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异化背景下道德弱化的思考

2012-04-08 19:01蓝香清
关键词:工具理性弱化异化

蓝香清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理性异化背景下道德弱化的思考

蓝香清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理性的异化是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构的失衡。理性的异化使人类道德意识弱化。道德弱化的表现:一是道德标准的模糊,二是道德选择的困难。防止道德弱化要进行人的革命,也要对理性进行改革。

理性;理性的异化;道德意识的弱化

人类是高妙神奇的复杂动物,自其产生伊始,经过千百年的进化,他们已经能够兼容理性和感性于一身。因着强大的发展潜力,人类提升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处在现时代的人类对自身及其他可被认知的事物的认知达到了高峰。与此同时,人类也被胜利、自满蒙蔽了双眼,曾经自以为傲的求真求善之心在不知不觉中异化成了欲望的奴仆。从文明时代开始,理性就以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就帮助人类认识与改造自身及自然,成为实现真善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外在环境的改变和内在能力的提高,人类已不满足于理性原先为我们构建的判断能力、设想能力、超越能力等,人类本性里潜藏的贪婪蠢蠢欲动。实践已经不是被正当与美好所指引。实践异化为人类带来的灾难便是理性的异化,如此的恶性循环之下,道德的弱化变得不可避免。且看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共和国”虚拟社会里的不少数人罔顾现实生活的道德规范,肆意侵犯个人隐私,遗传工程、人工生殖技术发展等等对科技的道德底线发起挑战。试管婴儿的伦理地位,安乐死的道德标准,假学历事件的频频曝光,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这一系列新生问题的严重影响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思考现代科技发展后社会道德生存窘境的必要性。

一 现代科技发展背景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构的失衡

科技是人类用于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工具。从政治经济再到思想文化,科技在社会各领域始终以为人类谋福利为宗旨。但是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也给人类生活带来挑战。自然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宝藏,作为工具理性的代表,它无疑为人类幸福作出贡献,就其本身而言,伦理道德的评判也许并不容易,但人类自私的用它给人类又带来伤痛的历史。科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失衡必将带来异化灾难。“异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人在他的一切表现中,在他对自然关系和社会中,都是拜物教的牺牲品。”[1]在笔者看来,理性的异化是人类所特有的,它指的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合理结构的失衡。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互融共生。近代以后,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将能力全部归诸于上帝,上帝是至高的存在,拥有无限的能力。只有爱戴上帝,上帝才能赋予除其自身外的其他外物以有限的能力。17世纪诞生的近代科学以研究主客体关系为中心。以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者重新认识人类自身能力并有所提升,而文艺复兴运动将人由神性中解脱出来,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价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分离。因此,近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与物产生分化。追求理性求知的工具理性与追求理性求善的价值理性逐渐走向对立。

其实,工具理性与逻辑推理紧密联系,价值理性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二者的分野与冲突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是,二战爆发及其惨烈的后果惊醒了沉迷在科技美好中的人类,人类开始反思科技作用的两面性。而中国在经历屈辱的近代史之后也开始“睁眼看世界”。20世纪以来,针对价值,哲学家对价值的判断与认识发生分歧。英国哲学家约翰·莱尔德认为价值具有复杂的客观性。(《价值的客观性》)道格拉斯也将价值与普遍性、必然性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性是存在于主客体关系中的,是物质对象的本质、规律。因此,只有对价值理性作出理性的认识才能保证主客体关系的和谐。另外,逻辑经验主义者将价值从理性身边驱逐,主张价值只能表达主体的欲、情等,是主观的、非理性的。人类在分歧中一次次争论,调和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代哲人思想家对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进行整合,但是理性异化的脚步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和。工具理性追求功利,行动与效益直接相连。通过对客体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与把握来寻求真理与科学,是科学进步的基础。价值理性作为事实判断关注的是是与非的问题。

二 理性的异化导致人类道德意识的弱化表现

道德为人类所特有,是人类进化的产物。道德是人的感觉器官(眼耳口鼻舌)、思维器官(大脑)与外在客观世界产生关联时的反应判断。这种判断有一定标准,关乎于现实世界的是非曲直。当人类的生存境界上升到生活境界时,伦理道德成为人类生活的依据,它存在于群体心理、经验,存在于个人感觉、经历的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伦理道德标准是一种事实判断的价值理性。它回答了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是如何、应当如何的问题。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反面作用,主张人性回归自然。爱尔维修则认为科学的发展能给人类追求幸福提供便利。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会对属于上层建筑领域的伦理道德起促进或阻碍作用。首先,科学技术促使人类对伦理道德进行扬弃,更新了人类思想与道德水平。但是对科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引起了道德滑坡与人伦淡化。其次,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美好使得人类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理性逐渐在人类视野里取得霸主地位,理性发生异化,而人性则开始物化。思维的自由不仅仅处在了物的统治之下,还受到了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性的牵制。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失衡的状态下的人类心灵黯淡,精神匮乏。部分已被物化的人类戕害伦理道德,正在发生异化的人类的道德意识则正在弱化。

道德弱化的表现之一是道德标准的模糊,这也是异化人类的特征。道德体现主体与客体的内在外在感官,体现着道德行为的双重属性。当主体理性与道德内在相符合,就会是符合道德标准、社会发展的价值态度。如果道德客体情感左右了主体的外在感官,那么道德信念便易发生情感崩塌而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因此,道德标准的模糊与主体主观性有关,也与外在客观存在有关。主体主观性指的是人的信念、感觉、知觉、需要等等。人类是道德行为的实施者,又是道德行为的判断者。对道德行为的评价会受到主体自身感观的影响。外在客观存在是普遍的,必然的,有规律性的。比如法律、规章制度的存在或是自然法则的存在等。只有主客观相统一和谐,道德的作用才能好好发挥。但是,现今社会,理性异化,工具理性下的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长期积淀已经开始反噬。具体来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一方面使人类、伦理道德的生活环境发生异变,另一方面又使得理性的权威大受威胁。人类与理性不可分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对人类来说是同等重要的。

道德弱化的另一个表现是道德选择的困难。人类的选择基于欲望与动机,具有目的性和创造性,这和工具理性的功利性与求真性相类似。人类依据一定原则通过独立判断和自由意志来评判是非善恶,这就是道德的选择。当主观性较强的内在取向转化为行为实践,必定不可避免地进行选择。“人有主观能动性,人不是完全由本能所决定的,它具有自主的道德选择。”[2]人自主选择行为是在主客体限制条件下进行的。道德的选择是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的前奏,有明显的动机——效果显示机制。如果选择正确,其行为的价值得以彰显,责任得以承担;如果选择偏差,道德情感必然受伤,而道德理想与追求必然发生偏颇,所以道德选择本身便具有困难性。另一方面,理性异化逐渐引起物化与异化使人类在道德选择方面加大了难度。人类始终在为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道德而努力追寻与斗争。西方基督教徒信奉耶稣,而东方世界信仰诸神,这都是因为他们符合人类心中向往理想的道德人格——博爱众人、心灵富足。到了近现代以后,人类摒弃有神论,追求科学真理。理性给人类带来了真实的享乐。追求现实世界里的功名利禄这本是人类需要的满足。但是人类对道德的选择却因着人类对名利的追逐而变得踟蹰、麻木。道德的选择是人类对自身及世界如何从“现有”转到“应有”的判断与决定。理性的意志在这个选择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结合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一体中的自由意志下做出的选择才能有助于道德理想与追求的实现。

三 修整现代理性 强化人的道德意识

“20世纪的人类经历极大的动摇了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基础这一主张,技术能否改善人类的生活,关键在于人类道德是否能同步进步,没有道德进步,技术的力量只会成为邪恶的工具,而且人类的处境也会每况愈下。”[2]现代理性的建构不仅是保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更重要的还是要保证技术与道德的共同进步。“人有理性,因此具有其他物种不具有的特殊的美德。”[2]理性可以帮助人类生成、进步,实现真善美。但在现时代语境下,如果只求真知或者只知求善只可能导致理性的异化,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对双生兄弟的命运堪忧。在笔者看来,在现时代只有调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阻断理性异化的根源才能守住道德堡垒。更进一步来讲,防止道德弱化要进行人的革命,也要对理性进行改革。

进行人的革命即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笔者认为,在未来世界,最真实的危机不仅是生态环境的威胁,还是人类精神的紊乱。道德意识的弱化最根本的不是外在客观存在的影响,而是人类自身主体人格的异化、物化。只有从内因着手——建立有效的个体道德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建构人类精神家园的废墟。首先,进行自由的道德选择必须要有强烈的正义情感与适当的理性原则。否则,利己主义会影响道德主体的选择。其次,道德标准更应从全人类全社会的角度来考量、确立。经济全球化的道德话语背景是把双刃剑,需要全面看待。只有在全球环境下营造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建设环境才是强化道德意识的环境支持。

道德自律是有限的,修整现代理性,强化人的道德意识还需对理性进行改革。对理性进行改革即通过进行科技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双管齐下,调整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结构的平衡。对于理性的改革来说,善观念的灌输是重要的。在共产主义道德中,善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与共产主义事业相一致。人类在实施道德行为时应当有善意观念的引导,使其行为符合道德要求。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教育在当前生存语境下是必不可少的。科技发展促进国力提升,国力的提高才能为道德修养与道德意识的提高提供安稳环境。再次,道德建设的制度性保障是中国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仅靠道德自觉并不足以有力改善道德环境,国家、社会、人民的齐心协力更是“硬件”保证。

[1]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85.

[2]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黄胜强,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335,335,7.

[3]徐向东.道德哲学与实践理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徐向东.自我、他人、与道德——道德哲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袁建新.科技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构关系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6]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M].陈健,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田秀云.社会道德与个别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8]李华林.冷振邦.最新道德教育读本[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ClassNo.:B82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ConsiderationofWeaknessofMoralityUndertheCircumstanceofRationalAlienation

Lan Xiangqing

The alienation of reason refers to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valuable rationality. Alienation of reason leads to the weakening of human morality. First, the ambiguity of moral standards for people to follow,Second,the dilemma for people to choice the correct moral behavior , so the reform of rationality has to be made.

reason; rational alienation;weakness of sense of morality

蓝香清,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

1672-6758(2012)07-0070-2

B829

A

猜你喜欢
工具理性弱化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新时期高校治理模式及其优化设计——基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如何解决果树盆景弱化的问题
基于ANSYS的硬塑气囊盖板弱化研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自然主义是一种需要弱化的社会科学纲领