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龄化时代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

2012-04-02 14:11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人图书馆

汤 辉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哈尔滨150018)

根据2011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预计到204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全国总人口的31%。”[1]根据这一数据可以推测,在未来的图书馆读者群中,60岁以上的老年读者将逐渐增多。图书馆不仅具有为社会提供各种信息的职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是其职能之一。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是图书馆发挥其职能的一个方面,而且对于我国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如何为老年读者提供符合他们自身特点并能充分满足老年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务,将是图书馆未来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

1 老龄化对图书馆服务的挑战

1.1 老年人的特点及其精神文化需求

老年人最大的特点是行动不便、思维变慢、智力水平下降。此外,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孤寂感。“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披露,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空巢和城市空巢家庭已达到48.9%。”[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家庭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空巢家庭对于老年人的孤寂心理影响巨大。此外,人际圈子收缩也是老人产生孤寂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独有的特征赋予他们不同于其他年龄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事信息的获取。老年人虽然脱离了工作岗位,但是为了避免和社会脱节,他们更关心时事。关注有关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政策,这也是他们与别人进行交流的主要信息之一。

(2)科学养生知识的获取。老年人由于几十年的工作生活,其身体素质都已经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所以老年人更注重自身的保健,关于如何科学养生的知识是他们共同的文化知识需求。

(3)兴趣爱好方面知识的获取。对于兴趣爱好方面知识的需求也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之一。很多老年人由于年轻时工作生活等条件的限制,自己兴趣爱好受到了压抑。退休后由于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他们中很多人会重新拾取自己的兴趣爱好。此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退休之后继续从事其以前的研究和工作,专业知识也是其文化需求的一部分。

(4)幼儿教育培养知识的获取。由于现在的老人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加之“隔代亲”的传统,使老年人更愿意在退休后把自己精力投放在第三代的培养和教育上,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需求也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5)文化娱乐的需要。老年人有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他们需要文娱活动来丰富文化生活。特别是那些单独生活的老人们,他们缺少含饴弄孙的乐趣,更需要通过参加文娱活动来填补孤寂的晚年生活。

1.2 老龄化趋势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1)服务观念转变的挑战。目前很多图书馆服务人员习惯把老年读者看作是特殊读者。在老龄化持续加剧的情况下,老年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的常客。“如果再考虑到老年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图书馆娱乐、休闲功能逐渐强化的趋势等因素,无疑老年读者将成为图书馆用户的主流。”[3]这要求图书馆要转变现在的服务观念来为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2)图书馆事业建设经费短缺的挑战。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人均GDP3000美元的转型期,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图书馆事业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以为老年人服务的主体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为例,“2008年我国内地人均购书经费是0.794元,不足8毛钱;此外,在购书经费的投入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各地投入也很不均衡,上海的人均购书经费达到7.612元,而河南只有 0.158 元。”[4]2008 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是0.501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馆藏应以每人1.5-2.5册为标准。从我国情况看,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面对老龄化持续加剧、老年读者持续增长的形势,开展具有老年人特色的服务将使图书馆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3)图书馆数量的挑战。图书馆少导致图书馆间距离较远,有些老人要跑很远的路才能到图书馆。根据国际上对图书馆建设的要求,步行15至20分钟就能到达一个图书馆,这是国际上基本认同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覆盖标准。可是在中国,大多数地方图书馆建设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在老龄化趋势下,增加图书馆数量、扩大图书馆的覆盖密度成为未来图书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2 老龄化趋势下图书馆服务理念变革

怎样满足老年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受到图书馆学界和图书馆工作者的关注。为提供适合老年读者自身特点的服务,在保持现有图书馆服务的基础上,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和变革:

2.1 转变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老年读者将逐渐成为图书馆的读者主流。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员要转变服务观念,把老年读者看作图书馆的正常读者,不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为老年读者服务要和气、耐心,要以能够为老年读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为荣。给予老年读者充分的尊重,对于他们的询问要耐心细致地回答。图书馆有责任培养馆员全心全意为老年读者服务的意识。另一方面,图书馆员要牢记图书馆的使命,积极地发掘潜在的老年读者。要把那些对图书馆感兴趣但又没有成为读者的老年人,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宣传转变为图书馆的读者。

2.2 服务方式方法的转变

图书馆的很多服务方式在设计之初就是基于非老年读者的。在老龄化时代,图书馆服务方式方法的转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更为人性化的服务。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看一本书让他们爬几层楼是很困难的。有电梯的图书馆应配置轮椅通道,以保障老年人无障碍通过。无电梯的图书馆应尽量把老年人感兴趣的馆藏安排在低层。此外,为老年读者配备一些专门的设备,如:暖瓶、老花镜等。对于那些身体条件不好、渴望读书的老年读者,图书馆可以通过电话或者网上预约借书和还书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此外,针对老年人阅读仔细和速度慢的特点,在图书的借阅和归还方面可以对老年人有个弹性周期。图书馆还可以和一些别的机构进行合作,不定期地为老年读者举办相关讲座。比如可以和医院联合开展养生方面的知识讲座,可以和一些教育机构合作开展如何进行子孙教育方面的知识讲座等。

(2)开展相关培训交流活动。很多老年人有自己的兴趣和专长,他们很多人愿意与别人分享和交流。由于老年人的活动范围较小,影响到他们技能的交流和文化生活的丰富。图书馆作为丰富老百姓文化生活的地方,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培训和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而且可以让图书馆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

(3)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图书馆有丰富文化生活的使命,针对中国即将迎来老年社会的形势,图书馆发掘和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文娱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可以针对老年人的怀旧情结,开辟一个小的电影播放室播放一些老电影来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2.3 加强与其他组织和社团的合作

大部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经费不足,但这不应成为为老年人服务的障碍。与有关老年人组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例如:图书馆可以与中国老年基金会等组织进行协调联合,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使两个组织的功能都得到发挥。

2.4 扩大图书馆覆盖范围

我国的图书馆数量少,覆盖面积小,这将严重影响老龄化时代图书馆提供服务的质量。针对这个问题,图书馆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的措施缓解:首先可以在政府大力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请求政府在图书馆建设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倾斜;其次,通过与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合作开发建设社区图书室(馆)的形式来增加图书馆的数量和密度,扩大图书馆的覆盖范围。

[1]陈 思.“积极老龄化”与公共图书馆[J].图书馆论坛,2004,(3):27-29.

[2]李 晖.浅谈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态势与图书馆的应对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9):105-106.

[3]姜书萍.公共图书馆如何应对老龄化的挑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2):79.

[4] http://www.chinanews.com/cul/news/2009/12-02/1995919.shtml 2011-11-15.

[5]季维俭.老龄化社会与公共图书馆的新使命[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7,(2).

[6]李 菲,颜秀飞.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新使命[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54-55.

[7]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2011-11-15.

猜你喜欢
老龄化老年人图书馆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图书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