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国际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12-04-08 19:01孟祥坤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孟祥坤

(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1201)

浅议国际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孟祥坤

(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1201)

国际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信息传播中非主流和不健康的内容所占比例还比较大,传统道德以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挑战。面对新课题,要建设有吸引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坚持疏导原则引导大学生走健康的网络之路,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际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

一 国际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国际互联网几乎综合了图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国际互联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重要阵地。国际互联网是一个全球大型综合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它能有效地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通信系统融为一体,使之形成大容量、高速度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这一新兴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其它传播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即具有及时、海量、交互、快速、便捷、低廉等特点。可以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奠定国际互联网主流文化的优势地位。

其次,国际互联网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和功能。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于受场地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其覆盖面受到很大限制。国际互联网的形成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狭小的学校教育,引入了广泛的社会空间,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阔天地。国际互联网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功能更加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经常在网上搜索、浏览、分析来自不同方面的观点和看法,主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再次,国际互联网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互联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更丰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如讲课、听讲座、读书会、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开会、谈心等,效率明显偏低。国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先进、更加便捷且富有生动性和感染力的现代化手段,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即时性、直观性、便捷性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个人空间、网上视频公开课、网络聊天室、论坛、同学录、博客、微博、QQ群、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加大挖掘和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手段有效性的力度,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二 国际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国际互联网迅速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正面临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与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课题。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源方面的挑战。当前,网络信息传播中非主流和不健康的内容所占比例还比较大,这类信息的传播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一方面,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实际支配了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在网络社会中占有明显优势。目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就世界范围而言,宣传西方价值观的内容占了很大比重,建设国际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已成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不健康、不道德的垃圾内容日益增多。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隐蔽性和开放性,很难做到严格的审查。这就给一些道德败坏和心怀不轨之徒大开方便之门。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垃圾信息混淆在其它有效信息里,渗透在网络信息传播过程的各个角落。

二是传统道德受到挑战。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一个生存空间。以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全方位的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社会,正在动摇着传统社会道德的基础。在国际互联网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中,道德法律规范相对缺失,大学生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人生体验和内心信念来约束自己,而不像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人们的内心信念共同维系。这对大学生建立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传统道德规范形成强烈的冲击,使道德规范约束力减弱,甚至引发道德行为方面的种种失范行为。

三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挑战。在国际互联网上,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瞬间获取全世界的信息,人们的许多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它极大的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可能使极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产生技术崇拜,从而淡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国际互联网带给人们奇妙多变的虚拟空间,具有虚拟性、易逝性、数字化特征。因而很多大学生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其中,对很多校园社团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在网络上得到满足的同时,一部分大学生开始由对国际互联网的依赖发展到对现实生活的厌倦与冷漠,导致了一些心理上的障碍甚至疾病的出现。由于网络具有负面效应,特别是网络里黄潮泛滥,自由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传播,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疑提出了新的十分严峻的挑战。

三 国际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途径

1.建设有吸引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1]目前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目前,我国整个网络系统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比较少,各级各类学校应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来改变这一现状。“运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教育载体加大德育工作的信息量,开辟新型教育空间。建立校园德育网站,将德育内容融入网络之中,系统地、有计划地渗透党的思想路线和道德规范。”[2]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唯如此,我们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改变国际互联网上“西强我弱”的状况。高校要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的超信息量、立体化、交互性强的特点,建立对话平台,开设网上论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可以建立大学生自己的网站,如:北京许多高校都建立了思想教育类的专门网站,而且出现了清华大学“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红旗在线”、北京工业大学“工大广场”等一批在全国高校有影响的品牌站点。[3]

2.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国际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肩负着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的神圣使命。传统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国际互联网时代的要求,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变得轻而易举,大学生接受高校课堂教育的时间越来越少。相反,接触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且兴趣更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把国际互联网作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新阵地。通过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国际互联网,通过图文并茂的网络多媒体表现形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究分调动其学习热情。如,2011年11月9日,由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5天点击量逾10万。我国高水平大学用免费开放本校视频公开课的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坚持疏导原则引导大学生走健康的网络之路。

疏导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疏导原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工作对象进行疏通和引导。疏通,就是让群众畅所欲言,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引导,就是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各样的认识引导到积极、正确、健康的轨道上来。疏通与引导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疏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引导的必要准备;引导是疏通的必然继续,是疏通的目的所在。”[4]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又疏又导,疏导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要加强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开展丰富多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掌握一定的互联网知识,懂得如何利用网上资源为教育和教学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向大学生推荐一些内容丰富,思想进步,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网站和论坛,引导大学生使用,帮助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让大学生学会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2]冯宝忠,邱铁红.高校德育工作要务实[N].光明日报,2004-5-20.

[3]北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宿舍[N].人民日报,2005-01-17.

[4]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39.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CollegesUndertheConditionoftheInternet

Meng Xiangku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he Internet ,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challenged a lot, especially in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 outlook of world and the value.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 we should offer some attractive websites to college students, reform teaching contents and mod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d guide the to utilized the network correctly. This i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age.

Interne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孟祥坤,硕士,讲师,安徽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1672-6758(2012)07-0052-2

G641

A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