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导师制: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然选择

2012-04-08 19:01
关键词:毕业论文导师制选题

房 敏

(德州学院 历史系,山东 德州 253023)

科研导师制: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然选择

房 敏

(德州学院 历史系,山东 德州 253023)

科研导师制以学生为本,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的教育模式。综观当前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而科研导师制就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然选择。

科研导师制;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也成为检验高校教育教学任务落实情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改善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科研导师制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成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必然选择。

一 科研导师制的基本理念

1.科研导师制的含义。

导师制是指在本科生教育过程中,在坚持辅导员制的基础上,聘请校内优秀的专业教师或思政干部,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10-20名学生在思想道德、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科研导师制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之一。所谓科研导师制就是以科研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培养与提高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一项制度。

2.科研导师制的特点。

(1)以学生为本,师生积极互动。科研导师制的推行,主要的目的是要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从师生关系的确立、师生合作科研,到对科研结果的监督反馈,不仅要注意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在课题的选择上,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是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导师引导学生进行开展相关的调研,深入剖析现象,总结调研结果。在整个过程中,师生通过经常沟通进行意见的交流,这样,导师可以为学生把握正确的方向,学生可以在自己负责的课题领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2)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主旨,目标明确。高校是科研活动的集散地,科研活动形式多样,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学术会议、读书活动;教师个人或集体承担的各种科研项目,都给本科生提供了培养科研意识的良好的机会。科研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合理地参与这些科研活动,通过对学生下达适度的科研任务,指导与督促学生落实完成,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科研导师职责明确在学生的科研指导方面,可以与辅导员、班主任形成各有分工、教育互补的合理的高校人才培养局面,较好地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效果。

(3)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科研导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双方平时的交流与沟通基本上是围绕此课题展开的。从课题的选择、材料的收集整理、课题思路的确定,到最后以各种形式呈现课题结论,这期间都需要在活动实践中进行,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科研导师要想引导学生深入课题进行研究,产生独到的见解,富有创新性,实用性,就必须加强实践环节。

(4)导师指导的全程性。科研导师与指导学生关系的确立,虽然一般是在高年级,以大三确立科研导师为多见,但导师和本科生之间导学活动也一般至少有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导师可以有组织地、较为系统地对本科生实施科研教育,也可以在较长时间的导学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科研兴趣,实施因材施教。

二 科研导师制在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运用的必要性

1.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

(1)选题不适当。本科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是以选题为起始点的,选择一个有研究价值、范围合理的题目就会保证论文写作的事倍功半。但是,现实中学生选题不当表现有:一是选题范围或大或小,有的选题太大,不是一篇本科论文能够涵盖的,导致论文流于形式,不能深入,也有的选题太小,没有展开研究的空间,论文写作受限;二是选题或者太陈旧,或者太热门。太陈旧的题目学术界已经研究得很系统、很规范,与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如果再去研究,没有实际意义;太热门的问题,跟社会虽然紧密衔接,研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但是一般争议也很多,话题很敏感,学生在分析这类问题时,往往会表象化。三是选题从众化,没有创新性。很多学生问题意识淡薄,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题目,出现选题雷同,导致选题缺乏创新性。

(2)资料收集不充分。现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文献资料的收集过于形式化,大多同学没有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电子图书期刊资料,不会使用文献检索工具,很多是通过百度或者搜狗等常用检索工具搜出几篇文章,就敷衍了事,一次文献或者是二次文献的溯源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这就造成文献资料范围狭窄、观点陈旧等诸多问题。有些学科贴近社会现实,要求的是与时俱进,该学科的相关文献资料的半衰期就短,老化速度快,所以对这样的学科,在收集资料时如果不能查找最近的数据或者学术期刊,就会造成重复研究。另外,学生论文中引用期刊的层次偏低,相近学科成果的借鉴较少。文献资料收集不够充分,使学生对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进展程度认识不足,不能准确把握选题已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论文缺乏新意。

(3)论文结构不合理。在笔者近年的论文指导过程中发现,文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部分学生缺乏对论文题目的整体把握,不是经过精心考虑之后先把论文主体框架搭建出来之后再填充内容,而往往是看到跟题目有关的内容就往一块拼凑,不管到底有多大的关联,结果导致学生成交上来的论文初稿问题百出,尤其是结构安排不合理这一问题很明显。重点不突出、层次不分明、段落间逻辑混乱、观点与材料脱节,这说明学生组织材料和逻辑表达能力相当薄弱。

(4)论文格式不规范。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种见证,同时也作为对大学学习期间学习情况的一种汇报,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严谨性,应当遵守基本的学术规范。但是目前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这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参考文献不规范,格式不统一,摘要和关键词很随意、没有代表性,不能反映论文的主体等等。这些不仅仅反映出学生态度方面的问题,也反映出毕业生的科研意识和总结归纳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2.科研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具有优势。

(1)科研导师制的推行,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

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的是学生的科研潜能的高低,所以要保质地完成论文,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意识。而科研意识的培养,正是在高校本科生中推行科研导师制的目的所在。我们科研导师制的推行主要是针对大二以上学生,这部分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对所学专业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却还不是很明确,迫切希望能有一位老师来指导。这个时候,我们通过遴选科研导师,将教师的研究方向告知学生,由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选择,最终学生确定跟随的老师,老师也明确所指导的学生。导师可以推荐、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安排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生就自己在平时学习或者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感兴趣的问题和老师展开讨论,并且对那些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师生可以共同研究,形成学术成果,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研的乐趣。学校可以通过科研成果的评比、技能大赛等方式激发科研的热情,从而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使本科生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

(2)科研导师制的推行,使学生提前接触科研课题,可以保证毕业论文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我们大多高校是把毕业论文的写作放在大四上半年进行的,但是大四上半学期正和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冲突,所以很多学生为了准备考研、考公务员,而不把精力放在毕业论文上。大多是到大四下半学期最后几个月的时候匆忙进行,这样,很难保证选题的科学性和适当性,论文写作的质量也大大折扣。实行科研导师制,将科研导师制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和老师在经历第一学年的接触后,可以在第三学年甚至第二学年,有意识地将毕业论文选题提上议事日程。学生在确定选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来定,也可以就学生平时关注的问题为研究题目,这样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实践,由于有充裕的时间保证,课题选题就能够经过多次的反馈,最终保证选题范围的适当性,选题的专业性与创新性,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都有显著的提高。前期科研工作的进行,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会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后期的论文写作积累大量的知识基础。有些学生直接将科研课题深入研究转化成毕业论文,这样经过较长时间研究形成的论文应该可以达到本科生论文的较高层次。

(3)平时科研论文的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能力基础。

科研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会为学生安排一定的科研任务,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导师初期在引导师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从事简单的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工作,学生在将资料收集的结果呈献给导师后,会暴露出一定的问题,经过导师指点,学生对之进行改正,然后再去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再交给老师指导,发现偏差,再纠正,如此循环,最后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中,学生不仅可以积累文献知识,也可以对学术论文的学术规范具备感性认识。毕业论文中的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学术规范等问题也就有了保证。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现在本科毕业论文选题重复、缺乏创新、结构混乱、逻辑不清、没有深度等问题,都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有着紧密联系。但问题意识需要长期的培养、训练才能形成。科研导师制强调师生互动,既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来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书面批示和日常谈话等方法潜移默化地将自己的问题意识传递给学生。这样学生就逐渐形成问题意识、获得创新思维,从而为毕业论文写作作了必要的能力准备。

(4)科研导师制的推行,可以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环节的管理。

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整体质量令人堪忧,不仅有学生写作能力的欠缺、师生沟通不畅、时间紧迫等原因,对毕业论文的管理不适当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其中,既有对学生的管理,也不乏对教师的管理。就对学生的管理而言,因为指导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有限,大多老师上完课就走了,和学生的交流甚少,而老师对学生科研能力的了解又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大多数毕业论文是在老师还没有对学生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完成的,自然使毕业论文质量难以保证。而实行科研导师制,在毕业论文写作正式着手之前,导师已经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的论文比较有针对性,提高了指导效率。对老师的管理,就是端正老师的指导态度,提高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热情,将导师的指导业绩纳入考核范围,与年度津贴、岗位聘任、职称晋级相挂钩,这样促使导师对学生认真指导、加强监督,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 科研导师制的运行

科研导师制的运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其效果的发挥。

1.机构设置。学校制定科研导师制的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机构,具体的科研导师制规定应当包含:领导机构、运行办法、职责划分、权利义务、奖惩考核等方面的内容;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部门,学生管理也涉及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因此,科研导师制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合理、运行机制是否顺畅,也成为科研导师制有效运行和良性发展的重要保证。

2.导师遴选。指导教师的选择是科研导师制推行的基础,是毕业论文高质量完成的前提保证。所以在遴选指导教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称职的科研导师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科研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度的责任感等多种能力与品质。学校主管机构必须对教师学历、职称、教学与科研的经验和业绩等进行综合考察,选拔出优秀合格的教师担任导师。

3.学生配备。科研导师制的推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的科研意识没有被全面、充分激发,师生比失调的情况下,强硬的推行全员科研导师制效果往往不好。因为一年级学生刚接触新专业,尚处于基础课程学习阶段,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便于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科研导师制主要是在高年级进行,最早是在大二上学期开展。选拔那些专业成绩优秀、学有余力且对科研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辅导的学生,具体辅导的人数和辅导时间应该灵活处理。

4.开始指导。师生关系确定之后,导师要结合学生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读书的兴趣所在,或者围绕导师的研究课题,为学生制定辅导计划,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原则给学生安排适当的科研任务。比如,初期导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写出研究综述,师生可以规定每周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次数,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网络交流进行补充,师生间交流必须常态化。后期随着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日益浓厚,科研能力的日益增强,导师要适当地分配有挑战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科研的过程中,导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注意全程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

5.严肃考核。要保证科研的实效性,必须加强考核,包括对导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对导师的考核,管理机构要定期进行,完善考核机制,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一些不能量化的指标也要做到行为化,即用一些可以考核的行为表现来衡量,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终奖金、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科学、适用的考核标准有利于导师制的良性运转,学校应当慎重确立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考核应当公平、民主、全面反映出导师工作的质量。对学生的考核也要有一套严格的考察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比如每位学生根据课题进程定期对科研工作进行书面总结,在指导期结束后,应写出全面总结,书面材料上交导师委员会。同时每个课题组必须以学术论文形式反映科研成果。对不能正常参加课题组科研及学术活动的学生,规定相应的处罚办法,做到奖惩严明。

6.跟进激励。科研导师制的推行,需要导师和学生的双向参与,那么要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在考核之后跟进激励。有关领导机构必须划拨专门经费用以科研计划的实施,以及对成绩突出人员进行物质奖励。对考核优秀或合格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对导师可在工作量、年终奖金、职称晋升、评优等方面等加以鼓励。

[1]符水龙.导师制对本科生培养的作用和意义[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2]郑理平.论科研导师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6).

[3]田春生.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ClassNo.:G642.477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TutorSystemforScienceResearchisanInevitable
ChoiceforImprovingtheQualityofDissertation

Fang Min

Tutor system for scienc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students-centered idea , and it is a teaching pattern to guide students to carry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to obtain stro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ability.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ssertation writing , the paper thinks that it is urgent for u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s and the tutor system for science research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rais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utor system for science research;undergraduate;dissertation

房敏,讲师,德州学院历史系。

1672-6758(2012)07-0028-3

G642.477

A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导师制选题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高等院校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和写作的问题透视与思考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