标包括学历、职称、已发表论文数等,这是基于经验假设和概率论。事实上,并非高学历、高职称作者的论文质量就一定高;同样,低学历、低职称作者不一定就写不出好文章。据笔者了解,有些博士生、尤其是硕士生实际撰写的论文为了求得在高档次学术刊物上发表,不得不将导师的名字挂在第一位,导致署名不端[4]。这种情况目前在人文科学期刊上较为明显;科技期刊由于采用通讯作者制度,导师往往不是第一作者,但编辑部对通讯作者也有学历、职称等方面的偏见。可以说,由于一些编辑部以简单的作者指标来决定初审意见,这种对低职称、低学历作者的歧视[5],是引发署名不端的一大诱因。

二 学科指标的误区

文献[3]提出的学科指标包括学科分类、基金课题级别、相关学科论文数3个二级指标,其中“基金课题级别”这一指标值得商榷。刘雪立等研究发现[6],基金论文比与期刊实际影响力并无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标注有基金支持的论文并不一定是优秀论文。何况,有很多基金课题成果并非是该基金课题的主要或核心成果,而虚假标注基金号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7]。

因此,编辑初审不应只盯着基金课题,还是要看稿件本身的实际质量,不能轻易否定那些具有创新性的非基金论文。

三 引用指标的误区

文献[3]提出的引用指标包括引文新颖程度、引文数量和语种3个二级指标。不可否认,引文新颖程度是论文新颖性的一种间接体现,但并不意味着引文新颖的论文一定是质量上乘的论文。如某论文对早期的世界性难题做出了解答,并没有近期的引文来引证,如果使用量化指标肯定通不过,但该论文的学术质量和价值谁也无法否认。

“引文数量”指标更难以反映论文的质量。有些论文的引文只是相关内容的简单罗列,并无实际的学术佐证价值,有些博士论文或硕士论文中这样的引文可以列出上百条。

“引文语种”指标也只抓住了论文的表象,将之作为衡量论文质量的指标容易走入误区。诚然,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尤其是英语国家研究水平高的专业领域的论文,一般都引用英文文献。但编辑部也应警惕批量转引英文文献的情况。有些作者并未获得一手英文文献,而依据其他论文的英文引文进行转引,其引文质量能否代表论文质量就不得而知了。

四 提高论文初审效率的方法

俗语说“熟能生巧”,编辑对学科的了解加深了,编辑的职业基本功扎实了,论文初审效率自然可以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强对学科的了解?夯实编辑的职业基本功?笔者认为,应设立分栏责任编辑,倡导编辑学者化,运用选择性注意策略,提高初审效率。

1.设立分栏责任编辑

俗语说“隔行如隔山”,虽然科学有相通交叉之处,但随着学科深度的不断拓展,各学科之间的跨度越来越大。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新成果,“万金油”式的一个编辑统揽一期的传统模式不再有优势。分栏责任编辑从专业的角度对该学科的投稿进行初审,能较准确及时地筛选出优秀稿件进入专家审稿阶段,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套用初审量化指标。分栏责任编辑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熟悉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可练就沙里淘金的“火眼金睛”,发现问题稿件(如文笔粗糙、结构散乱、条理不清等)中的创新点[8]。如果问题稿件在分栏责任编辑的指导下不断完善改进并最终得以发表,其作者在此过程中学习到论文写作规范和技巧,将受益无穷。

2.倡导编辑学者化

易图强认为:“编辑的知识结构必须杂中有专”,“编辑必须力争成为学者型专家,其意义在于:有利于自己策划、鉴别、加工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选题或稿件;有利于自己与作者平等对话;……。”[9]笔者认为,设立分栏责任编辑是促进编辑学者化的基础,编辑学者化将更好地提升分栏责任编辑的素质,提高稿件初审、外审、退修、校对等各环节的编辑质量。因此,各编辑部应采取切实举措,倡导、鼓励编辑学者化。

3.运用选择性注意策略

选择性注意是指人们在面临两种以上的刺激输入时,选择其中一种信息并对之作出反应,而对其他的信息不进行加工[10]。编辑面对初审稿件时,各种信息涌入眼帘。笔者认为,运用选择性注意策略,将注意重点放在稿件内容(如选题新颖性、论证充分性、数据合理性、结论可靠性等)上,而不纠结于稿件形式上的各种量化指标,可以加快初审速度,准确评价稿件质量,从而提高初审效率。

总之,学术论文的初审不能舍本逐末,只注意论文的各种量化指标,而忽略论文本身的质量。论文初审的质量最终取决于初审编辑的学科知识底蕴和编辑职业修养。加强编辑技能训练,多总结,多实践,可有效提高初审的效率。

[1]何洪英,李家林,朱 丹,等.论科技学术期刊论文的编辑初审[J].编辑学报,2007,19(1):17-19.

[2]邱 芬,曾令霞,国 荣.统计学审查在医学论文审稿中的必要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74-576.

[3]王秀玲,胡志平.科技期刊论文编辑初审的量化指标体系[J].编辑学报,2010,22(3):200-201.

[4]谢 燕,钱俊龙,潘小伦,等.从防范学术不端论文中提升编辑职业素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22-524.

[5]金 伟.编辑初审时对稿件非质量信息的歧视现象[J].编辑学报,2008,20(6):496-497.

[6]刘雪立,方红玲,周志新,等.科技期刊反向评价指标——零被引论文率及其与其他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25-528.

[7]李艳红.医学论文编辑中容易忽视的时间细节[J].编辑学报,2010,22(3):218-220.

[8]吴 坚.分栏责任编辑对提高体育院校学报学术质量的作用[J].编辑学报,2012,24(3):258-260.

[9]易图强.编辑的素质与智慧沉思录[J].编辑学报,2010,22(3):281-282.

[10]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责任编辑学报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致敬学报40年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English Abstracts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