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翃词作的冷色调简析

2012-04-02 14:53王文娟孙英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冷色调故国遗民

王文娟,孙英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王翃(1603—1653年),字介人,浙江嘉兴人,顺治六年进士。王翃自幼家贫,自少失学,然而他对于诗词的创作,颇有先天的灵气,《清史列传》中《王翃传》记载其“弱冠偶览元人词曲,欣然会意,曰‘无难’,据案学之,竟合调,遂工词”[1]42。在创作方面:时人皆随竟陵派,然王翃“慨然以起衰自任,独尚唐音”[1]42,后来遭世事变迁,心怀亡国之痛,“多感愤叹咤之作”[1]42。多与其他诗人唱和,流风所及,有梅里诗派之称。晚年尝访从弟王庭于岭南,“翃诣之次赣州被盗,诗集杂著皆没于水,抵广州终夜拥被记忆,十不存一。复摭拾记闻,作诗二百余首;比归,又为鼠啮”[1]42。后卒于京口(今江苏镇江)。

王翃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操行高洁的遗民作家。明亡后,他拒绝与清官府来往。在清朝政府中任职的故人前来拜访,他也拒而不见。他怀念故国的遗民情愫在词作中除了用意象曲折表达之外,也有不少是直接表露的。而这种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与现实的不对称,使作家心中产生了哀怨和凄怆的情愫,在词中多以冷色调的景物、意象和感情来表现。

一、王翃词中的冷色调

王翃存词共二百余首,其中涉及冷色调情感的词作就有近半之数。这种冷色调的情感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词作中有很多冷色调的意象;第二,词作题材多为离别词、羁旅词、感怀词。

王翃词中的意象涉及植物的多为草、叶、花、树等,其作品中这些名词之前多有修饰之语,如草为荒草,花为寒花、落花,叶为黄叶、落叶,树为枯树。王翃词中的草多描写一种衰败荒芜的景象,或者借草以喻作者的愁思,如“草满愁来处”(《前调·鸳》),“荒草寒花各自深”(《醉乡春·小雨》),“衰草无穷”(《琵琶仙·旅叹》),再如直接写衰草:“能消得、清秋几夜,蔓黄零露。”(《瑞龙吟·衰草》)落叶原本就给人一种萧条肃杀的感觉,作者在词作中对落叶黄叶的描写也多是这种表达,以抒发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情,如“年年黄叶,西风道上,薄暮吹他急”(《风中叶·旅况》)。《凄凉犯·落叶声》中描写作者最先听到落叶之声以表达时节之萧森,凄楚孤苦之景跃然纸上。花的意象本来是阳光明媚的,但王翃词作中描写的花多为落花、寒花,“暖”与“寒”形成强烈的对比,也使词人凄冷、孤寂的感情更加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描写中有直接写花为残花、落花的,如“树树残花多着露”(《前调·晓起》),“泣尽琴心,花落雨飞,清怨难写”(《石州慢·秋夜经旧游处》),也有赋予荷、梅等物象以凄冷的感情色彩的,如《夜合花·败荷挽词》即用整首词写衰败的荷花,描写了一片狼藉的颓败场景,“无情有恨”点明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所在。王翃词中也描写了枯树,如“枯树湾头寄宿”(《前调·送客曹江》),人为客居之人,树是干枯之树,给人一种不胜悲凉之感。

王翃词中涉及的动物鸟类居多。他所写的鸟,名字之前也多有一些形容词,如哀鹃,孤莺,乱莺,离鸿,哀雁,寒鸦,单鸳,别鹤等。对这些鸟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苦和悲凉。用鸟之哀情表达人之哀情,形象生动,如“孤莺啼雨,春去落花难数”(《数落花·闺怨》),“惊鸿乍飞,曲半遗声”(《夏初临·春闺》),“惨孤鸿、孀妻向影,闻独行,酸子还悲”(《前调·瓜州大观楼远眺》),“凄恻不成归,早寒鸦啼也”(《石州慢·秋夜经旧游处》),“今来恨、秋声飘别鹤,霜影下孤鸿”(《前调·淮阴书遇》),“空边风雁哀相应,声与客怀相并”(《醉高歌·南湖秋宿》)。

王翃作品中对自然风物的描写也较多,有日、月、风、雨、烟等,对这些物象他也多描写为冷色调。日为将落之日,如“疏林残日落,应悲此际,别情尤苦”(《玉漏迟·别情》),“夕阳恰照空园,乱莺啼倦红条冷”(《前调·落花》)。月多为凉月,如“凉月纤如眉不画”(《蝶恋花·舟集》)。风有秋风、西风和凄风,如“一切虫声,尽在秋风里”(《醉落魄·初夜》),“征帆虽挂且迟开,西风为我吹他破”(《踏莎行·别怨》),“烟孑隋堤,风凄灞岸,惯与秋争瘦”(《前调·衰柳》)。雨为寂寥之雨,如“一雨寂寥中,几日清明又”(《前调·客怀》)。烟为愁烟,如“南路愁烟织”(《丹凤吟·雪晴登金山》)。

从词作题材来看,王翃词中有很多离别词、羁旅词和感怀词。这种题材本身就蕴含着悲戚或感伤的情愫,作者更是把自身客居异乡的遭遇与对故国的怀念融入其中,情感刻画得刻骨铭心。

离别词中有友人送自己的,有送友人的,也有观离别之词。如“长空渺无际,雁去天苍然。曹娥江上送客,风满一帆先”(《前调·送客曹江》),“远水千里,情人一个。孤舟送别成愁坐。无多几点泪痕添,长江今日寒潮大”(《踏莎行·别怨》),“只人唱彻凝妆久。未别罗巾泪先有。马声更促长眉斗。莫怨临岐骤。去去初难分手”(《梁州令叠韵·观别者》)。

羁旅词多写自己客居他乡或是在旅途中的感受。如《前调·客书》这首词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客居他乡身单影只的孤寂,以及对故乡故国的深情怀想:“淡月微生初晕,昏黄犹在,且映孤眠。素被香篝,尘迹冷注残烟。暗愁来、同居楼上,清梦好、或到人边。漫迁延。他乡留滞,独自年年。情牵。云荒南国,可怜妆镜,时见潸然。迢递吴宫,草花芜没断肠天。夜惟空、灯如有影,秋霜落、虫已无言。思烦煎。心今灰烬,不似从前。”《风中叶·旅况》中“舟南马北。笑万里,托浮萍踪迹。征衫屡被愁霖湿”也写出了作者旅居他乡的孤苦愁绪。

感怀词多写登高望远引发的一些对故国已逝和客居他乡的感触。《丹凤吟·雪晴登金山》“南路愁烟织,知故乡何处,一水疑接”[2]110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深切怀思。《浪淘沙漫·登秦望山》中作者先描写“树里楼台十万,飞惊檐甃相接。更花萼、低城明粉堞。带空影、镜水澄澈”[2]115,等“凭高一览”看到开阔美好的景致,后又笔锋一转“想旧国衣冠竟灰冷”,表现了作者看到壮美河山也依然对故国念念不忘。《前调·瓜州大观楼远眺》更是由景起继而写到远在故乡无依无靠的妻儿老小,然后环顾当下写自己孤身飘零、难回故土的感慨和怨愤。

二、王翃词出现冷色调的主要原因

王翃的词作多为冷色调,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值得探究的。

首先要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说起。王翃是明末的遗民作家,我们把他定位在遗民作家群体中,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在于它与整个社会的关系是不协调的。清军入关以后实行高压政策:顺应者招抚,反逆者剿杀。这种不良的政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存环境,遗民群体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顺者生,逆者亡。除了政治环境给他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压力以外,战乱频仍、饥荒连年、盗贼横行的社会环境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状态。在政治压力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遗民的不同选择也自然地给他们分出了类别。

遗民的生存环境决定其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生活状态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他们的不同选择,明遗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致力于恢复旧国山河,并为此而献身者;家居不仕者;隐居度日者;皈依佛门者。”[3]王翃应该属于第三类隐居度日者。他遭遇世事变故之后即“游山阴与陈洪绶友善,所居室如斗大,抱膝苦吟”,后又“访从弟王庭于岭南”。他操行高洁,具有高尚的爱国思想,并以近乎执拗的心态心怀着故国故园,对于那些仕于新朝的故友,他概拒不相见。孤高的心绪和他爱国的感情都表现在他的词作中。他有一部分词作是直抒胸臆的,如“他乡留滞,独自年年”、“故国吴山,他乡楚水,远绪何繇起”等语句,使人们可以清晰地体察到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此外,作者还借一些感怀词寄托对故国的孤忠之情。怀念故国而不得使作家孤独悲凉的心绪无法排遣,同时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的不如意也使作者郁闷难消。所以作者选择很多具有冷色调的物象和感伤的题材来表达感情上的孤寂和对故国的怀思。

三、王翃在词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王翃的词作在现代很少为人所知,然而他的词作在整个清词史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是在梅里开创风气的首要人物,而且他的词作为浙西词派的形成营造了一定的氛围。吴衡照在《莲子居词话》中盛推“王介人为梅里风雅之倡,尤工于词……积三千余篇”。严迪昌先生也认为“王氏不仅行辈高于朱彝尊,而且较浙派先驱曹溶还年长”[4]34。由此可知王翃为浙西词派的形成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与他同时期的陈子龙对王翃的词更是“击节称赏”。王翃的词作与“云间”词派风格却并非完全相同,他的词托意寄兴、意蕴深远、独具风格,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王翃善工于词,作品丰富,对浙西词派的影响深远,而且他的词作中对冷色调的运用,不仅深刻地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也由此表现了一个遗民作家的高尚情操,他的作品代表了整个明代遗民群体的心声,具有时代性。而且王翃的词作“从一个侧面为今天认识清初词风的嬗变提供了实例”[4]34,因此“有必要给予王翃在词史上一席地”[4]34。

[参考文献]

[1]清史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28.

[2]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3]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4]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冷色调故国遗民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纳兰词冷色调意象探微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莫高窟第61窟甬道为元代西夏遗民营建说
高句丽灭亡后遗民的叛乱及唐与新罗关系
蒙元时期金遗民研究——以金遗民的地域特性为中心
冷色调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故国(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