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2-04-08 19:01许荔仙
关键词:建设文化发展

许荔仙

(莆田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 莆田 351100)

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许荔仙

(莆田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 莆田 3511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具体实施路径。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排头兵。高校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积极探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校;基本途径

一 高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者和排头兵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在北京召开,通过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的新要求。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据统计,2004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1]2011年10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任务的具体实施意见。

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必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堡垒。高等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理所当然的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完成培养一流的人才、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的历史使命。也因为如此,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高校必然是引领者和排头兵。因此,高校首先需要深入领会《决定》对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深入领会《决定》对教育系统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来,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切实推动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 六中全会的《决定》是指导今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深刻分析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还正确分析了当前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我们欣喜地看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决定》在当前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遵循的重要方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具体包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机制、文化人才队伍和党的领导等七大方面内容。[2]

1.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精髓”等提法都是首次提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南和精神动力,成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创作生产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这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

3.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决定》指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中央既强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必要性,又明确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目的是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表明中央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不断拓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筹资渠道,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享有文化建设发展成果。

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是继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又一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必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5.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决定》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障碍是体制的障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促进繁荣的重要时期,必须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还要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6.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人才支持。《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当前,我国文化人才队伍总体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还不太相适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高度和文化事业发展繁荣新的历史起点上,作出了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指明了方向。

7.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更加明确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明确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负责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强国事关兴衰,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物质硬实力,一是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如果物质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3]20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不是因为物质硬实力不行,而是因为文化软实力大厦的坍塌、意识形态防线崩溃、主流价值观已被扭曲或失落了,是不打自败的例证。而近代以来,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偌大的中国急剧衰败、不堪一击,追根溯源首先还是思想文化的落后。新中国逐步走向富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新的实践,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精神风貌。因此,没有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需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实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 高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1.要着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高校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紧密联系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探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的途径和方法。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宣传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角落,切实巩固广大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2.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进教育适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高校要积极主动地融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局,不断提高教育服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大力培养紧缺文化人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决定》中提出,“鼓励和扶持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这是高校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高校要尽量争取在政策支持下,紧贴企业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挖掘专业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社会主义文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3.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要加大力度支持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的人才力量和思想基石,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正如《决定》中指出的那样,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是传承的主要传播者,但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受益者。高校要不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此外,高校还要积极参与文化“走出去”工程,如加强国际文化贸易发展、加强中国文化传播等等,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我国的软实力,使中国能在经济辉煌的基础上以文化的繁荣发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要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高校要积极凝练和培育大学教育精神,鼓励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学生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农村文化建设等活动,进一步搭建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广阔平台,营造出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氛围。当前,互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文化也已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越来越多的人都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都借助博客、微博等进行文化创造、参与文化建设。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个庞大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难以成为社会共识;如果不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就不能完全达到;如果不能发挥和引导好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就会失去一支非常宝贵的建设力量。高校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网络文化建设新途径,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特别要加强校园主网建设、校园BBS和论坛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努力构建信息化校园,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家园。

5.要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高校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发挥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把文化建设纳入本校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中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督促检查。各级领导干部自身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健全和完善理论学习体系,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注重理论学习成效,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践行者。还要把文化建设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各级党校等教学体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努力使党员领导干部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新华社记者白瀛.预计2016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部部长蔡武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EB/OL].(2011-10-23)[2011-12-6].http://www.gov.cn/jrzg/2011-10/23/content_1976395.htm.

[2]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3]张国祚.文化强国势在必行[J].瞭望,2011(43):26.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ReflectionofPromotingtheSocialistCultureConstructioninColleges

Xv Lixian

The six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the guiding ideology,the struggle target and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way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lleges undertake a sacred mission of cultivating the successor and constructer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 should be the leader and pioneer of promoting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colleges must taking on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invigorating China through culture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exploring the basic way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culture, to promote vigorous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by practical action.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colleges;basic path

许荔仙,讲师,莆田学院。

1672-6758(2012)07-0054-2

G641

A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